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峰
摘 要 根据我国当前中学在德育教学方面的现状分析,找寻中学德育的低效表现:管理取代德育目标、考核取代德育手段、成绩取代品德评定。学生主体地位弱化、德育课堂及课程建设滞后、德育目的错位是德育低效产生的原因。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提高教师素质、改变传统说教方式、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是破解德育低效的有效策略。文中主要分析当前德育出现低效的重要表现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中学德育 低效表现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教育事业也有了巨大进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受到應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家长仍然将关注点放在成绩上,忽视了德育教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身边各种诱惑的影响,做出有悖道德的行为。因此,对于初中教学来说,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1当前中学德育现状及低效表现
1.1教师德育教学水平不高
虽然新课程改革之后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在呼吁为学生减轻学生压力,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初中生的学习压力仍旧很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时,将重点都放在了学生的成绩上,德育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再加上大多数的教师并没有接受过德育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培训,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教学。在这两方面原因的影响下,当前教师德育教学水平普遍不高,影响了德育教学的质量。
1.2家庭对德育教育产生的影响
由于家长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认识不足,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当学生在品德和行为上出现一定问题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责备教师,却不知道除了上学以外,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家长的自身修养和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单单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庭环境与周围环境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说明。
1.3管理取代德育目标
通过调研发现,学校大都围绕成绩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工作,只抓学生成绩而淡化了“育人”功能,育人被简化为管理。管理成为实施德育的主旋律,管理取代了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常常是重“管”轻“理”,只“堵”不“疏”,导致学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出现了两张皮现象。其实,管理和德育目标有诸多不同:管理的目的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着眼于当下;而“德育目标”是指依据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培养”,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文明、遵章、守法的公民,它不仅关注当前的发展,更为关注未来和长远的持续发展。
2中学德育低效成因探析
2.1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更容易让学生在德育学习中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德育教育中要注重德育氛围的创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校风的建设。校风除了可以反映学校的整体面貌、管理水平之外,还可以体现出学校对教师和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加强校风建设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其次要加强班风的建设。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德育教育时,也要注重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风貌,为学生德育的学习创建一个健康的环境。
2.2改变传统说教方式是实现德育实效性的手段
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指出:“让儿童认识一个真实的世界,让符号学习与生活连接;用美的愉悦唤起情感,在熏陶感染中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用情感生成内驱力,让情感伴随着儿童的认知活动;在广远的意境中,通过想象开发儿童潜在智慧。”让学生带着情感去体验生活,让课程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就能体味出德育课程的“味道”,它就会浸入学生的“血液”中。一是通过情感体验,体味出德育课程的“真味”,品德教育在于形成核心价值,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是真实,真实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二是通过情感体验,体味出德育课程的“善味”,“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核心要素,体味“善”的过程,就是将“善”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拥有善而完善的人格。
2.3采用合适的德育教育方法
进行班级德育教育时,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首先,要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去进行德育教育。现代学生与过去学生的特点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同,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问题所在,并采取正面引导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4在德育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
教育是通过知识的传递来促进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的活动,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德育教育中也是如此,教师进行班级德育教育时,必须要提高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了解他们当前学习的情况,注重德育教育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主动融入到德育学习中,增强自身的德育体验。例如,在班级德育教育中,切实发挥班干部的职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组织、设计、安排德育活动来获得德育教育中精神上的满足,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
3结语
总之,班级的德育工作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要针对当前班级德育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采用恰当的方式去提升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水平,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甸成.细化养成教育,促进品德形成——初中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略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