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越在查看工业辣椒的长势
2018年3月30日,对沈阳市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处处长肖越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来到新民市于家窝堡乡担任乡党委第一副书记。他知道,这一干将是三年,这三年里他必须分秒必争。
于家窝堡乡下辖7个行政村,地域面积109平方公里,人口1.1万多人。虽然人均耕地面积不少,可当地百姓多年来始终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缺乏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发展意识弱,思想观念较为保守落后,导致贫困面广且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可谓艰巨。
“第一副书记要体现‘第一担当’,就得听民声、知民情、问民计,帮助破解发展难题,用最短时间完成最艰巨的任务!”自到乡里报到第一天起,肖越便主动向乡领导、村干部、老党员虚心请教,定期与村支书和第一书记、普通党员及群众谈心交流,全面了解基层党建情况以及乡情村情。“作为派驻干部,若想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首先就得明确树立起‘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这一理念。”肖越牵头制订全年党建工作计划,明确党建工作目标,指导村级党组织开展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一审两公开”等制度,强化村务公开透明度,健全村“两委”班子议事流程,要求村干部做到“政治功能突出、作风求真务实、执行上级决策坚决”,真正把规章制度建起来;督促党员做到胸前有党徽、手中有党证、心中有党章,争做“党的政策宣传员”“乡村环境守护人”“乡风文明倡导者”“勤劳致富示范户”,真正让党员身份亮起来;推动党支部建优秀队伍、建工作制度、建场所设施、建集体经济、建平台载体,让精准扶贫政策惠及所有困难家庭,把村民紧密地团结到党组织周围,真正让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强起来。
“过去,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缺席迟到的现象时有发生,党支部书记台上大声讲,个别党员台下小声唠,非常不严肃……如今不同了,在乡党委的指导督促下,我们村党支部首先‘脱贫’,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个别党员庸懒散拖的现象成为历史。”一位村党支部书记介绍。
“身上没有土、脚上没有泥、脑子里没有事,就不是合格的派驻干部。”肖越到乡里工作时间并不长,截至记者发稿时仅有5个月的时间,可他的“成绩单”却格外令人瞩目——
结合于家窝堡乡产业现状和地域特点,邀请田园设计公司帮助制订乡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涵盖农业、畜牧业、工业等内容,下一步将结合该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建设。
引导全乡农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鼓励种植大棚蔬菜、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组织党员示范户带头试验种植,取得成功后广泛推广。
引入工业辣椒种植项目,采用订单收购模式,积极鼓励广大农户参与该项目,预计可实现每亩增加收入2000元,保障农民稳产增收。
引入秸秆发电项目,项目合作方预计投资4.5亿元,装机容量30兆瓦。该项目不仅能解决周边县乡的秸秆回收处理难题,增加百姓收入,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糠醛生物科技生产厂、可燃颗粒物加工厂、编织袋生产厂、有机化肥加工厂四家企业先后落户于家窝堡乡。
引入寒富苹果加工厂,该项目预计投资3000万元,年加工能力2500吨,将缓解新民市寒富苹果产能过剩的现状,同时也对农产品深加工行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我的口袋里还有很多项目计划书,大多正处于实施阶段。这些产业建设项目都是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准确掌握各村实际情况后,我和村干部们主动‘引凤入村’得来的。于家窝堡乡民风淳朴,交通优势明显,土地资源丰富,美中不足的就是敢闯敢试的劲头不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党员干部就要责无旁贷地带领群众革旧图新、大步向前!”肖越在不长的时间里就以“多个项目落地”赢得了群众的信服和支持。
内生动力是关键,扶贫必先扶志。肖越带领村干部代表、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回来后结合本地实际反复论证。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肖越和乡村党员干部们做了大量的群众思想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到建设资金,水美鱼肥的柳河两岸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旱田成水田,玉米变水稻;腰包鼓三倍,干部真作为!”
“不仅要富父一辈,还要富子一代。”肖越坦言,自己不能辜负党组织和于家窝堡乡百姓的殷切希望,决不干“面子上的事儿”,要多办实事、办好事、办惠及长远的事,把富庶文明的“种子”播撒在乡村黑土地上。
于家窝堡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每年有90余名初中毕业生,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升入高中,多数学生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了解这一情况后,肖越并没有一听了之,而是抓紧时间做了两件实事:一是在沈阳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邀请三所就业前景好、收入高的职业技术学校(沈阳市装备制造学校、沈阳市现代服务学校、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在毕业前夕到校举行“招生现场咨询会”,受到学生和家长一致欢迎,乡村干部负责跟踪关注学生下一步的学习生活;二是促成于家窝堡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与沈阳金地物业公司的对接,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沈阳金地物业公司不仅向学校捐赠了运动设施,还重点解决了一批困难学生午餐费问题。
外出到城里打工是许多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留守家中的多是妇女和老人。肖越带领村第一书记为留守妇女广开就业渠道,主动联系周边种植大户或农业合作社,让她们在家附近就能打工增加收入,实现“赚钱种地顾家三不误”。肖越还联合科技、扶贫等多个部门,筹建“妇女儿童之家”,对留守妇女进行种植、畜牧、缝纫、手工加工等技能培训,使留守妇女变身为“技术人”“土专家”,将她们引上创业致富的快车道。
撕掉了“城里干部”的标签,肖越在群众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学到了许多在机关学不到的经验。“在乡里工作的每一天都很充实,群众的期盼让我的工作劲头越来越足。只要能让全乡百姓都走上富裕路,不管付出多少辛苦都值!”肖越和三名村第一书记每天吃住在农村,忙碌在田间地头,奔波在村路上,心里装的是百姓冷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在黑土地上做好致富文章。
今年8月18日,是肖越女儿的生日。女儿早就央求爸爸陪自己过生日,可那天恰巧赶上肖越引进的一家外地企业来乡里洽谈项目,为了以最大诚意留住企业,肖越连续两天陪同企业负责人考察,只能向女儿道歉:“爸爸为了实现对全乡人的诺言,只能对你食言了……”
回到“娘家”——沈阳市政府办公厅时,常有同事惊讶地问肖越:“肖处长,你咋晒得这么黑?真是应了那句幽默话——人家晒幸福,你晒太阳呀!”而肖越则微笑着回答:“整天待在办公室里可搞不定脱贫大业。实际上,能为百姓晒黑了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采访肖越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他的手机响个不停,有村干部打来的,有企业项目负责人打来的,还有困难户打来的,肖越从不拒接电话:“在我心里,于家窝堡乡的干部群众都是我的‘亲人’,打电话找我都是信任我、需要我,哪能拒接亲人的电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