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肝片吸虫病诊治

2018-11-05 12:16:32王孝友许国洋徐登峰杨睿杨柳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吸虫病肝片氯苯

王孝友 许国洋 徐登峰 杨睿 杨柳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402460)

肝片吸虫病又称肝蛭病,其病原体是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吸虫。该病是牛、羊、骆驼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我国北方地区较为普遍,南方地区也较为常见。病原体常寄生于动物的肝脏和胆管内,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发全身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对幼畜和绵羊危害更严重,可引起大批死亡[1]。该病虽然可使用驱虫药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但由于一些养殖场没有严格执行驱虫计划,尤其是一些小型养殖场或散养户根本就没有对动物驱虫或使用药物不当,因此,该病屡屡发生,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病的报道[2-6]。2017年秋季重庆市石柱县某山羊养殖户也发生了肝片吸虫病,现将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予以报道。

1 发病情况

重庆市石柱县某农户饲养本地黑山羊约150只,按县畜牧局的防疫计划,免疫了口蹄疫疫苗、羊痘疫苗、小反刍兽疫疫苗、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羊三联四防疫苗。2017年3~4月份曾使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驱虫,但效果不佳,后来饲喂左旋咪唑,效果稍好。2017年10月份羊陆续发病,共死亡15只,未请当地兽医解剖诊断,直接深埋。直至11月8日,羊还在继续发病,且死亡1只,请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武陵分院技术人员到场解剖诊断,并采集病料带回实验室诊断。

2 临床症状

经临床检查发现,羊群普遍消瘦,被毛粗乱。发病羊精神不振,眼结膜苍白,放牧时常常掉队。病死羊消瘦,肚腹胀满,眼结膜潮红。

3 病理变化

病理解剖发现,病死羊胸腔积液,心脏表面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心肌出血。肺脏肿大,出血,间质增宽。腹腔积液,瘤胃鼓气。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质地较硬,淤血,表面凹凸不平,有许多米粒大小或黄豆大小的白色结节,有的呈淡白色索状瘢痕(图1)。胆囊扩张,胆汁浓稠,胆管呈索状,充满浓稠棕褐色的黏性液体和虫体,虫体呈棕红色、扁形、半透明,数量较多(图2)。脾脏不肿大,表面有少量的梗死灶。肾脏无肉眼可视病变。腹腔脂肪组织呈淡黄色。

4 显微镜检查

将虫体置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虫体背腹扁平,呈叶片状、棕红色,大小约为20~25mm×5~10mm。虫体前端有呈三角形的头锥,头锥之后虫体变宽,似一对阔肩,阔肩后部逐渐变窄。口吸盘位于虫体的前端,呈圆形。腹吸盘较大,位于肩部水平线稍后腹中部。在口吸盘与腹吸盘之间有生殖孔。

图1肝脏病变

图2 虫体

5 诊断结论

根据病羊的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及显微镜检验结果,确诊为羊肝片吸虫病。

6 防治措施

(1)全场彻底打扫卫生,清理粪便,粪便进行堆积发酵。羊舍及通道冲洗、消毒。

(2)用三氯苯达唑粉剂(汉中市天源动物药品有限公司)全群驱虫。即每天用三氯苯达唑粉剂500g拌料100kg,连续用药3d。

7 小结与讨论

(1)通过使用三氯苯达唑全群驱虫,15d后回访,羊群基本恢复正常,没有继续发病和死亡羊,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2)定期驱虫是防控该病最有效的措施。每年应该对羊群至少驱虫两次,即2~3月份和10~11月份各一次,对该病流行的老疫区应在5~11月份每2个月驱虫一次,如用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效果很好。

(3)淡水螺是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灭螺对防制该病具有重要意义,如养鸭对防制淡水螺的大量繁殖具有积极作用。尤其在南方养殖山羊,羊群放牧时应尽量选择地势高燥的地方,不到低洼潮湿或沼泽地带放牧,避免羊群接触淡水螺,以免感染。

(4)加强羊群的饲养管理极为重要。经常打扫卫生、消毒,粪便即时清理并堆积发酵,自然发酵温度可达65℃以上,足以杀灭虫卵,避免再次感染。同时要给羊群清洁的饮水,最好是自来水或井水,避免羊群吃到水中的虫卵。

猜你喜欢
吸虫病肝片氯苯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48
氧化钙抑制固体废物焚烧过程中氯苯生成
骆驼感染肝片吸虫的病例报告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28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及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04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绵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8
肝片吸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9
一例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2-(4-氯苯氨基)甲基苯酚降解的动力学研究
混二氯硝基苯氯化制备1,2,4-/1,2,3-三氯苯
中国氯碱(2014年10期)2014-02-28 01: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