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海
【摘 要】目的:观察胰胆舒颗粒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试验组患者口服胰胆舒颗粒,每次各1袋,每日3次,连续服用一个月。对照组患者口服胆舒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一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分和疼痛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评分(HAMA)、失眠次数、临床治疗有效性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7.3±2.37)、(2.3±1.02)、91.46%,统计学差异显著(均P<0.05);两组疼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胆舒颗粒治疗慢性胆囊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胰胆舒颗粒;中药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慢性胆囊炎呈慢性起病,主要由高脂饮食、胆囊结石等因素诱发,也可因急性胆囊炎失治、反复发作所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或反复胀痛、厌油腻、嗳气、腹胀,轻度按压或叩击右上腹部有压痛或叩击痛,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1]。本文选取我院接诊的20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进行研究,旨在观察胰胆舒颗粒对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膽囊炎患者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从中选取200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检查结果均为慢性胆囊炎,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中医标准依据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拟订[1];西医诊断标准以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2014 年,上海)中的相关标准为参照[2]。主症: 恶心呕吐;口苦; 右上腹疼痛。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滑。次症:反酸;嗳气;院腹胀闷; 胸闷不舒; 肢体困重。凡有上述症状中的任2项,可以脉象和舌象作为参考进行诊断。排除标准: 排除单纯性、急性梗阻性、化脓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排除合并血液系统及心脑血管等原发性疾病患者、肝肾功能损伤患者;排除年龄超过65岁或低于18岁患者、对此次研究用药过敏或过敏体质患者;排除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纳入符合中医辨证及西医诊断标准患者;年龄18~65岁患者。将所有患者以1:3的比例进行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60例、180例。试验组,男57例,女123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6.18±10.07)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8.91±11.46)岁。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不具有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胰胆舒颗粒(吉林省德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2016012,规格为每袋10 g) 口服,1袋/次,每日3次,连续服用一个月。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胆舒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临床观察指标:以VAS评分判断治疗前后患者慢性胆囊炎发作时的疼痛程度;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发作次数、疼痛平均持续时间进行统计;采用HAMA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患者慢性胆囊炎发作时的焦虑程度;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失眠次数进行统计;对患者治疗后的无效、有效、显效、痊愈情况进行统计。疗效判定标准:以《新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汇编》为参照。中医判定标准中,体征、症状积分减少且高于95% 为痊愈; 体征、症状积分减少高于70%且不高于95%为显效;体征、症状积分减少高于30%且不高于70%为有效;体征、症状积分减少且低于30%为无效。上述前2项合计为愈显; 上述前3项的总和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分析,定量数据以表示,组间或组内对比服从正态分布时,行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定性数据以频数表、百分比表示,行x?检验、W ilcoxon秩和检验。除优效性检测外,假设检验统一使用双侧检验,取α=0.05,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算。计量数据以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以 %表示,理论频数T>5,以检验, 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此次研究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其中,实验组共2例,与药物无关;对照组共3例,1例可能与药物有关。2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安全性指标未出现异常。具体如表1、表2。
3 讨论
慢性胆囊炎在中医理论中属“腹痛”范畴,《内经》对此早有论述。《灵枢·本藏》谓“胆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慢性胆囊炎右上腹胀满或隐痛,伴见恶心、腹胀等表现,中医称之为“胆胀”。《灵枢·五邪》中亦有:“邪在肝,则两胁中痛。”中医学强调,“胆胀”的病因或为暴怒忧思,肝气郁结;或为饮食偏嗜,伤及脾胃;或为内蕴湿热,阻于肝胆;或为不适寒温,易感外邪。胆为病位,与脾、肝、肾、胃皆有关。热郁、湿阻、血瘀、气滞、毒盛致胆失通降,肝胆气郁,久则郁而化火,酿成炽盛热毒,致厥深热深之危候;或反复发作,日久不愈, 邪恋不去,正气渐虚,脾胃生化不足,正气进一步耗伤,终致脾肾阳虚或肝肾阴亏而正虚邪实,反复发作之后,其病势或急或缓。
胰胆舒颗粒以赤芍、姜黄、牡蛎、蒲公英、柴胡、大黄、延胡索七味中药材科学配伍而成,姜黄为君药,安全性高,其性温且药食同源,作为利胆护胰药物广受欧美国家认可,《柳叶刀》等国际性的权威杂志亦对其有所研究,能够有效缓解急慢性胆囊炎或胰腺炎各种临床症状,适合长期服用。其组方具有利胆排石、抗菌镇痛、抗炎抗氧化等作用,适合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控制,并有利于长期服用。[4]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较之于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疼痛次数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HAMA)、失眠次数、临床治疗有效性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7.3±2.37)、(2.3±1.02)、91.46%,统计学差异显著(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维持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 (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为了缓解慢性胆囊炎患者疼痛、焦虑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推广使用胰胆舒颗粒 。
参考文献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 (4) :241-6.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2014 年,上海),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2015,20(5):292-6.
Oppenheimer A.The Lancet,1937,229(5924):619-21
朱莹等,胰胆舒颗粒用于急性胰腺炎组方分析及作用机制探讨[J].航空军医,2018,46(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