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红艳,刘文玫
(1.天津市原种场,天津 301504;2.天津农学院,天津 300384)
天津“小站稻”因米质优良,米粒微长淡绿,晶莹透明,如玉似冰,蒸熟后芬芳四溢而闻名中外,曾远销欧亚各国。为打造天津小站稻的品牌效应,提高和改善稻米品质,实施绿色生产,天津市原种场于2015年开展了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治试验,控制了二化螟为害,实现了绿色防控目标。
试验设5个处理,自然对比,大区面积3.3 hm2。
处理1:杀虫灯诱杀。在稻田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5月1日开灯,9月10日结束,设定每天日落后2 h至日出前2 h开灯(尽量避开益虫活动时间);处理2:性诱剂。在插秧期(5月10日)放置二化螟性诱剂诱杀越冬代成虫,水稻拔节期(7月18日)更换性诱剂药芯诱杀一代成虫;处理3:稻螟赤眼蜂。在水稻分蘖期(6月13日)释放稻螟赤眼蜂寄生一代二化螟虫卵;处理4:BT制剂(苏云金杆菌)。在水稻分蘖期(6月15日)和孕穗期(8月2日)每667 m2分别喷施BT可湿性粉剂(苏云金杆菌)50 g,二次稀释2 000倍液,防治一代和二代二化螟幼虫;处理5:对照(化学防治)。在水稻分蘖期(6月15日),每667 m2喷施螟白(阿维菌素0.2%,三唑磷19.8%)50 mL,防治二化螟、兼治稻飞虱,红线虫;孕穗期(8月2日),每667 m2喷施螟白(阿维菌素0.2%,三唑磷19.8%)70 mL,防治二化螟。
试验在天津市原种场一分场进行。土质盐碱潮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水稻,品种为津原E28。试验于2015年5月13日插秧,按设计实施各处理。
表1、表2显示,杀虫灯对二化螟防效显著,有效地控制了二化螟越冬代虫口密度,减轻二化螟一代对水稻中后期的为害,降低第二年螟虫发生基数,并且省工省时无污染。
表1 防治前水稻枯鞘率调查
表2 杀虫灯诱杀二化螟数量
分蘖期调查,杀虫灯诱杀与对照比较,水稻枯鞘率分别为2.6%和1.6%,防治效果有明显差异。说明在一代二化螟重发年份,应使用化学农药应急防治。
表3 水稻枯心率调查结果
抽穗期调查,杀虫灯诱杀与对照比较,水稻枯心率分别为2.0%和1.8%,防治效果接近。说明在二代二化螟中等发生年份,可以不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由表4计算得知,每667 m2平均诱蛾量29.5个,最高诱蛾量59个;单个诱捕器平均诱蛾量23个,最高诱蛾量39个。
表4 诱捕器诱蛾数量
性诱区与对照田比较,防效均在73%左右,效果显著。说明在二化螟中等发生年份,可以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
2015年6月中旬在二化螟始蛾盛期按每667 m2布置10 m×10 m的赤眼蜂放蜂点,共放蜂卡1 000份,约200万头。放蜂后二化螟虫卵寄生率达到57%,赤眼蜂依靠显花植物培养自然种群继续繁殖,对下代二化螟依旧发挥寄生作用。
分蘖期调查,BT制剂与对照比较,水稻枯鞘率分别为2.8%和2.4%,防治效果差异不大。说明在一代二化螟中等发生年份,可不使用化学农药应急防治。
表5 防治前水稻枯鞘率调查
抽穗期调查,BT制剂与对照比较,水稻枯心率分别为3.6%和2.6%,防治效果差异显著。说明在二代二化螟重发年份,应使用化学农药应急防治。
表6 BT处理后病株率调查
3.1.1 化学防治投入(处理5):全生育期共防治2次,每667 m2喷施螟白(阿维菌素0.2%,三唑磷19.8%)有效含量120 mL,农药成本约为5 元·(667 m2)-1,施药人工成本9 元·(667 m2)-1,共计 14 元·(667 m2)-1。
3.1.2 绿色防控投入 处理1:太阳能杀虫灯投入:使用寿命按5 a计算,折合20 元·(667 m2)-1;
处理2:性诱剂投入:1套·(667 m2)-1,其中诱捕器每个15元,使用寿命按5 a计算,诱芯6元×2个=12元,人工组装、放置费3元,共计 18 元·(667 m2)-1;
处理3:赤眼蜂投入:10 000 头·(667 m2)-1,25 元·(667 m2)-1,人工组装、放置 3元,共计 28 元·(667 m2)-1;
处理4:BT投入:防治2 次·(667 m2)-1,人工5元·次-1;每次50 g,4.5元·次-1,共计 19 元·(667 m2)-1。
由表7看出,绿色防控各处理的成穗率、穗数、千粒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穗粒数、单产与对照差异显著。产量最高的为对照化学防治,比绿色防控的杀虫灯处理增产66.53 kg·(667 m2)-1,但与BT制剂产量相当。
效益分析表明,由于绿色防控未使用农药,稻谷品质优于化学防治,因而售价高于化学防治0.8元·kg-1。扣除防治成本,5个处理中,效益最高的为BT制剂防治,最低的为化学防治,绿色防控比化学防治增效236.4~441.8 元·(667 m2)-1(表7)。说明,绿色防控在二化螟中等发生年度增效明显。
表7 各处理产量性状与经济效益分析
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一方面可大幅度降低农药使用量,降低稻谷农药残留量,以及农药对土壤、大气、水源的污染;另一方面,稻田天敌种群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提高,生态效益显著。
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对普通农户而言,既可减少购买农药成本,又能减少施药防治的人工投入,省工、省力。同时,实施绿色防控可有效防止农药中毒事件发生,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生产的优质、无农药残留的稻谷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高,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