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萍
在所有的艺术表达形式中,绘画是幼儿表达认知世界与内心情感的主要形式之一。幼儿园的绘画教育活动是让幼儿用笔、纸、颜料等材料和绘画工具,运用线条、造型、色彩等手段将其生活体验和情感通过加工、改造转化为艺术形象的教育活动。绘画教育活动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三种绘画形式的功能不同,因此在教育活动中的指导方式也不一样。
一、幼儿园命题画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
命题画的主要目的是幼儿按照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学习造型、构图、着色等。命题画一般可分为物体画和情节画。
1. 物体画的指导策略
(1)引导幼儿详细观察、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帮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的基本形态,抓住事物的形和色的特征。如画一只鸡,可以启发幼儿思考鸡的整体轮廓可以运用哪些图形来组成。在指导中要求他们思考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形状、大小、颜色以及物体的动态。
(2)采用线描和涂染的形式绘画物体。线描是直接用线条的方式勾画出物体的基本轮廓和主要特征,然后涂色。这种方法能更清晰地表现物体的形象。涂染则是年龄阶段较小的幼儿运用颜色直接图画物体的外形特征,这种形式能吸引幼儿的兴趣。相对而言,线描法在中大班运用较多。
(3)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帮助幼儿掌握物体的形态。系列主题能让幼儿根据情节需要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如主题“人”,可以让幼儿欣赏各种表情、脸型、发型、服装等不同的人的肖像,然后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创作“美丽的服装”“我的妈妈”“发型设计师”等主题活动。有了造型的基本能力,下一步在其他情节画上就能自如创作。
2. 情节画的指导策略
(1)绘画物体的空间关系。在引导幼儿绘画的同时应该让幼儿了解到画面上的空间关系。要引导幼儿观察近处与远处的区别,近处的东西很清晰,远处东西看不清。在画面的安排上可以通过欣赏作品来了解。主要物体和次要物体的大小比较、安排在什么位置,情节、颜色怎么表现,整个画面看上去怎样。通过欣赏观察加强幼儿对空间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2)通过各种形式突出主题。情节画的关键是突出主题,可以通过把主要物体画大或者放在中心位置布局的方式来突出,也可以通过画面颜色来突出主题。如浅色背景上画深色物体或者在深色背景上画浅色物体。
二、幼儿园意愿画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
意愿画的目的主要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自己构思绘画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意愿画对教师的指导要求较高,教师可作为支持者帮助他们完成绘画。
1. 创设宽松的绘画环境
意愿画是幼儿自发的一种绘画形式,在创作中有情感激发作用,教師可创设宽松的绘画环境,让幼儿在不受约束、自由的氛围中大胆画出他们想画的东西。
2. 以提问、谈话方式启发幼儿创作构思
意愿画虽然是幼儿自发的一种绘画形式,但是有些幼儿仍然无从下手,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谈话的方式启发幼儿创作。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提问和谈话方式应在幼儿绘画前,当幼儿开始进行绘画时就终止。
3. 正面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
意愿画主要是幼儿个性的反映,体现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情感,体现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应打破教育要求的划一性,把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作为评价标准。评价尽可能以表扬、鼓励的形式让幼儿感受成功的体验和绘画的乐趣。
三、幼儿园装饰画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
装饰画主要是幼儿对形式美的创造力的体现,通过遵循一定的规则,在不同材料上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装饰及描绘。教师指导装饰画教学活动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进行。
1. 以欣赏入手帮助幼儿了解装饰画
装饰画操作应遵循一定的规则,是一种规律性较强的绘画手段。如图案的对称、连续、反复,花纹的变化,图案的组合,颜色搭配规律等。学习装饰画并不难,可以借鉴生活中常见物体,通过欣赏来帮助幼儿理解。
2. 装饰画学习应循序渐进
装饰画的学习可以从欣赏入手,让幼儿多看多接触,初步认识图案装饰美的规律。然后,从简单的图案入手,可以是线条及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再过渡到简单的花型、草型以及常见花纹,如螺旋纹、波浪纹等。
以上三种绘画教育活动的指导还需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为幼儿提供具有表现力和有助于幼儿获得成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并引导他们学习其使用绘画方法;第二,提供绘画的形式应是游戏化的练习。
总之,教师要做到因人而导、因需而导。在遵循幼儿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侯燕.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内蒙古教育,1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