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影响

2018-10-31 09:00杨雪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5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护理效果

杨雪

【摘 要】目的:研究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60位由于高处坠落或交通事故致多发性骨折、送至医院时呈现休克症状病患,随机均分两组后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及综合护理,观察病患骨折疼痛恢复情况、休克纠正效果及并发症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总有效性为80%,观察组达到93.33%。结论:综合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更强调对休克的纠正、疼痛的干预、心态的调节等,护理根据整体性、前瞻性,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多发性骨折;综合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5--01

对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需及时止血并纠正休克症状,注重治疗后续骨折处疼痛的干预及并发症的预防[1]。本文以对比形式观察了对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病患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多发性骨折并伴有不同程度休克症状住院病患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区间处于28-58岁,平均年龄(43.97±3.19)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区间处于30-59岁,平均年龄(44.86±3.42)岁。两组均为高处坠落或交通事故伤;骨折类型包含同侧/异侧股骨及胫骨骨折、胫腓骨(双侧)骨折、胫骨三段/四段骨折、单侧胫腓骨及髌骨骨折,均于骨折后3小时内送至我院急诊,入院时已经存在不同程度休克症状,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一般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实施基础急救护理操作,包含观察病情、固定骨折位置、评估休克程度、放置留置管、控制感染、吸氧、补血补液等[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创伤评估 受伤后一小时是急救的关键阶段,此时除了纠正病患休克症状,还需对其骨折程度、位置、出血量以及创伤大小及时、准确评估。观察患者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四肢温度等变化情况,尽可能不要对患者随意搬动。若患者存在多脏器受损还需考虑是否存在内出血危险。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观察尿液色泽、性状以及每小时尿量,评估其是否存在肾脏、肺部、心脏等重要功能器官衰竭危险。若血压或脉压持续下滑则揭示病情正持续恶化。

1.2.2 围手术期护理 帮助患者做好血常规、尿常规以及交叉配血检验,准备好急救药物及设备。严格实施无菌操作,避免造成伤口感染。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对骨折位置、夹板松紧程度适当调节,以免过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确保伤口干燥与清洁。若需要石膏外固定则应注重对石膏的清洁。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是否存在异常,降低血栓发生率。

1.2.3 纠正休克 纠正休克是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护理中的重要环节。首先应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取平卧位,将其口鼻中的异物及分泌物及时清除。使用舌钳将其后坠的舌头向外夹出,必要时可切开气管或气管插管处理。吸氧过程中维持每分钟六升至八升氧流量,氧气浓度控制在45%左右,监测血氧饱和度。若患者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必须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通常为颈外静脉以及上肢静脉,监测中心静脉压。若患者出血不止应立即实施压迫止血或包扎止血,若存在大血管断裂则需使用止血钳并彻底清创缝合。一旦患者血压持续降低、脉搏细数、脸色惨白、四肢冰冷,应考虑是否为内脏活动性出血,可尝试腹部穿刺操作,查看是否存在不凝固血液。

1.2.4 疼痛护理 术后骨折处疼痛往往是造成患者精神压力的重要因素。此时需通过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等操作让病患正确面对各项治疗及检查。由于骨折创伤,病患身体抵抗力及营养状况明显偏低,需多食用低脂肪、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在为患者铺床、按摩肢体的过程中与其展开亲切的交流,避免其出现恐惧、不安、焦虑心理。若疼痛程度不耐受,可通过转移注意力、冷敷等方式加以缓解。

1.3 观察指标[3]

护理效果判定:显效——病患病情持续好转,无再次休克可能性,骨折处疼痛耐受,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褥疮等并发症;有效——病情基本稳定,无再次休克可能性,骨折处疼痛较明显,出现轻度并发症;无效——病情仍处于不稳定状态,骨折位置疼痛难忍,存在中度及以上并发症;病情恶化/死亡病患归于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程度,显示对照组为80%,观察组达到93.33%(p<0.05)

3 讨论

多发性骨折为临床并不罕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属于严重创伤程度,患者大多由于身体失液、失血较多而影响到器官组织正常运行,造成体内微循环灌注不足,直接由于缺血或缺氧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导致休克反应[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应用的综合护理处理对病患的抢救基础操作外,更强调了对病情的观察以及休克的纠正。通常病患休克是由于身体循环障碍或器官功能衰退所致,及时监测病情异常变化、控制出血并使其恢复清醒意识对患者抢救效果及病情预后意义明显。研究中提到的创伤评估、围手术期护理、纠正休克、疼痛护理目的均在于稳定病情并促使病患恢复,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帮助心态调节、稳定病情、促进恢复作用明显。

综上所述,研究中综合护理下观察组护理有效性达到93.33%,证实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护理模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病患可起到更具前瞻性、科学性、高效性的护理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袁丽,王冬梅,魏兴红.对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体会[J].双足与保健,2018,27(03):8-9.

韩巧利.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急诊室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14):154+156.

宋爱云.Orem自护模式在多发性骨折伴失血性休克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02):114-115.

赵静磊,周菊,成晓华,刘芳.损伤控制骨科在多发性骨折救治中的应用及护理[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4,3(04):248-250.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护理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