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齐 谷传文 刘萍 崔健 于雷 林国英 冯则智
【摘 要】目的:對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符合要求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上所选患者均经过立位腹片检查和经腹部CT检查,被确证为粘连性小肠梗阻,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鼻胃管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经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达到84%,与研究组的99%相比低出许多,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手术应用于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之中,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传统鼻胃管;粘连性小肠梗阻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5--02
粘连性小肠梗阻指的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使得腹腔内肠粘连,进而导致肠内容物效能在肠道内部顺利运行,进而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多种症状[1]。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无法将小肠身不得潴留物引流出来,并且许多患者不愿意接受[2]。本次研究主要针对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的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减压导管置入术,扩张和支撑梗阻位置。本次研究通过比较传统鼻胃管胃肠减压和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的治疗效果,对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报告。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符合要求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在实验组中,有67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布在18-86岁之间,均龄值数为(48.9±12.1)岁;平均发病时间为(8.5±2.2)天;在对照组中,有63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布在63-84岁之间,均龄值数为(49.1±12.4)岁,平均发病时间为(8.3±2.5)天,组间基本资料经P值检验后,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入院之后,两组患者均采用营养支持、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威朗、酸碱平衡、补液、常规抗炎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手术治疗。患者选取仰卧体位,采用利多卡因胶浆对口咽黏膜进行麻醉,由鼻将导管插入到患者胃腔中,改变患者体位,选取右侧卧位,将导管前端指向幽门,在导丝辅助下,通过幽门将导管置入十二指肠中,利用导丝,将其撤回到十二指肠上端,在导管前端通过Treitz韧带进入到空肠之后,将蒸馏水注入到前气囊内部,确保胃内导管处于松弛状态,手术结束回到病房之后,继续进行加压之后,与此同时,进行对症、支持以及营养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时,对管道前进状态进行观察,对导管进行造影,在透视的情况下,将前气囊抽瘪,将后气囊充满,此外,将对比剂注入到自减压孔中,以患者CT、复查腹部平片、临床正状况和选择性小肠造影状况对中转手术、导管治疗状况进行选择。对照组患者则接受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禁食,常规静脉滴注新斯的明改善患者肠蠕动状况。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进行比较。疗效判定:①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全部消失,经过造影检查后,肠管通畅,经过影像学检查之后,胃肠道恢复正常,并且对比剂可以自由进入结肠为痊愈。②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经过造影之后,肠腔内部较为狭窄,经过影像学检查后,胃肠道得到显著改善,对比剂可自由进入到结肠为好转。③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未发生改变或者病情加重为未愈。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全部输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进行分析和比较,其中(均数±平方差)表示计量资料,其检验用t,率表示计数资料,其检验用,组间比较经P值判定后,P<0.05则表明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达到84%,与研究组的99%相比低出许多,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
在胃肠减压引流量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实验组要比对照组低出许多,以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是肠梗阻,其临床症状包括呕吐、恶心、腹胀、腹痛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引发肠管膨胀,增加患者内压,对肠壁血运循环造成影响,进而产生穿孔、肠壁坏死、感染现象[3],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现阶段,在临床中,主要采用导管置入减压手术和手术两种方式治疗。但是手术结束后很容易引发粘连性肠梗阻,需要进行二次手术,严重损伤了患者身体组织以及生理机能。所以,需要扩大导管制图减压手术使用范围。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实验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好。
总而言之,将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手术应用于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之中,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孙凯.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协同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肠梗阻[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1):74-76.
纪晓霞,陆肖娴,罗亮.DSA引导下置入肠内营养鼻空肠管的探索[J].江苏医药,2016,42(19):2145-2146.
陈颖,刘玮.经腹置入肠梗阻导管联合肠内营养对黏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