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民办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路径选择

2018-11-01 07:00王丹
求知导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重构信仰民办高校

王丹

一、多元文化下西部地區民办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受到的冲击

1.多元文化冲击着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内容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也就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有了交集,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意识中逐渐融入了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自由与民主,导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有了质疑与动摇,这无形中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造成了很大危机。另外,我国科学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网络空间、交流平台等被广泛利用,大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增多,思想碰撞增多,再加上他们思想上不成熟,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不断受到文化多元的冲击,价值取向逐渐发生转变。

2.多元文化冲击着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方式

虽然我国西部民办高校对教学方式已经有所创新改变,然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依旧采用“两课”的方法,形式上依旧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课堂上盲目地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解与否无人关心。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大冲击下,他们总是喜欢在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中去进行比较,进而信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信仰一旦发生改变,语言、行为方式也就逐渐发生变化。

二、重构西部地区民办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方法

1.政府多支持

西部民办高校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使得民办高校教育在发展中受到很大程度制约,为了有效重构马克思主义信仰,政府应该在资金、政策上大力支持,在缓解西部地区民办高校经济压力的前提下,增加其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认同感、接受度。

2.注重实际、创新理论教育的方式

重构西部民办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并不能完全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应该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考虑大学生信仰的实际需求,重视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教育的方式,改变理论“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满足学生需求中让信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以实践为基础,增强政治认识

西部民办高校重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应该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教育内容中应该贯穿市场经济和西部地区社会发展有关的新内容,教育中让学生多些实践,在实践交流中体会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用性,进而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知识,增强此信仰的认同感,在意识中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进而提高学生的政治认识。

4.校园文化建设与政治教育有效结合,提升大学生政治情感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重新构建,并不只是简单地将相关理论传授给学生即可,还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时刻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意愿。高校一方面要注重学校的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政治教育,使学生的政治情感不断提升。这样在二者的有效配合下,既可以有效学习理论知识,还可以将理论上升到意识层面,进而形成信仰。

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的落后、文化的多样性等原因,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了多元文化冲击,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其应该积极正确地应对,要不断改变创新教育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有效需求,对教育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在切实有效方法的正确实施下,重构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祖国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岳花艳.道德信仰的迷失与重塑[D].郑州:郑州大学,2004.

[2]马 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6).

猜你喜欢
重构信仰民办高校
长城叙事的重构
信仰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漫画
重构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