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辉,薛 瑞,袁 杰,刘 珂
1.西安市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西安 710018),2.西安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西安710003)
主题词 前庭神经炎/药物疗法 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 神经生长因子类/治疗应用
急性前庭神经炎(AVN)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疾病,其临床特征是急性发作性眩晕,伴有苍白、恶心和呕吐,不平衡感,常不伴有耳蜗损害,其病程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AVN的病因被认为是潜伏于前庭神经节的单纯疱疹病毒重新激活,其炎症过程导致前庭神经功能损害[2]。目前治疗急性前庭神经炎的主要药物为糖皮质类激素,主要是其抗炎症作用可减轻神经组织肿胀从而改善症状,但效果有限[3]。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NGF) 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再生神经纤维的生长也具有促进作用[4]。本研究应用冷热试验和眩晕障碍量表(DHI)进行糖皮质激素联合与不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前庭神经炎疗效的差异评估,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
1 研究对象 对我科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符合以下标准的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72例进行观察,其中男42例(占58.30% ),女30例(占42.70%),年龄18~60岁,平均(37.54±10.23)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35.49±9.27)岁,治疗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龄(35.29 ±8.9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眩晕障碍量表(DHI)、半规管麻痹(CP)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选标准:突然发作的强烈旋转性眩晕大于24 h;健侧有自发性扭转性眼球震颤;冷热试验中单侧或双侧半规管偏瘫;颅脑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正常;实验室检查包括完整的血细胞计数、肝酶、肌酐、血尿素氮、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钠、钾正常。排除标准:有听力损失或耳鸣;中枢性眩晕和严重的内科病史;有糖皮质激素应用的禁忌证,或已应用糖皮质类激素治疗其他疾病患者。本试验得到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全身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5 mg/d,1周后,泼尼松片1 mg/(kg·d),早服,每3 d减少1次,每次减量10 mg,定期1周检查电解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 μg肌肉注射(苏肽生,国药准字 S20060023),1次/d,连续14 d。
3 疗效评价 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15天对患者随访,详细填写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眩晕障碍量表(DHI)被用来量化和评估患者的主观感受。②冷热试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15天检测,采用ICS CHARTR 200视频眼震仪和ICS空气冷空气刺激仪。刺激序列为为先冷气后热气,刺激温度分别为冷气24℃,热气50℃,流量8 L/min,刺激时间40 s,间隔时间≥5 min。选取冷、热水刺激诱发之眼震的极盛期10 s的慢相角速度(SPV)值,单位为d/s,按Jongkee公式[4]计算得左、右半规管轻瘫(Canal paresis,CP)。
1 两组眩晕障碍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入院时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6,P=0.528)。对照组DHI评分为(52.68±36.56)分,治疗1周后DHI评分为(29.37±26.32)分。治疗前后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入院时DHI评分为(49.32±30.54)分, 治疗1周后DHI评分(20.50±23.64)分, 治疗前后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DH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2 冷热试验 见表2。治疗前两组之间C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第7、14天的 CP值均明显下降(P<0.05),并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的CP值。
表2 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CP评分(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急性前庭神经炎是目前常见的发病率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外周性眩晕疾病[4]。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特异性病毒感染后所导致的前庭神经节的炎症过程。人颞骨病理研究[5]中发现AVN患者前庭神经节突触密度减少、前庭感觉上皮的萎缩,伴有血管周围及神经内膜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这表明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组织肿胀致缺血缺氧,靠近神经细胞的轴索分解变性而出现功能障碍有关[6]。根据前庭神经炎患病特点,目前国内外[7-9]对AVN的治疗方案以大剂量静脉注射再口服糖皮质激素为主,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能迅速减轻前庭神经的炎性水肿,从而改善前庭神经炎的外周前庭功能。几项随机对照试验[10-13]已经证实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前庭神经炎的有效性。
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由小鼠颌下腺分离纯化出的神经生长因子。其主要应用于各种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13]。其作用机制包括:维持周围神经元存活,它能促进周围神经元的再生,有效抑制各种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元坏死和凋亡。同时促进神经髓鞘和轴突形成,恢复神经功能[14-15]。
本研究通过设立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及治疗组(糖皮质激素组+鼠神经生长因子),并应用眩晕残障量表、冷热试验分别从主观及客观角度比较两组间的疗效,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DHI量表自从1990年正式出版以来,在多个国家被翻译和使用,临床应用中信度良好[15]。本研究中采用中文版DHI量表,经过规范而科学的翻译和检验,证实其适用于中国内地的眩晕患者调查,从整体来评估眩晕患者对于头晕程度、治疗及康复效果等方面的评估[16]。冷热试验的CP值则是反映整个前庭系统动态不平衡的一个指标,用来评估水平半规管低频区及前庭神经的功能状态[17]。
通过随访评估,结果显示对照组常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4 d后DHI 评分平均值为(15.71±14.58)、冷热试验CP平均值(29.64±23.30),均有明显改善(P<0. 05),提示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前庭神经炎有较好的疗效,这与前期文献报道相同[18]。治疗组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14 d后 DHI 评分平均值为(8.63±16.43)分、冷热试验CP平均值为(24.78±22.57)。与对照组相比,冷热试验CP值、DHI 评分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提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糖皮质激素对于改善急性前庭神经炎的主观感受或客观检查评分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机制可能是糖皮质激素不仅可以减轻前庭神经节的局部炎症反应,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发挥糖皮质激素对体液和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前庭神经髓鞘和轴突的修复,减轻炎症引起的损伤和功能的早期恢复[19]。
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在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药物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