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斌
看着集团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开始获得回报,乐信副总裁史红哲欣慰不已。去年,他从集团500多人的技术团队中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区块链实验室,花大力气研究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不到半年,区块链实验室在乐信各业务部门及合作金融机构之间,搭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共享的“超级账本”。
目前,“超级账本”正作为一个旁路系统进行测试,按照时延在100毫秒内,峰值200笔/秒的指标,每天能承载几十万笔的交易。而这家号称全国首家小微在线消费金融应用区块链的企业,每天已有40万真实订单数据入链。
按照乐信的说法,今年区块链应用的目标是实现至少三个场景落地、至少申报两个专利、申报一个区块链实验室。
和乐信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开始尝试开发多个场景应用,区块链应用或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区块链进入2.0时代
说起区块链,最广为人知的应用恐怕就是比特币了。事实上,在比特币出现之前,已经具备了区块链的技术来源,包括P2P网络技术、非对称加密算法、数据库技术和数字货币。
其中,P2P网络技术是区块链技术架构的核心。在P2P网络中,各节点的计算机地位平等,每个节点有相同的网络权力,不存在中心化的服务器。所有节点间通过特定的软件协议共享部分计算资源、软件或者信息内容。
而在数据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中,各节点之间的信任是通过使用非对称加密的公私钥来构建。其中,公钥用于发送方加密要发送的信息,可公开发布,私钥则用于接收方解密接收到的加密内容。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发送方通过接收方提供的公钥对明文信息进行加密传输,到达接收方处,再通过私钥解密,获得明文信息。
比特币的出现,使区块链真正开始进入应用。2008年,一位化名为“中本聪”的学者发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被认为是区块链技术的奠基之作。2009年初,比特币网络正式上线运行,作为一种虚拟货币系统,比特币的总量是由网络共识协议限定的,其中的供应量及交易记录无法随意修改。
在比特币网络成功运行多年后,部分金融机构开始意识到,支撑比特币运行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实际上是一种极其巧妙的分布式共享账本及点对点价值传输技术。从其实质分析,区块链就是一种无须中介参与,也能在互不信任或弱信任的参与者之间维系一套不可篡改的账本记录的技术,这对金融乃至各行各业带来的潜在影响可能不亚于复式记账法的发明。而这种以数字货币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被称为区块链1.0。
“区块链1.0主要是发币,也就是ICO,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一系列区块链公司推出了自己的数字加密货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一平介绍说。在这些数字加密货币中,有的有应用场景,可能有价值。但也有一些发币背后没有信用支撑,没有落地场景,也不会为持有者带来什么价值,因此很多都跌破发行价,出现了泡沫。
2014年前后,业界开始认识到区块链技术的重要价值,并将其用于数字货币外的领域,如分布式身份认证、分布式域名系统、分布式自治组织等,这些应用被称为分布式应用(DAPP)。
智能合约则是这一时期区块链技术的另一代表。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决定区块链如何传递信息的可编程规则被称为智能合约,通常有自己的数字货币和专用开发语言。
因此,智能合约要起作用,首先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认可数字货币的价值,并同意智能合约的每一项定义。同时,该数字货币还要跟每一项定义的程序化事实来源相结合,利益相关者需要实际使用这些数字货币来交换信息。
2017年,美国知名电商平台5miles推出智能商业合约区块链CyberMiles,专为电子商务定制了智能商业合约模板,让电商的应用跟区块链更融合。
“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可以使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直接支付,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参与,极大地减少交易摩擦,从而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也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和透明性。”5miles和CyberMiles的创始人兼CEO卢亮介绍说。
而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用户来说,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是加密的,不会被轻易地泄露出去,更不会成为中心化平台盈利的工具。而这,恰恰是目前很多电商平台的“痛点”。
