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德在公园传播的景观设计探讨

2018-11-05 06:12林上海
绿色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移情游人意蕴

林上海,杨 焰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4)

1 传统道德在公园传播的现状

1.1 传统道德传播的景观媒介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五大类[1]。公园绿地中的景观可分为物质景观和文化活动景观,作为一个文化概念的传统道德,它的传播是通过这两大类媒介实现的。物质景观指平面条幅、牌匾、景墙、铺地、雕塑等环境小品,文化活动景观指在公园中举办或群众自发形成的文化活动。物质景观具有长期存在的属性,是公园里传统道德传播的主要媒介。本文探讨的景观特指物质景观。

1.2 传统道德在物质景观中传播的缺憾

传统道德在景观中的传播属于社会教育中的环境部分,不管是通过物质的载体还是文化活动的载体进行传播,它均没有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或者是传统道德意蕴的分享者是隐含在景观作品的背后的。被教育者是直接通过作品本身去理解领会传统道德意蕴的,故景观作品设计得是否生动感人是道德意蕴能否有效传播的关键因素。实地踏勘调查表明,传统道德在公园的物质景观中传播主要存两方面缺憾。

1.2.1 偏向观赏性,缺少参与性

公园绿地的道德传播与学校的道德教育分属于道德传播的不同途径,通过对比发现,当前这两种道德传播途径存在“缺乏参与性”的共同缺憾。

学校道德教育关注的是对学生道德规范的传授,即重视道德规范的背诵忽视道德情感、道德信仰的熏陶,缺少给学生提供道德能力锻炼的实践活动。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的认可度偏低,仅得到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基本认可[2]。大多数被赋予传统道德意蕴的景观作品往往只从设计学的角度诸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去推敲创造视觉美的空间,忽略了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斟酌作品的感染性,被赋予道德意蕴的景观作品缺乏从行动上引导游人来参与并从心灵上引领他们去体悟传统道德内涵的功能。

1.2.2 重德目宣传,轻内涵阐发

不少公园绿地旨在传播传统道德的景观作品直接移植标语宣传式的方法,简单地把传统道德的规范附加其上并大范围地布置,给人留下“到处悬挂口号标语”的感觉,不但没有产生深刻的教育效应,反而给游人带来视觉审美疲劳,激发逆反的心理。毕竟道德文化的浸润是细水长流的过程,宣传式的口号是难以渗入心灵深处的。这与“许多学校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采用单一的灌输说教手段,难以引发青少年的兴趣和共鸣,教育效果不理想”[3],具有同样的缺憾。

2 文化概念在景观中传播的机制

道德指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4]。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

2.1 信息传播的机制

信息的传播需要有载体或者说需要通过某些渠道才能发送出去。借用电话工程师的信息传递原理,信息传递的完整流程需要有原始信息、发送者、传递渠道、接受者、还原信息五个环节,图1是G勃罗德彭发现的信息传播机制[5,6]。打电话时,某种信息(原始信息)由打电话者(发送者)用电话(传递渠道)传播出去,接电话者(接受者)通过电话(还原信息)接收到信息。在此传播过程中,信息经过打电话者编码成为语音,再经过电话机编码成为电磁波和还原成为语音,接电话者接收到语音后再转译为有用的信息。信息在打电话者、接电话者和电话机这三个媒介中传播会损失一部分语义。

图1信息通过电话传播的机制

2.2 传统道德内涵在景观中传播的机制

传统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个包含各种信息的文化概念。要把传统道德的内涵所包含的信息在景观中有效地传播出去需要遵循一定的传播机制。设计师希望在景观作品中传播的是一种内涵,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文字。比如,让人学会“道”字如何写是很容易的,但要让人领悟“道”的内涵却是相当困难的,哪怕综合运用语言、肢体动作、多媒体工具等,如果没有亲身的体验,人还是很难悟“道”的。“景观”主要以物质的形态示人,如何通过物质的形态去传播一个概念的内涵?据信息在电话中的传播机制,传统道德意蕴在景观中的传播机制可以用图2概括。传统道德意蕴首先经过设计师的编码,附着于景观作品上,然后游人通过对景观作品的游赏而还原领会传统道德的意蕴。

图2传统道德意蕴在景观中传播的机制

在理想的状态下,景观设计师对传统道德意蕴充分领悟后运用不同的载体和方法创造出一个可以体验的场景,游人体验该场景后对传统道德的意蕴产生深入的体悟,并可能由此引发新的文化景观。但是,在传统道德意蕴传播的过程中有A、B、C 3种噪声产生干扰而导致游人的领会有所减损或偏差。

A编码噪音。景观设计师试图将传统道德的意蕴转化为游人者能够理解、接受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传统道德的意蕴能否被充分传播,与景观设计师本身的传统道德素质、对传统道德意蕴领悟的深浅、传播的能力等方面有关。

