[摘 要]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与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深入贯彻实施的大背景下,四川自贸区的设立为四川农产品的贸易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以主成分分析法整体评估四川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选用干预分析模型分析预测自贸区设立对农业进出口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省在农产品贸易中属净供给者,囿于出口优势不足和机械化程度低的共同制约,四川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四川自贸区的成立在短期内加剧了贸易竞争,使得农产品贸易规模缩减,但就长期来看,随着区内经贸合作的深化与开放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自贸区将为四川农业贸易持续释放红利。
[关键词]四川自贸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干预分析模型;主成分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5-0052-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overall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Sichuan province by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method, this article builds the intervention analysis model to analyze and predict the impac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ichuan Free Trade Zone on the scale of agricultural tr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chuan Province is a net supplier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nstrained by the insufficient export advantages and low mechan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relatively weak.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ichuan Free Trade Zone has exacerbated trade competition in the short term and has led to a reduction in the scale of agricultur-al trade. However, in the long run,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in the region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the Free Trade Zone will continue to release bonuses for agricultural trade of Sichuan.
Keywords: Sichuan Free Trade Zon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tervention Analysis Mod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作者簡介]韩佩珺(1997-),四川德阳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2016-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科研兴趣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y2016154)。
一、引言
2017年4月1日,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开启了深耕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四川省正全速打造“走出去”的大通道和“引进来”的强磁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农业体系。因此,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研究如何依托四川自贸区这一对外交流窗口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国内外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加速向四川集聚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就已有文献来看,众多学者从贸易现状、竞争力分析以及贸易影响因素等视角就四川农产品贸易进行了研究。张慧丽、苏曼[1](2008)等根据贸易力指数与优势变差的变动趋势指出,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使四川农产品竞争力持续下降。于井泉、李燕琼[2](2009)通过指数分析法发现,四川农产品的产业间贸易是总体贸易增量的主要推动力,但产业内贸易水平正不断提升。张宽,漆雁斌[3](2016)通过构建VAR模型证实农产品出口将为四川带来经济增长效应。游靖,吴永红[4](2016)则指出,四川农产品商品结构稳定但科技含量不足,应依托“一带一路”进一步夯实贸易主体竞争力。
本文基于四川自贸区设立对四川农业贸易带来的政策冲击的视角,在准确把握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以干预分析模型预测四川自贸区设立对农产品的贸易影响,并就四川如何依托自贸区开启“提质增效”的农业贸易新模式提出政策建议。
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四川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
(一)评价方法及其原理
为探究四川省与第一、二批自贸区以及山东等农业强省的农产品竞争力相对强弱,本文以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对各地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作出评价。主成分分析法是将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以线性变换重新组合,选出少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降维。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四川、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山东和浙江共计7个样本地区,其中包括第一、二批自贸区与我国农业大省,具有较强参照意义。由于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众多,参照已有文献并考虑到数据可得性,本文最终选择了9个评价指标,根据2006—2015年中国、各省市区统计年鉴与FAOSTAT得到原始数据,并以各指标的均值作为分析数据。