“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留下了个人数据,但这些数据并不属于用户所有。”据卢亮介绍,平台把用户的数据收集起来作为营销工具,再卖给商家获得利润,一来一往,平台在入驻商家面前就有了强大的话语权。也正因为如此,CyberMiles一直致力于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去中心化的电子商务生态。
以智能合约、DAPP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应用,被称作区块链2.0。在何一平看来,目前的区块链2.0版本更注重实体经济的一些应用场景的落地,也因此带来一些应用模式的突破。
“社会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区块链可能给商业模式,乃至社会生产关系带来的变化,企业希望通过搭建区块链,能够产生一些正面激励,从而更好地实现生产和服务效率的提升。”何一平表示,“越来越多人形成这样的共识,也为区块链技术应用带来更好的前景。”
多元化应用场景
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秘书长朱佩江对未来区块链技术应用充满了信心。
朱佩江在接受采訪时分析认为,区块链是一种新的技术体系,简单理解它是一种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和去中介化的商业模式或者一个技术体系。它的优点就是降低了中间的交易成本和信任成本,提供信用保障。“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区块链未来有很广的应用前景。从目前来看,应用的最好的还是虚拟的数字。数字世界的应用主要是金融领域,包括金融游戏、文化娛乐,知识产权数字产权等。”
2016年,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列举了6个应用相对成熟、应用前景广阔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应用场景,包括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文化娱乐、智能制造、社会公益和教育就业等,并对区块链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展望。
近两年时间过去了,区块链技术在一些领域的应用已经实现突破,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发展较快,如京东金融与建元资本、中诚信证评、中诚信征信合作发行一单全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汽车融资租赁的ABS项目,乐信的超级账本等。
尽管前者是基于以商业契约方式开展合作的联盟链展开,而后者则主要是基于集团内部的私有链技术,但两者都是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内置合约等特性,解决金融业务中因参与节点多、验真成本高、交易流程长而造成的效率低、信用风险较高等痛点。
以乐信的“超级账本”为例,如果一个用户在乐信的分期乐商城分期购买了一部iPhone,在资产端,后台涉及的系统有电商业务系统、风控系统,而在资金端,会涉及乐信旗下的桔子理财系统或者鼎盛资产管理系统,如果是由鼎盛资产管理系统合作的某个外部资金方提供的资金,则会涉及银行的业务系统。
在以前的交易链中,每个节点都要记一笔账,有可能会产生各个节点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各系统之间的对账是个工程浩大的事情。
而在乐信基于区块链的“超级账本”系统中,每个节点都有一份共享账本的自身拷贝,并且拷贝用的是共识协议,所有的交易都严格保证一致,令各系统的协同变得更为高效。也就是说,有了这个共享账本,各方的账目都公开透明,所有的记录都实时同步给各个参与方,而且不可篡改,也不需要再花费人力物力去对账。
对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炙手可热,何一平并不感到惊讶。在他看来,区块链技术本身就自带金融属性,即使是非金融领域的应用,也会涉及很多金融的概念。比如代币就具有一种在小范围内流通的貨币属性,而区块链的共識机制,也会建立一种脱离了传统中心化的信任关系,从而激发各式各样的投融资行为的发生,所以区块链和金融密不可分。
但这并不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其他行业不被看好。5月9日,唯链及普华永道联合发布《2018中国区块链(非金融)应用市场调查报告》,将目光锁定在其他应用场景,这也是业界第一次针对区块链非金融领域应用开展调研。
根据报告,在目前已经采用了区块链技术的公司里,应用比例从高到低分别是“防伪溯源”“分布式数据存储”“身份认证”“共享数据应用”以及“供应链管理”,除“防伪溯源”以50%应用比例高居榜首外,其余四个比例都在20%左右。
何一平表示,区块链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各个领域都有应用,比如医疗、能源、教育、文创、食品溯源、共享经济、供应链的管理,甚至企业内部的治理,都在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
而在报告中,物流、政府项目和医疗被认为是区块链技术最有应用前景的前三个领域。其中,“物流”作为区块链技术应用最为天然和领先的行业,最有可能创造价值。而“政府项目”因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增信效应,能够极大地提升区块链技术的快速认知,也被看好。此外,“医疗”领域对于信息真伪辨别的需求远大于其他领域,特别是在对自身状态信息、医疗信息和药品信息的真伪验证上。
