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直都是困扰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尤其是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因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源于平常的语文知识积累。这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城乡结合;特点;困境研究
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学特点及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双基落实
语文教学中双基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城乡结合部的语文教学特别突出双基落实。由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几乎是他们全部的学习时间,所以老师特别重视学生双基是否落实,课堂内教师通过听写、抄写生字、理解生词、生字组词、造句、朗读课文、等一系列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双基能力和知识训练。当然这无可厚非,但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关注双基训练,而忽略了学生情感体验及语文素养的培养。农村小学的阅读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双基的落实,老师降低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能的训练而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和考查。城市小学学生的课文生字词的学习理解,课文的朗诵都在家里预习时由家长监督完成,那些生字词的识记内容所占的时间空间划分到了放学后学生在家里完成,这样课堂充裕的时间空间就留给了师生去共同体悟课文丰富情感,关注文本写作方式。而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识字、辨字、生词理解、课文朗读都至少占用了一大半的课堂时间,剩下一小半的时间用以完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课文情感的体悟,学法的指导和渗透。因此,城乡结合部的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安排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二、 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在课堂中体现出来
阅读教学中,教师能树立起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共学”理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动起来”的频率有所提高。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双基能力的训练,如: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引导学生对生字字音和字形的把握。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在此基础上强调学生对句段的朗读理解,仿写成为主要训练形式之一。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在此基础上强调对段篇章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对整个文章内容的理解。课堂上呈现出一派活跃的气氛,但这样的气氛是否是学生主体地位高度集中的必然?还有待我们反思。有的教师设计一些趣味性游戏和环节,这种独创意识是值得赞赏的,但为课堂活跃而活动,是不值得我们提倡的。比如:在观摩北碚区天府小学邓凤鸣老师执教的《鱼市场的快乐》时,她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让同学们抛接纸团体會课文中描写的西雅图鱼市场鱼贩们积极面对生活,繁忙而快乐的场面。由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离课文描述的情境较远,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欢笑只能反映出他们作为个体体验到的娱乐性的快乐。这里的阅读教学活动是低效的。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一定结合学生的学情和生活现状,并以阅读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才能让阅读教学活动有效。
三、 课堂上学生表现过于沉闷
城市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表现是踊跃积极的,学生回答问题显得自信,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有时和大部分同学观点不一致,和老师观点相对,他们也会据理力争。农村小学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泼,他们很少有自己的主见,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分析绝大部分依靠老师。而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的课堂中,虽然教师在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阅读课堂中对双基的把握的确也说明了他们主体地位,但当一接触到阅读内容理解及情感感悟的时候,学生又退回到了被动地学习。教师提问鲜少人回答,学生都埋头书本中,等待老师讲解答案。教师理念转变不彻底,还不会用等待的目光来对待学生课堂表现,课堂上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为完成本节课任务不得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完成教学。长此以往学生课堂上的活跃度几乎没有,等待老师的将是一言堂,学生默默地记笔记。这样城乡结合部的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培养自然滞后。
四、 阅读教学中工具性突显
城乡结合部高年级的学生自主识字朗读课文的能力早已具备,他们能够独立的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扫清生字生词在阅读中的障碍。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对阅读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句段篇章的仿写。语文课程工具性得到突显,然而由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阅读面较窄,他们阅读范围仅限于课本或者除了课本以外的一两本课外读物,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不会针对阅读文本查找作者相关资料、文本创作背景,自然他们不能理解文本中较深厚的意蕴,他们多识记而少理解,所以他们对课文感悟不深,对阅读课文的语言魅力感受也不深刻,教师总是让学生自主批读,和同学交流自己感悟,很少有对其宏观的统一,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立足课文的情感交流较少,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中人文性体现不足,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被割裂开来。
五、 教师主导地位缺失
城乡结合部教师教学理念需要转变。他们的教学理念总是比较滞后,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和信息闭塞,教学思想上容易出现偏颇。在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地位时,城乡结合部教师大多自身淡出课堂,教师主导地位缺失。一节课上,教师只言片语,正确的引导和有分量的评价可以说凤毛麟角。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这样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自己感觉走,放任自流。由于学生生活阅历不丰富、知识匮乏、视野狭小,对课文的理解时难免会片面或者不懂,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悟,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创作的背景、作家写作意图、长难句子,帮助学生构建起文本与学生心理的交流之桥,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文字魅力和丰富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孙亚杰,徐云知.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3(6):31-37.
[2]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7):79-81.
[3]李俊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价值工程,2011(1):250.
[4]张磊,刘芳.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6):120-121.
[5]宋秋.前教学有效性问题浅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24(4):25-29.
[6]李英杰.缩小城乡学生小学语文学科学业水平差异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2(6):17-21.
作者简介:
徐隽,重庆市,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