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
有友人在微信朋友圈里晒了一件烦心事:因为不知道5月20日是网络情人节,未能给身处外地的女友提前选择礼物,而对方的礼物已提前抵达。就因这件小事,女友被闺蜜嘲笑:“爱上了一个没有品位、不懂情调的男票。”
朋友诉苦说,他对“5·20”这类网络节日,确实没有概念。
这位朋友遇到的“烦心事”,在青年人中有普遍性。这些年,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已经养成了逢网络节日必过、逢网络节日必买、逢网络节日必送的习惯。尤其是情侣之间,过完了“2·14”过“5·20”,过完了“5·20”就要为“七夕”做准备;“男生节”过,“女生节”也过,即便分手了也要在“双十一”(光棍节)互送一件礼物以示纪念。不少网友调侃:网络时代,网速没涨,网络节日却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每个月都要从工资里划出一部分专款,为这些节日買单。过这些所谓的节日,没有享受到快乐,反而带来不小的金钱和情感压力。
有网友指出:电商平台,为了生意,造出诸如“光棍节”“蝴蝶节”“闺蜜节”等专属网购的各种节日,诱导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消费,是赤裸裸地抢钱。
以各种手段吸引顾客、推销商品,在网络购物時代常见,在传统卖场也很多。无论街边摊位还是农贸集市、百货商场,元旦、春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等等,都会全面或针对特定人群推出各种折扣优惠。
事实上,电商平台就是一个商品展示与推销平台,它将数以千万计的线下商品汇集线上,方便了买卖双方。平台为了多做生意,设计、推出这节日那优惠,就是一种营销,就是为了刺激消费,让平台和入驻平台商家快盈利、多盈利。
甚至有一些假冒伪劣或者无售后保障的商品,也会借着网购优惠之机,大模大样进入消费者的购物车。譬如假冒某品牌计生用品,就通过某知名电商平台,在网络购物节期间大卖了一把。
所以,消费者真的没有必要把网络商家为了生意而造的节日当真,没有必要为了这些所谓的节日破费。恋爱中的朋友,没有必要因没有收到某个节日礼物而怀疑对方的真情,也没有必要把精力和情感浪费在这种事情上,更没有必要为了过这种除了花钱而没有任何文化历史内涵的节日掏瘪自己的钱包。
在新时代,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在消费行为上,更多地表现出个性化、高品位以及极简、绿色、节能等特征,无论线上线下,买什么、何时买,应从生活需要出发,没必要攀比跟风。更要保持清醒,捂紧钱包,不给假冒伪劣商品大卖的机会。
作为电商平台,在策划推出各种营销手段时,也要适应新时代消费特征,在不为假冒商品搭台的前提下,从商品和服务的高品质角度着手,努力满足年轻人的多样化需求,不拿年轻人的“爱情”当促销利器,勿让一些年轻朋友在紧锣密鼓的推销中,一轮轮迷失自我,一次次被迫消费。
(摘自《民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