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正是物理学习方式变革的切入口。以问题情境方式所展开的教学,从研究学生心理着眼,从创设学生最佳心理状态着手,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与引导,通过积极的情境去“同化”与“顺应”,以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是一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启发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现象;问题情景
一、 创设生活化的情景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新教材总是努力搜索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让物理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物理问题提炼出来,再将物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增强学生生活中的物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用新的理念去创设新颖有趣的生活化情景,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 巧设趣味和悬疑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创设有“趣”的生活化情境造成良好的心理态势和思维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趣味十足地积极开动脑筋去思索,去探究。另外“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有“疑”的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并且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学习“大气的压强”的知识中,除了做一些演示实验之外,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说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有关生活事例学生们经过回忆可以列举出大量事例中仅与“吸盘”有关的常见事例就有:
1. 带有塑料吸盘的玻璃茶几,能把桌架和桌面紧紧吸附在一起,甚至只抬桌面就能把桌架带起来。
2. 疏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盘,挤压出空气后,需要用很大力气才能向上提起。
3. 把带有挂钩的塑料吸盘按在玻璃上,能挂很重的衣服而不掉下来。又如在演示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的实验中,在原来装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小鱼,然后用酒精灯对试管的上部的水加热,当上部水已沸腾了,下部水中的小鱼却安然无恙。这些事例既配合补充了教材上的内容,又调动了学习探究的欲望。
三、 创设开放性的课堂讨论去解决生活问题
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他们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中让学生亲自用实际的秤,用两个不同的秤砣去称同一个物理的质量,结果是秤砣小的称出的质量大。生活中的小贩就是用这种方法来牟取黑心钱的。这样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情景中,并能有效的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学习热学有关内容及大气压后,提出问题:有人想买一个腌菜的坛子,要求密闭性良好,怎样才能快速选出一个不漏气的坛子?有位同学讲了他的最佳选择办法:先在坛子口的水槽中加上水,然后将一张点燃的纸丢进坛中,稍等一会儿盖上坛子盖,若槽中的水能被吸进坛子里面,说明坛子不漏气,否则坛子漏气,并谈了他的选择原理。全班学生看了他的演示都懂得了其中的原理。
四、 联系实际生活情景,创设物理问题情景
物理知识比较抽象、理性,学生不易理解,尤其是初中女学生对很多知识点不易理解和接受。因此,物理课堂教学要结合教材知识,联系日常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物理现象及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从而以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学习中,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机械效率》的教学中再现生活场景:从水井中提水,工人用口袋背水泥上楼,农民用滑轮组往屋顶吊粮食,起重机提升重物等,让学生明白,为达到目的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而任何机械在做功时都要克服摩擦和自身重力做功。这部分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就是额外功。接着讲解什么是总功,进一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水到渠成地得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又如速度的教学,我们播放运动员百米赛跑的视频,跑到中途暂停,此时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得出结论后继续播放视频,到达终点的时候提问:哪位运动员是冠军?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接着出示一些不同竞速项目运动员的成绩,针对材料提问: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在学生的强烈需求下引出速度的概念,再结合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的速度,这样一系列的生活化问题,让知识的建立有了依托,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这种开放式教学情境的创设,把教学目标隐含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学习起来既不枯燥又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好,而且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明白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让学习热情化为持久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想象力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物理求知兴趣和动力,要提高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动力,教师可利用多种方式来创设具有一定悬念和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五、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人的方式来创设这种悬念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想回答问题而又不知道答案的急迫心情,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这节内容的导入新课环节时,教师可创设如下悬念问题情境:当你在火车站的站台上候车时,会看到站台上划有一条黄线,所有乘客都必须站在黄线的外面。如果站在黄线以内列车开进站时会非常危险,大家想知道为什么人站在黄线以内会非常危险吗?在学生都想知道“真相”时,教师导入本节所要学习的知识“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让学生带着悬念进行学习,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
六、 总结
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创设问题情景,用新信息刺激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使他们在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實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曹章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J].中学物理,2010(12).
[2]李迎春.“问题情境创设方式与时机”初探[J].中学物理,2010(10).
[3]胡象岭,杨昭宁,高光珍.曲阜市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J].课程·教材·教法,2010(04).
[4]马雪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意识”[J].中学物理,2010(06).
作者简介:
高玉松,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岗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