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与护理方式探究

2018-10-31 09:00赵继波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护理方式静脉输液不良事件

赵继波

【摘 要】目的:探究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门诊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53例,对上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予以分析,总结目前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找出护理管理优化方式。结果:53例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之中,一级不良事件41例、二级不良事件7例、三级不良事件4例、四级不良事件1例;因输液查对不严格造成的不良事件21例、因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造成的不良事件11例、因环境嘈杂造成的不良事件8例、因单据不清造成的不良事件3例、因护理人员技术不过关造成的不良事件10例。结论:通过对当前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研究和分析,优化现阶段儿科护理管理方式与方法,改善儿科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护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儿科是医院中重要的科室之一,承担着广大婴幼儿及青少年的治疗工作,是保障儿童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1]。在儿科患者治疗中,静脉注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儿科中大部分护理不良事件均出自静脉输液之中[2]。本研究针对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予以研究和分析,希望找出医院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问题及不足,以期避免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提高儿科护理安全性水平。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53例,其中男性患儿不良事件28例,女性患儿25例。最小年龄2月,最大年龄11周岁,中位年龄(3.8±2.1)周岁。我院门诊儿科护理人员共计12名,其中工作时长最短1年,最长23年,中位工作时长(7.6±4.5)年。

1.2 方法

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门诊儿科所发生的不良事件予以整理,筛选出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造成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优化对策。

2 结果

53例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之中,不良事件分级情况:一级不良事件41例,占比77.36%;二级不良事件7例,占比13.21%;三级不良事件4例,占比7.55%;四级不良事件1例,占比1.89%。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因输液查对不严格造成的不良事件21例,占比39.62%;因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造成的不良事件11例,占比20.75%;因環境嘈杂造成的不良事件8例,占比15.09%;因单据不清造成的不良事件3例,占比5.66%;因护理人员技术不过关造成的不良事件10例,占比18.87%。

3 讨论

3.1 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原因

其一,主观原因造成的不良事件。查对不严是造成不良事件的首要原因,一般多为换药错误、注射错误、提前拔针等方面[3]。护理人员在进行药物调配后,携带患儿药品予以输液,部分护理人员没有将三查八对合理应用于护理之中,仅将输液单姓名与患儿姓名进行核实,而没有对患儿药品、疾病情况加以核实,从而造成给药错误、剂量错误等问题。临床中部分护理人员仅关注于治疗性任务,未能及时对输液的患儿进行巡视,以至于发生不良事件。其二,客观原因造成的不良事件。客观原因也是造成儿科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当前医疗资源与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较大,医院中收治的患儿数量较多,导致输液区环境嘈杂。同时部分患儿家长因疾病造成情绪不佳,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对患儿实施护理和监护工作,同时还需针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导致护理人员分身乏术。

3.2 儿科静脉输液护理管理优化措施

针对上述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后,笔者就我院门诊儿科实际情况制定优化措施如下:其一,制定门诊儿科护理管理规范,在进行管理规范制定过程中,需全面了解儿科患者疾病情况、输液情况、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工作内容等,通过对上述各个方面予以全面分析,制定符合儿科实际情况的方案,并确保护理工作各个环节均在管理规范中得以全方位覆盖[4]。同时,在该管理规范中强调三查八对的重要性,严格进行患儿姓名、床号、疾病、药物、剂量、注射方式等方面的核对,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护理人员之间应相互督促与检查,在每日工作结束后,对期间患儿输液情况予以记录,及时总结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从而提高患儿生命安全保障。其二,患儿与成年患者有所不同,其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极低,部分患儿存在严重的吵闹、哭喊现象,尤其是低年资护理人员工作技术水平有所不足,因此在为患儿进行输液中,极易发生因患儿依从性不足问题。对此,科室应对护理人员工作水平、沟通交流方面予以培养和教育,可通过儿童心理学等知识完善护理人员与患儿沟通的技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另外护理工作对从业人员责任心、耐心要求较高,尤其是儿科护理人员,需在工作中对患儿输液情况、症状表现等进行密切关注,防止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问题。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护理人员具备高度责任心与使命感是提高其工作质量的首选方式。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通过优化当前儿科护理管理方式,制定儿科护理管理规范,并对儿科护理人员工作技术与职业道德加以培养,能够有效改善上述问题,从而降低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胡海燕,王瑶.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及作用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6(4):31-34.

刘潇.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s2).

谭远菊.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16(b04):178-178.

候燕,靳小萍.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儿科输液室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华西医学,2016(2):351-354.

猜你喜欢
护理方式静脉输液不良事件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