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博
【摘 要】目的:通过研究中医護理对脾胃虚寒证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和取得的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上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阶段接收的脾胃虚寒证患者10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占一半比例,研究组按照中医护理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评分予以对比。结果:研究组的各项指标都要优于对照组,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普遍对中医护理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结论:中医护理是脾胃虚寒证患者的福音,在临床上采用这种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医护理;脾胃虚寒证患者;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5--01
脾胃虚寒证患者长期饱受胃痛的折磨,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我国的中医护理疗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护理技术体系,将其应用于脾胃虚寒证患者的护理干预中,能够达到疏通气血,温补脾胃的目的,患者的胃痛症状将逐渐减轻,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最终将会使患者走出疾病的阴霾,收获健康的人生。下面将对脾胃虚寒证患者的中医护理措施予以详细的阐述,以供广大护理人员参考和借鉴。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近期就诊的脾胃虚寒证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3.47±4.21)岁。研究组和对照组人数各为5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1.85±3.86)岁,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在研究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5.09±4.56)岁,采取中医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环境护理、用药护理、健康知识宣教,这也是各大医院目前比较常用的护理干预措施;中医护理则涉及到疼痛护理、其他症型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症状消失后的护理,其护理效果有待论证,具体而言,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如下所示:
1.2.1 疼痛护理。当患者的痛感强烈无法忍受时,应该先禁止患者摄入食物,待痛感减轻后才能摄入少量食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对于不同类型的胃脘痛,在患者感到疼痛时采用的护理方法有着显著的区别:若疼痛源于寒凝气滞,可将热敷袋放到胃脘处,针灸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若疼痛是因饮食不当引起的,要用吐法让患者将积食吐出;对于淤血阻络引发的疼痛,可在胃脘部拔火罐,以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脾胃虚弱者则应食用一些滋补品,例如甲鱼、番茄、糯米粥,具有养胃的功效,上述几种方法都可以减缓脾胃虚寒证患者的疼痛感。
1.2.2 其他证型的护理。脾胃虚寒证患者常常伴随有四肢湿冷和大便秘结的症状,在护理工作中要经常观察患者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上述问题并加以应对。对于患者的四肢湿冷现象,温热法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内服和外敷应双管齐下,患者所用食物和药品都要趁热服用,同时在胃脘处放置热敷袋,有助于药效的发挥;对于大便秘结的情况,要采用逐下法,用10%软肥皂液进行灌肠,或者服用适量的蜂蜜,早起空腹喝一杯水,以促进肠道的蠕动。
1.2.3 心理护理。胃脘痛会让患者的身心饱受巨大的痛苦,此时患者容易急躁、易怒,产生多种负面情绪,需要护理人员能够经常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以便准确把握患者的精神状态,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疏导,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还要告诫患者不能过度用脑,而是要注意休息,尤其是在饭后应该保持适当的运动,促使肠胃功能的恢复。患者要学会自我减压,可以听音乐、看电影、或者常与他人交流,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治疗效果。
1.2.4 饮食护理。众所周知,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是脾胃虚寒证患者的共性特征,他们通常三餐不继,暴饮暴食,经常大量食用油腻和辛辣食物,使得脾胃功能急剧退化。对于胃脘痛患者的饮食护理要点在于,提倡少食多餐,饮食要清淡、温暖、易消化,还要具备多种营养成分,能够满足患者的身体恢复所需。在治疗期间切忌饮酒和服用寒凉食物,可以说,胃脘痛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能够加强自我约束,持之以恒,与以往的不良习惯作斗争,养成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那么胃脘痛的治疗就会取得更加突出的效果。
1.2.5 症状消失后的护理。不少胃脘痛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就认为自己已经恢复了健康,无需继续进行治疗,这种想法不是十分的准确,会耽误患者的病情,使得患者病情发生反复。护理人员应通知患者及时进行胃镜检查,确诊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嘱咐患者在日后的生活中要保证睡眠充足,饮食规律,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心情的舒畅。护理人员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在用药、护理方面对患者予以科学的指导,通知患者按时复诊,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1.3 数据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脾胃虚寒证患者的观察和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若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对照组和研究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意义较明显。
2 结果
研究组脾胃虚寒证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人数为47人,满意度为94%,对照组患者的满意人数为42人,满意度为84%。在生活质量方面,按照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四项指标进行评分,发现研究组的躯体功能评分为(89.24±10.41)分、心理功能评分为(85.34±11.29)、社会功能评分为(87.68±8.94)和物质生活评分为(86.73±10.06);对照组的躯体功能评分为(65.75±9.47)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7.51±9.37)、社会功能评分为(66.19±8.96)和物质生活评分为(64.27±10.03),可见研究组的四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胃脘痛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小,患者满意度较高。
3 讨论
在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方法治疗脾胃虚寒证患者之前,要注重资料的采集和患者的体检工作,以便制定科学完善的护理计划;护理过程中要实时、动态的观察患者病情,适时地调整护理措施,避免护理的常规化,以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秦悦.中医系统护理干预用于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效果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6(04)
高丽琼,余昆山,施燎明.中医药熨治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护理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