B传递渠道的噪音。也就是景观作品本身具有的噪音,比如随着时间的变迁,景观作品会破损,或者作品因时代的更迭而失去其本来的感动性等。

C译码的噪音。由游人本身对道德意蕴的理解偏差所产生。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传统道德意蕴在景观中的传播可以通过场所中物质媒介如雕塑、景墙等,也可以通过非物质的媒介如文化活动等,这些物质景观和文化活动景观可以同时出现,相互融合,并借助新技术共同达成传统道德传播的目的,传统道德意蕴在公园绿地的传播仍然以物质景观为主。

3 传统道德在景观中传播的设计模式

3.1 传统道德在景观中传播的心理学理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干枯苍白的词句,这词句只能培养出伪君子”[7]。可见,“道德情感”的培养是道德教育最关键的环节。

现代心理学认为,移情是利他行为的基础,也就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大多数研究者认为, 移情是个体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性的情绪、情感体验, 是一种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能力。Jokson(1975)研究发现:那些能精确地辨别人有什么感情的小学生,较能与别人合作;Fry(1976)让学生看有关成人情绪的录像,令其描述成人的情绪,并对他们分辨情绪的精确度评分,然后,让学生去分钱,结果发现,对他人情绪意识与被分钱时的利他程度相关; J.Aronfreed(1980)研究发现,共同的痛苦感受能刺激儿童作出一些牺牲而减轻别人的痛苦,共同的愉快感受刺激儿童作出一些牺牲以给别人带来更大的快乐[8]。李辽(1989)对中学生进行了移情能力训练,结果表明移情训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的移情能力,并增强了他们的亲社会行为,说明移情训练的确是培养利他性道德的有效方法[9]。有移情损伤的个体更可能对其他人表现出攻击行为及反社会行为( Eisenberg,2000)[10]。儿童青少年攻击性与移情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性别、依恋类型、父母教养方式、气质类型、个性特征等),也与特定情境因素密不可分[11,12]。

有观点认为,以社会学看社会道德事件,是试图把个体的人放在一个宏大的视角中去审视,难以触及心灵的细微之处,因此提出从心理学的视角去关注人的道德养成,因为“一个人童年时在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的互动中形成的病态关系模式会持续到成年,影响他(她)的道德选择,社会对此并没有多大的直接责任”[13]。通过情感的体验去理解一些社会道德的现象更能让个体的心灵得到爱的抚慰,“移情”是情感训练比较适宜的方法。

3.2 传统道德在景观中传播的创新设计模式

景观设计借助心理学研究成果,对某个传统道德概念解读后,有意识地以拟人化的手段赋予作品传统道德情感,使之能与人互动,刺激游赏者的情感,使游者产生移情,实现景观传播传统道德的目的。这就是“解读—互动—移情—传播”的传统道德在景观中传播的创新设计模式。下文以“十目所视”景观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3.2.1 关于“慎独”道德内涵的解读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十”与“石”同音,谐意为石头也有眼睛,能看清周围的一事一物。“举头三尺有神明”,有的人在职业生涯中忘记古训,常做违法之事,自揣他人不知,以致成了阶下囚才悔之不及。

3.2.2 互动与移情在景观中的体现

本作品构成的主要元素有单向可视玻璃镜子、镂空的奇石、手与铜钱雕塑、被虫蛀的公章(图3)。两只手穿过铜钱勾在一起,手腕上锁着铁链,映射在刻有“交易”二字的镜子上。游人从右侧的镜子里看到各种影像,可能会在镜子前整理衣服,甚至做鬼脸,当他转到石头背后或者走到左侧镜子前才大为惊讶,原来这是单向可视镜,对面的人透过镜子能看到自己,自己却看不到对方!被虫蛀的大公章被坐在条凳上的游人看得一清二楚,旁边的奇石上赫然刻着“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八个红色的大字。景点表达的是若贪腐必被抓的故事,但它要传播的道德意蕴远远不止这些,还包含“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等哲理。

通过镜子单向透视和映像的功能,使游人与景观产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游人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并对景观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产生深深的共鸣,传统道德内涵得以生动传播。

图3 “十目所视”景点

4 结语

传统道德属于抽象的文化概念,把它赋予于景观传播,使游人在欣赏景观的过程中获得道德的熏陶,这需要景观设计师遵循信息在物质媒介中传播的规律,综合利用心理学知识、美学知识、设计学的方法和现代的新材料、新技术,以“解读—互动—移情—传播”的创新设计模式实现抽象文化概念的形象化和生动化传播。其中,互动是有效传播的基础环节,移情是传播的核心环节,即互动是移情发生的基础,移情是实现传统道德情感共鸣的关键。

猜你喜欢
移情游人意蕴
未来事务的色彩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地铁上的九座城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登神农顶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