需要开放包容的态度
不久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立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何一平担任中心理事。据他介绍,研究中心的职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现在已经存在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开发进行梳理总结;另一方面,也会参与一些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开发。他透露,未来可能还会搭建一个区块链金融联盟,希望在投资应用领域形成一些自己的评价体系,通过学术判断来甄别区块链应用是否有价值。
在何一平看来,尽管这几年很多企业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多数还停留在较为简单的应用场景,几乎没有核心技术的突破。对此,乐信副总裁史红哲也深有同感,表示除比特币、以太坊等少数知名公有链外,区块链还没有其他杀手级应用,还处在技术探索的早期阶段,实用价值尚未被有效证实。
值得关注的是,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尝试多在民营科技企业,一些科技企业甚至成立专门的区块链技术研究部门,集中对区块链应用进行开发实践。
“现在很多企业都想开发区块链应用,但人才储备不够充分,只能通过建立实验室,吸引一些人才进来,培养自己的技术团队。”何一平并不赞成技术是制约区块链应用的瓶颈这一说法,因为区块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一些成熟的应用和做法,真正的问题是缺乏懂技术的人才,但只要人才培养到位,这个问题也能很快得以解决。
在何一平看来,区块链应用存在一定的门槛,因为区块链技术应用属于模式创新,各行业都不一样,加上区块链自带金融属性,还需要对金融、货币以及机制设计等有所了解,同时还要对产业有通透的了解,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此外,政府是否持包容开放的态度,也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去年9月,中国监管层全面封禁数字货币交易,对所有的ICO项目也逐一清退,似乎对区块链的态度不太明朗。
何一平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尽管政府对数字货币的交易进行了禁止,对ICO的发行也有一定程度的监管和约束,但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却并没有限制。事实上,政府自身也在区块链的应用上有一些举措,比如央行的数字货币就运用了区块链的部分技术,这就是很重要的信号和姿态。
此外,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一些支持区块链发展的政策,比如税收优惠政策,成立创投引导基金,建立产业园区形成集聚效应等。“总的说来,中国的区块链政策还是友好的。”何一平说。
在普华永道的调查报告中,尽管不同行业的关注点不尽相同。但“政策规范”是所有行业共同认为区块链发展面临的关键因素。史红哲表示,区块链本身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性能、存储等还需要不断完善,对于机构间合作的链上数据,也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来保护数据安全性。
目前,对于区块链的相关标准还没有建立,何一甲认为,政府在技术层面可以出台一些标准,但在应用层面,很难制定统一的标准,最终还需要市场来检验。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在摸索。因为市场上现有的区块链项目都还比较简单。”何一平进一步解释道,没有复杂的生态,也就意味着还有很大空间,未来在更高层面生态机制的设计、经济模型的搭建,可能会产生很多应用。
站在企业角度。史红哲认为必须区分真需求和伪需求,是否有必要使用区块链处理数据,技术应用是否能够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如果只是追噱头和蹭热度,就会出现泡沫化风险。”他说。
“出现泡沫是必然的!”何一平显得比较淡定,因为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开始应用的时候,一定会鱼龙混杂,有的企业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情形才需要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重构,只是盲目跟风,最后耗费大量资金,却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益。但不能因噎废食,除了政府监管之外,还要让市场来甄别,让投资者自己来甄别,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发现好的项目、好的模式,渐渐形成一些行业的共识。
“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真正的独角兽,特别是在那些有分布式交易运营场景的行业和产业,我相信独角兽已经在孕育中了。”何一平说。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