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显梅
摘 要 “双创”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教学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创新性人才,创业型人才也成为高校教学之重任。对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来说,更加需要结合“双创”理念的要求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为学生的更好发展铺就道路,并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就“双创”理念下管理会计课程改革路径进行探索,以供参考。
关键词 “双创” 管理会计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双创”理念下管理会计课程改革重要性
目前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期已经到来,在“双创”时代的要求下,必须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当然企业对管理会计的人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在对管理会计人才进行教育培养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不仅要充分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增强动手能力,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思想意识,这就需要高等教育学校将管理会计的课程内容与企业对管理会计人员的要求相结合,对管理会计课程进行符合“双创”理念的课程改革,重新进行课程的优化设计。让整个管理会计的课程设计符合“双创”理念的需要,为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综合性技能人才提供保障,切实的在管理会计的课程设计中增加企业实践的典型案例,增强课程设计的实用性,使学生真正能够掌握管理会计的技能,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内容运用到管理会计的工作中,激发在学习和工作中对管理会计内容的钻研并发挥创新精神,更好的为企业提供服务,增加效益。
2“双创”理念下管理会计课程改革路径
2.1思路转变,价值创建
原有的管理会计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双创”形势下的企业要求,高职院校要转变思想,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培养必须满足“双创”的要求。在管理会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价值的创建,管理会计是企业对内的会计,是帮助企业领导这做出抉择的人员,要帮助企业保护和扩大资产的人员,是帮助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助手。各高等教育院校为了更好的培养管理会计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了各种经营,这就需要管理会计人员要了解自己的创业底线,不能界越,通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实现扩大利润的目的。管理会计课程要以创造价值为中心,根据管理会计的岗位职责,制定出培养管理会计从新手到精通岗位的课程体系。通过管理会计课程的改革,使学生掌握技能并能够随机应变。
2.2结合案例,渗透业务
管理会计的工作存在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复杂多变的,各高职教育院校在培养管理会计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充分的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模拟操作训练,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具体的业务内容和业务知识。实际案例一般是由老师编写或是学生自己编写的。教师在做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中选取经典案例,或是在阅读刊物的过程中,对刊物上叙述的企业实例与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进行相融合进行案例分析,教师从企业的产品开发、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產品销售等各个方面结合具体的典型案例进行专业的教学设计,从案例中渗透更多的专业知识。根据情况,学生和老师都会到企业中进行时间活动,在进行具体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工作情况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业务技能,实践结束后,学生和老师总结实践经历,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编写为案例,进行继续的研究和学习。
2.3搭建平台,开展实操
在管理会计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大多都是采用各种专业术语,仅仅停留在计算方法的教授,无法满足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要求。要通过软件、网络等手段搭建学生进行实务操作的平台,开展具体的实际操作练习。引进会计实务操作软件,对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进行具体演练,通过软件再现许多企业业务的流程,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具体解决软件中涉及到的具体问题。在整个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知识与软件实训的各个模块更好的结合和运用。教师还可以运用网络给学生搭建授课、练习的平台。教师利用互联网,将整个授课内容在网络上完成,将课程内容、教学课件通过网络展现给学生,学生也通过网络完成课堂听课、作业及考试,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完成老师和学生的同步授课,学生还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反复观看学习。这种方式更加注重了内容的讨论,可以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
3结语
时代的发展与改革让“双创”型人才成为社会之需要人才,这是对高校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人才发展提出的新方向。管理会计课程更加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积极探索改革路径,为学生的发展之路,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王娜.基于“双创”理念的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02):71-75.
[2] 卢旎.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会计人才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23(05):17-21.
[3] 郑鹏,孙美霞.新常态下管理会计发展与创新[J].会计之友,2017(0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