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菁
(江苏省中医院肿瘤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我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为380.4万例,死亡病例229.6万例[1]。虽然近年来新的肿瘤治疗技术不断产生,但是手术治疗与化疗,仍是我国治疗恶性肿瘤最常采用的两种方式。化疗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处于重要地位[2]。然而化疗药物会引起患者产生胃肠道反应等诸多不良反应。托烷司琼、地塞米松、甲氧氯普胺等药物是临床用于预防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的常用手段,但仍不能有效控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因此,本文拟从中医护理干预角度出发,探索更多控制胃肠道反应的可行性方案。我科选取在我科接受化疗药物治疗的94例恶性肿瘤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并对受试者的胃肠道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选取2017年08月—2018年08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2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患者均于临床确诊后接受化疗治疗方案。在接受化疗治疗前24h无呕吐且未使用止吐剂,并且能配合疗效观察。
在化疗前0.5h给予对照组静脉注射4mg托烷司琼、10mg地塞米松,肌肉注射10mg甲氧氯普胺,同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行对照组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包括于化疗当日开始增加王不留行籽按压耳穴胃、内分泌、交感等,穴位按摩合谷和内关穴。7d为1个疗程,分析比较两组胃肠道反应情况。
胃肠道反应程度:①无:无恶心、呕吐,无腹胀,食欲良好;②轻度:仅有恶心,无呕吐,食欲不受影响;③中度:干呕或呕吐1~2次/d,食欲受影响;④重度:呕吐3~5次/d,食欲缺乏。
所得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对照组出现重度、中度、轻度胃肠道反应例数依次为7例、12例、34例;观察组出现重度、中度、轻度胃肠道反应例数依次为0例、11例、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道反应情况比较[n(%)]
观察组患者居住于空气清晰、温湿度适宜(温度18~22℃,湿度50%~60%)的病房;每2小时巡视并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上午及下午均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半小时,并始终病症病房环境处于空气自由流通状态;保证患者日用品每天更换、清洗、消毒。临床沟通、治疗过程中、及护理阶段,医护人员始终保持温柔、和蔼的态度。严格规范操作,做好三查七对。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患者的情志状态对疾病进展有一定的关联性[3]。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因个体对药物产生的不耐受,使身体感到不适。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可能进一步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从而导致病情加重,或加剧药物不良反应。
本研究中,为了消除患者忧郁、不安、担忧的心理,医护人员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征询患者就家属意见后为患者准备符合其正常生活状态的假发,避免患者因形象改变超出预期而产生不良情绪或抵触心理;在化疗时为患者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使得患者身心放松,进一步分散其注意力。
呕吐是患者用药后的常见反应,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频繁、剧烈呕吐。因此医护人员应在化疗操作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呕吐的情况,以免对剧烈呕吐产生无所适从感;鼓励患者保持合适的饮水,密切观察、记录患者尿量,咋尿量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并进行对症处理。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疾病的治疗是“三分治,七分养”。因此促使化疗患者补充营养,加强饮食摄取营养,要进行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从而促进患者组织的修复。同时注意患者、患者家属及病房的饮食安全与卫生。提倡患者及家属进行清淡饮食,同时配合患者的饮食习惯调整食物的色、香、味,以刺激患者食欲。任跃君研究认为宜食开胃健脾的膳食疗法[4],以增强患者的脾胃功能及胃动力。
(1)用温水洗净耳郭,选择胃、内分泌、交感为主穴,枕、肝、脾为配穴,选取一侧耳穴,先用探棒选取耳部敏感点,用酒精棉签消毒,将准备好的王不留行籽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期间防潮、防污染,指导患者每穴按压3~5次/d;1~2min/次。采用对压、直压、点压、按揉交替的方法。3天更换1次,7天为1个疗程[5],两侧耳的穴位应交替贴压应用。(2)用一侧拇指内侧横纹点按对侧合谷穴(虎口);用拇指指尖点按对侧内关穴(腕横纹上两指)至有麻胀感,约按压1分钟。
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胃肠反应是患者化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6],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临床护理研究,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包括起居环境改善、情志护理、饮食指导、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方式之后,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有明显改善。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科室将进一步开展多中心的临床对照研究,尝试采用综合医疗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多层次、全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满足不同需求的肿瘤患者的护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