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奕含
一、第二课堂对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一批兴趣相同、目标一致的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运用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而要通过多元化方式引领当代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展开能够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兴趣爱好进行指导。在第二课堂的基础平台上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中,进而形成全新的学生组织。
2.有利于高校文化建设的完善
中国高校教育长期以学生的第一课堂为判断基准。学生社团组织是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学生第二课堂的主要阵地[1]。在高校“立德树人”的背景下,第二课堂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了学科专业水平,其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并且发挥着积极向上的思想教育作用。
3.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大力推进发展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将是展开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第二课堂活动着重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统筹规划,且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变与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极大,能够达到教育、指导与培养的目的,更是长远发展的眼光和追求创新意识的着力体现。
二、高校大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
1.学生社团存在重娱乐、轻思想的倾向
高校应该多开展理论学习,创办此学术研究为基础的学生社团。一些理论学习型社团活动也充斥着趣味性、娱乐性和功利性,忽视了理论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和严肃性[2]。高校应调整社团固有现象,引导大学生校园学风和校园思想。
2.社团活动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
活动中社团成员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举办活动片面追求影响和效果等,种种原因导致社团活动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使之失去了社团活动的真正意义。学校一直鼓励学生社团发展具备自身特色的活动,也希望社团既可以树立良好形象,又可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并参与其中,从而引导学生社团科学发展。
三、基于第二课堂的高校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
1.加强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学生社团需要长远发展的眼光和追求创新的意识,这就要加强社团自身的组织建设。一个社团需要有一名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的思想政治导师,对大学生社团活动质量进行指导。在高校社团管理组织上,社團管理不仅需要人员组织,更需要相应社团管理条例,社团成员也应该履行相应职责。在管理体系上,高校组织和管理应把组织权力还给学生,社团建设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同时,高校社团应采取自主为主、指导为辅的方式,促进高校社团发展。
2.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动学生社团文化建设
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社团形式多样,实现了线上线下的相互连接,拥有不同专业、不同特色的社团组织充分顺应了各种专业大学生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利用新媒体开展社团活动,使学生以多元化形式参与到活动里。在“互联网+”的前提下,大学生社团可以根据参与度而科学调整社团形式和内容。同时,思想政治导师可以根据新媒体平台观测思想导向,随时对活动进行指导。
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群体的内生性要求多样化的发展,新形势的社会转型也对高校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第二课堂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了解学生动态,引导学生思想,让学生深入认识社团的内涵、意义、目的、形式,从而推动了大学生社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 珍.试论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2(2).
[2]蒋满元.对现阶段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