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下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2018-10-31 12:08欧九瑜
求知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人工智能

欧九瑜

摘 要:近年来,以AlphaGo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发展神速,和之前的工业革命一样,人工智能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代中国以“知识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人工智能设备将可以随时随地地向任何人提供任何想要的已有知识。未来社会需要的将是拥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唯有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全面更新教育理念,向以“创新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新教育模式转变,才能更加从容地拥抱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国教育;创新教育

近年来,以AlphaGo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发展神速:AlphaGo自2014年创建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和强化,接连战胜人类顶级围棋手,就在2018年5月的国乌镇,强化版的AlphaGo Master成功战胜现代世界第一围棋手——柯洁,成为新的世界第一。

AlphaGo的成功不仅颠覆了人类三千年的围棋界格局,也让人类感受到人工智能蕴藏的巨大潜能与威胁。特别是最近推出的AlphaGo Zero,甚至在不需要任何人类历史棋谱的情况下,仅使用深度强化学习,从零开始学习,四十天就战胜自己的前辈AlphaGo Master,成为新的世界第一[1]。这一消息,让柯洁无奈地感慨:“一个纯净、纯粹自我学习的AlphaGo是最强的,对于AlphaGo的自我进步来讲,人类太多余了。”

一、人工智能真的让人类变得多余?

诚然,柯洁的感慨未免有些偏颇,但却非常真切地反映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变革之大以及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压力和恐慌。为了更全面地认识人工智能,我将分析和探讨其对人类的影响。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由约翰·麦卡锡于1956年首次提出。当时,他们希望不仅能运用程序使计算机进行棋类游戏,而且還可以使人类智能的各种特点和学习的各方面都能够在机器中得到实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人工智能研究的领域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同时,我们应避免一个误区,就是认为人工智能就是机器人。实际上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容器,但是人工智能自身只是机器人体内的电脑。

近几年,人工智能得到飞速发展,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无人驾驶等方面的应用可谓前途无量。未来,人工智能将会像水和电一样进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短期会在公共安全、金融领域大规模应用;中期会在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等工业制造领域大放异彩;远期会在智能驾驶和生活方面有广泛的应用[2]。

世界著名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曾说:“像100年前的电力,人工智能将改变几乎所有行业。”人工智能现已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类从繁重的重复性、机械性的初级劳动中解放出来了。例如:京东机器人搬运,无人机送快递、扫地机人等。然而,与人类“抢”饭碗的智能机器人,并不会就此停步。现在,连普遍认为很难被机器所替代的会计、编辑等岗位,智能机器人也毫不客气地“挤”了进来,而且记账、写稿反倒更精确、更快捷[3]。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类50%的工作。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类灾难性的下岗潮即将来临呢?

回看历史上的每次工业革命,都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虽然它会破坏一些旧的岗位,但是同时也会创造出大量新的岗位。例如:蒸汽机的出现使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赖以生存的工作被机器所取代,汽车、火车替代了以前的马车。显然,在变革初期,一些底层劳动者受到巨大的冲击,但是变革的同时也诞生了许多新的职业,比如产业工人、汽车司机等,而且这些工作比之前的种地、驾马车等重体力劳动更轻松,收入也更高。由此看来,科技革命带给人们的阵痛都是暂时的,只要我们能够学会适应变革,幸福才是长久的。

在人类适应历史变革的过程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只有通过接受科学知识的教育,才能达到新兴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完成职业转型。同样的,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将对人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唯有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人才能真正拥抱未来的新时代。

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命题由十九世纪英国的教育改革家斯宾塞首次明确提出。他结合当时工业革命的新时代背景,严厉地抨击了当时英国以古典学科为重的传统教育,最后提出了“科学知识是最有价值”的著名论断。

在工业文明时代,科学知识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而斯宾塞的思想正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得以在当时的各民族、各阶层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社会新生的一把钥匙。

然而,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点,都有适合自己时代的需求。正如斯宾塞的思想对英国传统教育理念的颠覆一样,最近推出的AlphaGo Zero在深度学习方面的成就,似乎预示着一种新时代的教育理论的诞生。

据DeepMind研究员介绍,AlphaGo Zero在不需要任何人类知识的情况下,从随机招式开始,通过自我学习,取得了比通过人类数据学习更好的成绩,这显示了算法比所谓计算或数据可用性更重要。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想见,依靠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人工智能机器可以通过相应的算法,进行无数次的循环演算,最终超过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在机器学习方面,科学知识尚且并非最重要的学习条件,那么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否也同样如此呢?从以AlphaGo Zero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机器的表现来看,问题的答案应该逐渐明朗。那么,有人会问,在人工智能时代,什么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呢?

这个问题如果从正面直接回答可能有些困难,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进行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取代了人类在许多方面的能力,使得我们这些能力的价值大幅降低;反过来说,我们身上那些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能力,就是最有价值的能力,而培养这些能力的知识就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在此,我提出了以下两个分论题并分别进行分析和阐述:

1.人类有哪些能力是人工智能所不能取代的?

