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斌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紧张型头痛临床发病率较高,其中慢性头痛最为常见,约占全部患者的40%左右,患者多出现额颞部、双侧枕部疼痛,甚至出现全头疼痛情况,疼痛多持续发作,病程数日甚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近年来由于生活压力、心理状况等因素影响,我国慢性紧张型头痛发病率有所增加,因此临床日渐重视相关治疗探究,其中针刺治疗方式效果较为理想。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针刺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临床疗效及头痛程度评分影响,现详述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利用计算机软件、遵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10例,女24例,年龄22~58岁,平均(40.24±2.19)岁,疼痛程度:轻度15例,中度19例;观察组男11例,女23例,年龄21~58岁,平均(39.78±2.55)岁,疼痛程度:轻度14例,中度20例。我院伦理委员会详细研究本研究资料,予以批准通过,入选患者对研究细则知情且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叮嘱患者服用天麻头风灵胶囊(通化利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63189),饭后口服,4粒/次,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取风池、神庭、百会、太阳、太冲和头维穴位,针刺上述穴位,得气后留针30 min,结合患者病情状况,配合补泻针法变化,每2 d针刺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
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痛感明显改善;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疼痛缓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痛感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疼痛程度评估,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0~10分评分,分值越低说明痛感越轻[3]。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与对照组76.47%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比较 [n(%)]
治疗前1周,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n=34) 5.61±1.15 3.07±0.97 9.844 0.000对照组(n=34) 5.74±1.22 4.13±0.72 6.627 0.000 t 0.452 5.117 - -P 0.653 0.000 - -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紧张型头痛属“头风”“头疼”范畴,患者双侧枕部呈现非搏动性疼痛,并伴有压迫感,且大部分患者出现焦虑、失眠、抑郁等问题,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此病发病与风、火、瘀、气等因素相关,具体机制为“不通则痛”,临床治疗应以舒筋活络为主[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针对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常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头痛情况,但此疾病病程较长,且部分患者处于反复发作状态,药物治疗易出现耐药性,长久效果不理想。而针刺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具体选取百会、神庭、太阳、凤池等穴位,对其进行针刺,达到通络止痛、醒脑开窍效果,同时还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药物治疗结合发挥协同作用,切实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综上,在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治疗中,针刺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其病情恢复,推荐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