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芹
【摘要】 目的:分析集束化功能锻炼管理预防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脱机后再插管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7年10月因获得性肌无力疾病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进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胸部物理治疗及四肢被动、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管理,比较两组经不同方式护理管理后患者于拔管后1、2、3、7 d的气管插管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拔管后1、2、3 d的气管插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7 d,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功能锻炼管理的实施可有效减少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脱机后再插管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后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集束化管理; 功能锻炼; 气管插管; 获得性肌无力; 胸部物理治疗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0.0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0-00-02
ICU获得性肌无力是ICU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症状,该症状主要由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导致,患者在出现该症状后常表现出脱机困难、软瘫及四肢瘫痪,部分患者还存在肌肉萎缩等临床表现[1-2]。以往就有学者在相关研究报告中指出,ICU获得性肌无力的出现可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被迫通气的时间延长,且拔管后反复呼吸衰竭,同时患者后续治疗及健康恢复均具有较大程度影响,长期不经处理还可能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是重症病房中危害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3]。因而,临床中针对此类患者需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近期有研究报告称针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常规临床治疗时予以集束化管理有显著效果[4]。本次研究为探讨上述结论的可行性,同时为明确针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最为有效的管理方式,共选取近3年于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病房治疗的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就集束化功能锻炼管理预防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脱机后再插管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为2014年9月-201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共54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筆者所在医院对ICU获得性肌无力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8分;纳入年龄为18~70岁;均为气管插管已拔管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脱机困难、软瘫及四肢瘫痪[5]。排除标准:存在肺部手术及慢性疾病的患者;予以镇静治疗处于无意识状态下的患者;无法自主配合或不接受物理治疗及肢体锻炼的患者;先天性肺叶缺失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27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32~80岁,平均(53.69±6.18)岁,患者APACHEⅡ评分为9~24分,平均(16.14±2.52)分;对照组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30~78岁,平均(54.15±6.30)岁,患者APACHEⅡ评分为10~24分,平均(16.38±2.47)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性别 例(%)
年龄(岁) APACHEⅡ评分(分)
男 女
观察组(n=27) 15(55.56) 12(44.44) 53.69±6.18 16.14±2.52
对照组(n=27) 16(59.26) 11(40.74) 54.15±6.30 16.38±2.47
字2/t值 0.280 0.271 0.353
P值 0.597 0.787 0.724
1.2 方法
1.2.1 脱机拔管步骤 在予以拔管处理前现对患者病情、原发病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呼吸道通畅程度、自主呼吸情况、咳嗽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筛查,氧合指数高于200,呼气末正压通气低于5 cm H2O,FiO2不超过40%,pH至高于7.25,包括肺部感染情况得到控制的患者。后对所有筛选出的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第一阶段试验需进行3~5 min(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需患者达到浅快呼吸指数<105次/(min·L),呼吸频率超过8次/min且不超过35次/min,自主呼吸潮气量高于4 ml/kg,心率不超过140次/min,未见心律失常情况发生,且氧饱和度超过90%;第二阶段试验时间为30~120 min(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pH值需超过7.32,FiO2不超过40%,氧饱和度为85%~90%,PaO2为50~60 mm Hg,心率为120~140次/min,心率、血压改变程度不超过20%,在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情况下可进行拔管处理。
1.2.2 护理干预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拔管处理后均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两组均采用胸部物理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且所有护理干预措施均在心电监护下进行,防止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锻炼过程中可根据患者耐受能力不同而适当增加其锻炼量,但禁止过度活动,在心率超出70%及下降20%或收缩压超过180 mm Hg须立即停止干预[6]。
1.2.2.1 对照组 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常规胸部物理治疗及四肢功能锻炼,具体措施为:每隔12 h进行1次雾化吸入治疗及叩背,每次治疗时间为10 min,每天需坚持吹气球、吹水泡,每次锻炼时间为5 min[7]。针对四肢功能锻炼则主要以被动锻炼为主,整个措施实施过程可由护理人员协助,包括对小腿腓肠肌挤捏、四肢关节的活动以及踝关节背曲,每天锻炼时间以30 min适宜,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不同适量加减。
