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慧
摘 要 友善是一种人生智慧,“与人为善,予己为善,予己为乐”。做一个友善的人,就要懂得微笑,学会微笑,善于微笑。友善还让我们时刻保持一份冷静。情绪激动,大吵大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内心充满了友善,就不会轻辙对别人大吼大叫,也会多给自己留点思考的时间,该坚持的坚持,该宽容的宽容,该道歉的道歉,该担责的担责,这便是一种莫大的人生智慧。
关键词 友善 心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用友善浸润心灵
友善,可能想起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友”是友好,表现友好,这是行为要求、是表面现象;而“善”是善良,心怀善意,这是心理要求、是内心态度。而在学校中,怎么才是友善呢?
1.1友善是真心的关怀
祥云这个名字听着很美,很温暖。新建立的校区,新取得名字,都很美好,我们的硬件设施也很新,比如我们的桌椅,绿色的桌椅在教室中显得格外的好看。老师们从开学就跟孩子们说,你们现在很幸福,能有这么棒的桌椅,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一个小男孩显得一切正常,觉得只是拼音基础弱点,直到有一天,小男孩的桌子上画的满满的油画棒的印记,跟他说你要爱护桌子,这男孩没听,第二天继续画。第二次很小男孩说桌子要陪伴你学习的,不能画。结果小男孩根本不听。于是想了个办法,孩子走之后,把小男孩的桌子拉到了靠窗户的位置上。第二天小男孩来上学了,发现桌子没在自己的位置上了,而他并没有第一时间来找老师问为什么没有桌子了,自己默默的坐在椅子上。我走过去跟他说你的桌子离家出走了,你的桌子伤心的哭了一晚上,我还听见你的桌子说小主人不珍惜我,在桌面上乱画。小男孩问什么时候桌子能回来呀。等到桌子干净了,他就回到你的身边了。就这样小男孩上课坐了一节课,下课的时候,我拿一块布,擦桌子。叫过来小男孩,跟他说,这次老师把桌面擦干净,让桌子回到小主人的身边,你要跟桌子说桌子,我保证不乱画了,对不起你伤心了。就这样桌子回到了小男孩的身边,事情没有结束而是对小男孩全面了解的开始。
我想这个举措还是要让家长知道的,我当时的想法是,我这个举动不是为了让小男孩没有桌子而是让小男孩爱护桌子。于是我给小男孩的妈妈发了特别长的一段文字,描述了事情的经过,还有我的想法。过了好长时间,孩子妈妈给我回复了特别长的一段文字,孩子妈妈经过内心的斗争之后,决定跟老师说,这孩子以前是有一点小问题的,也经过干预了,这孩子心里感觉感觉很孤单,干预的时候吃了大量的药,孩子爸爸不想让老师知道,还给孩子媽妈编好了一段官方的话,但是孩子妈妈知道跟老师是真诚的,真心关心孩子的,跟老师说清这个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更有利于发展。
老师这样的一个举措,对于家长来说,是受重视的。孩子妈妈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爱,对家长的尊重,反过来家长也会对老师说心里话,我们共同的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知道小男孩比较心里独单,我跟小男孩说,我要是有话要说我就跟你说,好么,你能跟我做朋友么?小男孩说:能。那你要是有什么话也要跟我说。这样走进孩子的心里么?不是的,之后还要让孩子看到老师的真心。
1.2友善就是能够体谅孩子的心情,换位思考
之后的一件事是小男孩对我的转折点,该打疫苗了,跟小朋友们说,谁勇敢奖励谁两个能量积分。小男孩排队的时候说,你把我的积分扣掉我也哭,我没有把这个事情当回事,可怕的是小男孩到打针教室外哇一下大哭,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其他小朋友在大夫的安排下,顺利的打了疫苗,这个小男孩不停的哭,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小男孩才会听,之前也没有这样的经验,于是我有点着急了,说“别哭了,别的班小朋友都被你带哭了”就这样小男孩没有停止哭泣,大夫说不打就不打吧。小朋友们回到班级,跟全班同学们说了这件事,但是我并没有从小男孩的心里说,体谅小男孩的心情。似乎之前做的努力在小男孩的心里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信任。所以我对友善教育的理解更深一层次,不光是表面上的友善,而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体谅儿童的心情,换位思考,走进儿童的心里,才是友善。
2用友善托起一朵含苞待放的嫩芽
劳动技术是实践类的课程,依托于学生的工具和材料。但是总会有一些特别的孩子不准备材料。三年级就有这样的一个孩子小伟,这个孩子脾气暴躁,在班级内是个特别的孩子。上课了,除了小伟,剩下的学生都在椅子上做好,准备上课了。面对这样的小伟,我没有过多的办法,好言相劝“小伟,回座位;小伟回座位……”就这样小伟被我劝到了座位上。这节课是泥工的内容,需要用到超轻黏土,但是小伟没有(是不是真的没有也不清楚),在桌子上趴着,我的示范讲解结束,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了,小伟依旧趴着。我在想即使是这样特殊的孩子我也要让他在这节课上有价值。于是有接下来的情景发生。
我说“小伟,你没有超轻黏土,我给你想办法,你听我的,行么?”
小伟:“行。”
我跟两个小姑娘借了超轻黏土,跟小姑娘商量:“你借点给小伟,别让他换了,我奖励你们两个陶艺泥,行么?”
小姑娘痛快的答应了。就这样小伟拿到了材料,能动手制作了,这一节课在椅子上做的特别好。没有影响其他的同学。
又一次,见到小伟,我问小伟:“我对你好么?”
小伟:“你对我好。”
我:“我怎么对你好。”
小伟:“你总是帮助我。”
这样一个小小的关注,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关注,特殊的孩子也不例外。教师关注孩子用心了,孩子才能回馈老师一颗心。虽然下次上课可能还是不会听话,学习,但是不放弃走进他内心世界的每一次机会。
3友善就是要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
一个班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老师是家庭中的一员,在集体中孩子要度过一天又一天。
班主任老师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引领很重要。要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当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全班一起给过生日的小朋友唱生日歌。和自己的好朋友照照片。还能拿陪伴熊回家,得到能量积分。小朋友期待着自己生日的到来,小朋友们一定对这个生日印象深刻,觉得心里暖暖的。当然集体中有很多的另人温暖的时刻。
友善就是这样,呵护了每一个孩子的内心,呵护他们成长。让友善浸润心灵,让明亮的眼睛充满笑意。
参考文献
[1] 黄进,金燕.友善三论[J].江苏社会科学,2015(06):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