1.主成分分析步骤
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KMO与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为0.673>0.6;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为0.02,说明数据基本适宜因子分析。进一步得到公因子方差表2。
根据表3可写出各主成分的因子表达式。其中第一主成分为Z1,第二主成分为Z2,第三主成分为Z3。在Z1中,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额、出口贡献率、显性比较优势、农业总产值占有较大比重,故将Z1定义为出口决定的竞争力指标。Z2中净出口额、贸易竞争力指数载荷量较大,将Z2定义为净出口决定的竞争力指标。而在Z3中,载荷量最大的是农业机械总动力,故将Z3定义为产业投入规模指标。最后,根据各成分表达式以及各自权重,得到综合得分表达式:
Z=(52.614×Z1+22.682×Z2+17.350×Z3)92.646 (1)
2.主成分分析法实证结果
由式(1)计算得各样本地区的得分情况见表4。
从综合得分情况来看,四川位居第四,表明在七个样本地区中,四川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具体来看,四川农产品竞争优势源于四川的优势农产品——动物产品和白酒产品的稳定出口;而在净出口所决定的贸易竞争指标上,四川排列首位,表明四川在农产品贸易往来中处于净供给地区的地位;而就产业投入规模来看,四川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还需提升。
三、四川自贸区设立对于四川农产品贸易影响的预测分析
(一)四川自贸区基本概况
四川自贸区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四川自贸区实施范围119.99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和川南临港片区。其独特定位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立足内陆、承东启西,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建设成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
(二)四川自贸区设立下进出口贸易的干预分析模型
1.干预分析模型构建
干预分析模型(Intervention Analysis Model)的研究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Box,Tiao(1975)在《经济环境问题的干预分析及其应用》中首次提出。此后,学者广泛地应用该方法定量描述政策变化或者突发事件对经济的影响。干预分析模型是在常规的时间序列中加入干预变量。常见的干预变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持续性干预变量,表示干预事件在T时刻发生后产生长久影响,其形式是:
STt=0,干预事件发生之前 (t 第二种是短暂性干预变量,表示在T时刻发生且仅对该时刻有影响的干预变量,其形式为: PTt=0,干预事件发生时 (t=T)1,其他时间 (t≠T) 其中,t是时间变量,T代表干预事件发生的年份。 干预变量的影响形式有四种:(1)突然开始,长期持续。(2)逐渐开始,长期持续。(3)突然开始,产生暂时影响。(4)逐渐开始,产生暂时影响。本研究将“四川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干预事件,因该政策对贸易的实际影响是自正式掛牌当月即开始的,且其影响理应具有持续性。因此,我们判定该事件的影响形式为上述第一种。 2.模型预测步骤与结果分析 本文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四川省农产品进出口额的月度数据对四川自贸区的冲击影响进行分析预测。由于2017年1月起贸易额的计量单位由美元换至人民币,故本文通过月平均汇率将2016年贸易额换算为人民币。具体步骤与求解过程为: (1)首先观察干预影响产生前(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四川省农产品进出口额的时间序列趋势图,并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该时间序列在去趋势后通过了ADF检验,证明去趋势序列为零阶单整。故考虑构建单变量的时间序列模型,采取回归法分析。鉴于农产品进出口额本身具有自然增长的时间趋势,并易受政策干预影响,因此本文绘制出2017年3月前进出口额的趋势图1,由图判定进出口贸易额具有较明显的时间趋势,故最终采用含有一般时间序列增长模型。 (2)由于所得时间序列是月数据,本文引入虚拟变量对其月度趋势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虚拟变量联合显著性弱,故排除月度趋势的存在。通过对所得的原序列回归,可得到模型:t=5.567+0.019t。其中R2=0.607,F=20.10 (P=0.001),进一步检验后证明不存在自相关以及异方差,表明该拟合模型不存在偏差,拟合效果良好。 (3)利用步骤2中的模型对2017年3月后的指标值进行外推预测,再将观测值减去外推预测值,所得差值即是受干预影响的效应值z。进一步运用z估计出干预模型,同时得出干预模型中参数ω与δ的估计值。所得自回归方程为:Zt=-0.9853+0.4361Zt-1。其中,R2=0.821,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参数估计值为:=-0.985,=0.436 (4)根据所得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计算出净化序列Xt,并对Xt建立拟合模型:Xt=4.865+0.198t。其中,R2=0.7127,F=57.06,(P=0.000),通过了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和整个方程的联合检验,模型拟合效果优越。
(5)依照yt=Xt+1-BSTt的干预分析模型形式,通过结合参数ω、δ拟合值与净化序列拟合模型Xt,组建出总干预模型:yt=4.865+0.198t-0.9851-0.436BSTt,其中,STt=0,2017年3月以前(t≤15)1,2017年3月以后(t>15)
(6)运用模型进行预测:当t<15时,STt=0,则yt=4.865+0.198t;t≥15时,STt=1,故yt=4.865+0.198t-0.9851-0.436BSTt。
3.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总干预分析模型得到模型预测图2,从图中可较为明显地观察出四川省农产品贸易规模对于四川自贸区设立这一干预事件的反应。根据图2得到以下结论。
(1)就短期效应来看,自贸区设立一年来对于四川农产品进出口带来冲击作用,由于四川省在农产品的质量把控上缺少对于国际质量认证的硬性要求,因此在面临发达国家的高附加值、高质量的农产品的贸易竞争中,质量安全性的差距显现化,绿色壁垒的存在也使贸易规模出现了缩减。综合宏观经济形势来看,近年来,在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大、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外贸易体制转型升级面临诸多挑战。