人工智能设备只是模拟了人的部分思维方式,并赋予其深度学习的能力,虽然在体能、记忆、搜索、计算、数字化识别等方面,超越人类太多,但在情感、创造、意识等方面却差人类许多。机器有机器的优势,人类也有人类的优势,最重要的是,机器要长出自我意识几乎不可能,没有自我意识存在,机器依旧只能是智能的机器。

从本质上看,它同人类原始社会的石器、封建社会的青铜器、资本主义的社会大机器一样,只是代替人类从事某些具体的工作而已,属于现代劳动生产工具的范畴[4]。

虽然人工智能的一些思维甚至超越了人类,但人类的活动丰富多样,就人工智能的整体功能而言远不及人的思维过程。机器学习思维模式总是一成不变的,一旦被设置好相应的算法,即按照预定的程序走下去。只要运行正常,其接受的信息都是全面、准确的,因此其结果也一定是确定的。换句话说,机器的每一次学习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然而人的思维却是动态的,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状态,有时候感性多一点,有时候又理性多一点。尤其是,人接受信息都是选择性的,几乎没有全盘接受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这种信息接收的选择性或者说是缺失性看起来是人类的一大缺点,但实质上却是人类相比较人工智能设备来说最大的优势。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的选择性吸收信息,才使得人类具有难以想象的丰富创造力,有了这种创造力,人就可以从一个知识创造出许多不同的新知识。如孔夫子所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由此可见,人脑的无限创造性是相较于人工智能最大也是最无可替代的优势。

2.为什么知识最能培养人的创造力?

人进行创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既有思维过程,又有实践过程,很多情况下是两者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培养创造性需要结合多方面的知识,并非单一某一类知识所能提供的。

首先,创造需要不断地实践。原始知识的创造都是源于人类的实践,都是人类在实践中获取的。爱迪生经过一千多次实验,才发明了电灯;洛克通过做家庭教师获得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方法,从而创作出了教育史上的名著《教育漫话》。

其次,创造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素材,如哲学、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各方面基本知识和方法论。现在不少的理论创造的过程都是由不同学科知识或方法论相互迁移而产生的。例如,将物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引入化学学科,就创造了物理化学这门新学科;将生物学中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教育学,就创造了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等等。这些例证都清楚地说明,人的创造需要以多方面的知识为基础,同时也要学会知识的相互迁移。

最后,创造还需要优良的意志品质。创造的过程是非常艰辛和不可预测的,没有坚定不移、迎难而上的意志,是不可能创造成功的。有时创造需要一年两年,有时却可能需要一辈子,甚至一辈子都无法收获,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创造者保持耐心,刻苦钻研,不断尝试,因此优良的意志品质是不可或缺的。

综上所述,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知识,需要不断的实践、丰富的知识以及优良的意志。正是人类的这些品质,才造就了人的无限创造性,才创造出了如此先进的人工智能。

三、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当前中国社会来看,有不少知识丰富的高材生,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却成绩平平,“高分低能”现象随处可见。相反,一些文化层次较低但善于思考的人却能在工作中取得较好成绩。由此可见,文化知识并非是最有价值的,特别是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知识量呈现几何数量级增长,人类所能学习的知识在总知识量中的占比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更为可怕的是,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今天学习的知识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后就被淘汰。况且像现在正在研发的“百度大脑”等人工智能成果,它们所能学习的内容是任何人类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现在再和以往一样进行大量知识的存储式的学习就越发变得毫无益处,人工智能时代呼唤全新的教育理念。

人工智能首先会推动产业向智能化转变,未来不少产业领域都将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化,如:智能汽车、智慧医疗、基础设施行业的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等。由此看来,研发将成为最普通的工种。今后热门的职业可能是决策工程师、计算实验工程师、平行执行工程师、可视化工程师等,就像眼下风风火火的机器学习工程师一样。而这些岗位,都需要非常强的创新能力,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产生大量的智能导师、教育机器人,智慧教育的时代将要来临,这也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在未来,控制教育过程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真正由“教”走向“学”,智能导师将打破传统的统一化和标准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方式。每个人可以制订自己的课程和学习计划,评价也是针对个人的,而不是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排名。教育机器人不可能取代我们的思考,但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得更深远。

人工智能的普及,將会让教育更加灵活化、弹性化。现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利用率不到二分之一,未来暑假、寒假、周末、晚上等空余时间都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时间。此外,教育场所也不一定固定,只要有人工智能教育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场所。那时的学习者既是知识的消费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

人工智能促进教育更加公平。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迈向了大众化,但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特别是优秀教师资源本来就十分稀少,并且越来越向大城市和名校集中,导致各地区教育水平差距很大,教育不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催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择校热”“撤点并校”等。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模拟人类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形成具有高水准、全方位、可复制的智慧教师(人工智能机器人),它们面向所有学习者,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资源,使每个学习者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的公平。

通过以上探讨,我大胆推测,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构想,很有可能在人工智能时代得到实现。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现有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生产活动将几乎由智能机器人来参与,社会的物质财富将得到极大的丰富。人类由此完全摆脱对物的依赖,走向个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这也是人类的高度自由发展的阶段,到那时,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个人的发展方向,自己设计成为未来想成为的人。因此,我们的教育唯有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全面更新教育理念,向以“创新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新教育模式转变,才能更加从容地拥抱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David Silver,Julian Schrittwieser,Karen Simonyan,ect.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out human knowledge[J].Nature,2017(10).

[2]董媛媛,王 笑.人工智能:一场新时代的技术革命[J].共产党员,2017(8):58-59.

[3]郭 静.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金融经济(上半月刊),2017(8):10-13.

[4]徐兴豪.浅谈对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再认识——基于企业人工智能普遍应用的现实分析[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7(4):38-42.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