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静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积极思考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挖掘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相应的主题活动。本文以幼儿在种植地中发现蚯蚓为例,论述教师关注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识别孩子的兴趣点并生成一个拓展性的主题活动的过程。
【关键词】幼儿课程 注意 识别 回应 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A-0159-02
细节源于生活,细节源于实践,细节源于回忆,同样的,细节也源于观察记录。的确,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各项反思都基于教师自身的观察活动,通过观察幼儿、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用便捷的方式为幼儿的日常行为作简单的记录,尝试去解读和了解每一位幼儿。
一、关注孩子的积极行为
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幼儿对于“种植”活动非常感兴趣,但是怎样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进行持续性地观察,是值得幼儿教师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天早晨,笔者领着孩子们来到种植园,忽然团团小朋友兴高采烈地喊道:“老师,这里有小蚯蚓!我在番茄地里找到一条小蚯蚓,大家快来看呀!”听到同伴的呼喊声,孩子们纷纷围过来蹲下身子注视着番茄地。只见蚯蚓弯曲一下身子又钻到泥土里了。孩子们很兴奋,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蚯蚓好可怕啊,长得有点像小蛇。”此时,小强小朋友一点也不畏惧,他用树枝刨土,时不时用他的小指头去摆弄一下小蚯蚓柔软的身体。更多孩子围了过来,大家都去拨弄小蚯蚓。由于太拥挤,小朋友差点把小蚯蚓从泥土里拉了出来。“哎呀,你们别再动它了,它会死的。”外面的几个小女孩子叫嚷着,不一会,又有人喊:“快来看,这里也有蚯蚓!”就这样,孩子们整节课都在番茄地、土豆地里找蚯蚓,也发现了不少蚯蚓。
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都很强,既然孩子们这么感兴趣,笔者就给他们创造进一步探索的条件和平台。
下午的户外活动课,笔者领着孩子们来到攀岩区,并对他们说:“你们想一想、看一看,这里哪里会有蚯蚓?”有的孩子说:“有洞洞的地方肯定有蚯蚓。”圆圆说:“我们一起挖蚯蚓吧!”“可是没有工具呀?”团团说:“我们可以把玩沙子的小铲子、小锤子一起拿过来挖蚯蚓。”不一会,地上就被孩子们用钉耙刨松了泥土,果然,里面有很多的小蚯蚓。
孩子们对蚯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在探讨关于蚯蚓的问题。第二天下午我们又在种植地里翻土,团团说:“老师,会不会又有蚯蚓呢?”“应该有吧,因为蚯蚓喜欢待在湿润的泥土里。”果不其然,马上有一条蚯蚓被我们翻了出来。团团说:“老师,你小心点,不要伤害到它。”这时,园园小朋友说:“老师,你把蚯蚓放在瓶子里吧,把它们放在教室里,我们还可以观察它们呢!”在这样一个自然的环境中,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探索欲望,并从中学会了自主探究、自主表达。
蚯蚓的发现,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大惊喜,它足以生成一个有连续性、拓展性的主题活动。
二、识别幼儿的积极行为
笔者在周末给孩子们布置了任务:请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户外找一找,能否发现身边哪里有蚯蚓,再看看蚯蚓都喜欢待在什么地方。
周一的早晨,笔者刚到幼儿园,小晨小朋友就激动地走到笔者面前说:“老师,这是我和爸爸一起抓到的,爸爸说蚯蚓喜欢待在松软的泥土里,所以我把它们放在了湿润的泥土里。”孩子们立刻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商量着应该把蚯蚓放在教室的哪个角落。他们纷纷表示说:“应该把它放在天井的植物角里,那里有湿润的泥土,还有各种植物,这样她们就不会孤单了。”
第二天,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植物角,可是他们发现蚯蚓已经奄奄一息了。这时有孩子说:“蚯蚓太多,瓶子太小了,它们太挤了。下雨了,它们应该回家了。”
此时笔者问道:“蚯蚓的家应该在哪里呢?”孩子们说:“蚯蚓喜欢松土,可以送到番茄地里,这样我们的番茄会长得更大更快的,那里便是它们的家。”
曾几何时,我们经常讨论,老师应该什么都知道,所以总是急于上百度搜寻答案,急于把答案告诉孩子们,其实,老师更应该把提问与寻找答案的机会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
老师是与孩子共同学习的主体,和他们一起在种植地里的故事让他们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在种植地活动中笔者真正理解了:对自然的学习不是搬用书本知识,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亲身实践,让幼儿投入情境、过程中,去呵护各种不一样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才是真正的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学习。
三、回应幼儿的积极行为
于是笔者和孩子们把蚯蚓送到了番茄地,一些孩子还依依不舍。为了孩子们的兴趣,笔者简单地做了记录表,让孩子们每天都能把经过做一个简单的记录。所以,在我班教室的植物角又增加了一本关于认识蚯蚓的记录本。这些学习故事,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们在园的趣事;也能让孩子们在吃饭、闲聊时,能有各种谈论的事情,并能以一种友好的方式相处。笔者认为,教师是幼儿园里共同生活的一员,应该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孩子,并能与他们快乐地嬉戏、温和地聊天,不断指引着他们的行为规范。笔者相信这些行为的教育价值远远超过简单直白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所以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重点分析幼儿在每个活动环节中的表现和反应,积极思考背后蕴藏的教育价值,及时把握幼儿与主题相关的新兴趣点、新需求点、新矛盾点和新价值点,生成相应的主题活动。
陶行知先生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以大自然为教材,提倡“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去”。在“种植地”里我们追求本真,让孩子们不仅仅在教師准备好的环境中主动去参与活动,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并且“种植地”里的虫、草、花都是充满生命的课程资源,引导孩子回归本真,在自然中学、向自然中学、自然地学!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