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娇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身心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除此以外,班主任教师还承担着联系学生、家长和学校的纽带作用,因此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沟通艺术。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沟通艺术
一、沟通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1.满足校园环境建设的需求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发展进步与校园环境和氛围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小学班主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准确地掌握班级管理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从而为班级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好了,才能实现校园建设的和谐统一。此外,在班级管理中实现良好的沟通,能够有效缩小班主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距离,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2.满足个性化素质教育的需求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的重点就是要抓好素质教育。在此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才能做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素质教育。在传统教育环境中,班主任教师多以管教的形象出现,导致很多学生不敢或不能及时表达自身的需求,而且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也很难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从而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班主任教师沟通能力可以有效拉近师生关系,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满足个性化的教学发展需求,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沟通艺术
1.保证师生之间的融洽
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此,班主任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才能拉近师生距离,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班主任要尽可能以朋友的身份来和学生进行沟通,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宽容对待,并引导其认识自己的错误,不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此促进小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2]。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体现,例如,在学习上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在生活上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烦恼和困扰等。只有为学生真正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环境,学生才会敢于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才能逐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2.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小学班主任教师作为班级管理人员,必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杜绝以学习成绩高低来区别对待学生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学困生而言,班主任教师更要及时地给予关心,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提高其自信心,并帮助其解決其在学习过程中、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方式,班主任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和学习情况,从而对整个班级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进而获取学生及家长信任,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将自身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保证教学活动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友好的班级环境中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三、宣传任课教师优点,增加沟通的感染性
班主任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还要负责向学生宣传其他任课教师,增强学生对其他任课教师的认同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要用亲切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宣传其他教师,以保证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这种宣传其他教师优点的方式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之情的同时也喜欢上了教师所教的科目。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的喜爱,增加了教师对学生和这门课程的感情投入。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必须依托于良好的沟通能力来拉近师生关系,避免矛盾。而要想让师生之间的交流顺利开展,班主任就必须重视沟通的艺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提高班主任的沟通能力,促进班级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让学生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慧勇.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学周刊,2017(17):9-10.
[2]潘 霞.论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旬刊),2018(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