(2)就长期趋势来看,自贸区设立将对四川省农业贸易带来毋庸置疑的红利,同时,这一政策干预所引起的效应在今后若干年将依然存在且效果明显。因此,要最大程度地激发自贸区所带来的贸易潜力,一是要着眼于进出口农产品的提质增效,尽快从数量扩张型转变至质量升级型发展模式;二是强化农业行业质量要求,通过执行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点控制)、GAP(良好农业规范)或有机认证等国际共同认可和接受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确保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制造、准备等过程中的安全,以应对欧盟以及日韩等国家日益提高的“ 绿色”门槛;三是要依托于自贸区加强农业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的协同,推动农产品外贸品牌建设,通过自贸区这一平台推动产品的销售与贸易,将“川”字号品牌推向国际。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在统计时期内,囿于出口农产品优势弱、机械化程度较低等制约因素,四川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2.四川自贸区的设立使得农产品贸易规模受到短暂冲击,而就长期趋势来看,通过实施更多优惠政策,创造更为便利的贸易环境,四川自贸区将为四川省农产品贸易带来持续红利。因此,充分激发四川自贸区的开放效应无疑将明显促进农业经贸合作。
基于此,本文针对自贸区的战略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三区联动,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四川自贸区兼备航路、铁路以及水路的物流平台,应推进三栖协同开放来打造多式联运的物流服务体系与口岸产业,在为农产品贸易开辟更多快捷化渠道的同时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业态等领域的双边合作与推广。此外,要借助口岸优势,整合省内优势农产品,围绕物流窗口因地制宜推行“特色农产品小镇”等产城融合模式,充分发挥口岸的产业集聚效应,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2.提质增效,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在保持价格比较优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产品出口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行健全国际公认的质量安全体系与监管体系,以打破贸易绿色壁垒。
3.创新贸易便利化措施。首先,自贸区应联合海关、联检部门积极创新通关便捷措施,减少通关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滞留成本,并通过加强源头管理和追溯管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其次,自貿区应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降低涉农企业兴办成本,吸引涉农企业入驻。依靠“事前”向“事中、事后”的职能重心转变,助力四川自贸区营造更加规范、便利的营商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慧丽,苏曼,章烈琴. 四川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8(4).
[2]于井泉,李燕琼.四川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3).
[3]张宽,漆雁斌.四川农产品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凯恩斯模型与VAR模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6,41(1).
[4]游婧,吴永红.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态势分析和策略选择——四川省的实证[J].农村经济,2016(10).
[5]廖程胜,廖良美.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6(16).
[6]林伟文. 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医药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7]胡跃.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浙江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12).
[8]李丹,吴玲.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9).
[9]乔翠霞,李建萍.农业补贴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6).
[10]侯亮. 四川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
[11]付威,孙嘉忆,张慧明,张范良.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2,34(2).
[12]刘畅,马国巍.政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干预分析模型——以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6).
[13]陈彬文.加入WTO与农村制度创新——兼论国际化形势下四川农村发展途径[J].社会科学研究,2003(4).
[14]吴学刚.加入WTO对四川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软科学,2000(1).
[15]冯文权,蔡基栋.干预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6).
[16]岳正华,靳文学.农产品贸易的战略取向及政策选择——以四川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6(2).
[17]Box G E P, Tiao G C. Intervention Analysis with Applications to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975,70(349).
[18]Bale M D, Lutz E. The Effects of Trade Inter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Price Instability[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79, 61(3).
[19]Bausell Jr C W, Rusco F W, Walls W D. Lifting the Alaskan Oil Export Ban: An Itervention Analysis[J]. Energy Journal, 2001,22(4):81-94.
(责任编辑:郭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