1.2.2.2 观察组 采用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管理。其中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主要包括:三步缩唇呼吸法、四步有效咳嗽法、五步叩背法、六步雾化吸入法,该治疗措施需按倒序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依次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总治疗时间不得超过4 h[8]。集束化肢体功能锻炼主要包括:(1)足泵运动(包含足部背曲、伸展运动),该项运动治疗方式每天进行3次,每次运动50下;(2)桥式运动:患者在自主条件或在护理人员辅助下使双腿弯曲45°,双手抓住床护栏,臀部需离开创面,保持时间超过3 s,且每天需进行3次,每次30个,因部分患者存在持续性昏迷、嗜血、意识不清等症状,在针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需采用心电图对其各项指标变化进行监测,并持续氧气吸入。取得患者家属协助,提高护理效果,针对昏迷患者需留置导尿管导尿,可采用被动形势对患者肢体进行基本锻炼,同时在日常护理中帮助其行翻身运动,防止长久卧床导致并发症产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在经不同治疗护理后的气管插管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拔管后1、2、3 d,观察组患者实行集束化管理后的气管插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7 d,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早期的研究中,江方正等[9]就指出,功能锻炼是预防ICU获得性肌无力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实施功能锻炼可有效提升患者肌力,且及早对ICU患者实施多种类型的主动锻炼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制定功能锻炼方案需结合患者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并促使患者能主动参与,减少ICU获得性肌无力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笔者为探讨针对防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最为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方案及相应的管理方案,共选取了近期收治的多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束化功能锻炼管理的观察组在拔管后1、2、3 d的再次气管插管发生率与采用常规功能锻炼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拔管后7 d观察组的再次气管插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结合多位学者相关研究报告发现:集束化管理属于将一系列护理措施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护理方案,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方案,将多种有效的锻炼方案联合在一起,起到了1+1远大于2的效果[10]。同时,通过集束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患者在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时可纠正其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使患者以最为高效的方式进行锻炼,同样使护理模式更具针对性及目的性,对身体肌力的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1]。黄海燕等[12]还在研究中提出,集束化功能锻炼管理不单单可针对ICU患者实施,还可对一般科室的住院治疗患者实施,通过该管理方案的实行,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心理状况均能一定程度改善。从长远来看,集束化功能锻炼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减少脱机后再次插管发生率,对患者后续治疗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集束化功能锻炼管理是一种新型综合护理方式,在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实施时,能有效改善其通气功能、身体状况及肌力,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集束化功能锻炼管理的实施还可有效降低脱机后再插管发生率,减少了风险因素,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申艳娥,张建霞.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的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2):247-250.
[2]谢霖,罗健,李苗苗,等.ICU获得性肌无力集束化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8):578-580.
[3]谢霖,罗健,李苗苗,等.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肌无力认知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7,32(16):107-110.
[4]龙臣,朱云龙,许俊,等.功能性电刺激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康复训练疗效的影响[J].新医学,2017,48(2):104-108.
[5]刘慧佳,李莎莎,谢波,等.ICU获得性衰弱评估工具的研究進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5):49-53.
[6]朱云龙,袁光雄,许俊,等.早期康复训练对严重脓毒症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6,22(1):43-45.
[7]于晓帆,万晓红.ICU获得性肌无力高危因素分析及其诊治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14):2780-2784.
[8]尹光啸,谢晓洁,宋琴芬,等.ICU患者早期活动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3(4):41-42.
[9]江方正,叶向红,吴莉莉,等.集束化功能锻炼管理预防ICU获得性肌无力病人脱机后再插管的效果[J].护理研究,2017,31(14):1780-1782.
[10]郭燕,祁绍艳,刘小军.胰岛素强化治疗应用于ICU获得性肌无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2):42-43.
[11]刘婵娟,王桂银,顾巧华.合理有效约束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195-196.
[12]黄海燕,王小芳,罗健,等.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四级康复训练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6,31(15):1-5.
(收稿日期: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