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 赵育军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儿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手术时机。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6年3月-2018年4月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儿。随机数字表分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48h之后手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48h之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进行的时间、术后恢复的时间;治疗前后患儿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手术进行的时间、术后恢复的时间、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48h之内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确切,可解除粘连和肠梗阻,降低炎症水平,加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儿;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时机
【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5-0-01
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作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对患儿产生的危害大,甚至可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在诊疗中,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判断有无缺血坏死,掌握手术指征和时机,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1]。本研究分析了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儿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手术时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90例2016年3月-2018年4月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儿。随机数字表分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观察组年龄6d ~ 11 岁,平均(4. 2 2± 1. 25)岁。阑尾炎 20 例,肠套叠 12例,肠扭转不良 10例,肠绞窄 2例,膈疝 1 例,巨结肠1 例。男女是23、23例。对照组年龄6d ~ 11 岁,平均(4. 2 1± 1. 32)岁。阑尾炎 20 例,肠套叠 10例,肠扭转不良 10例,肠绞窄 2例,膈疝 1 例,巨结肠1 例。男女是21、23例。两组一般資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两组都予基础治疗如禁食、控制血糖、改善心肺功能、控制血压和纠正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对照组予以48h之后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中有14例实施单纯肠吻合短路术,有15例实施单纯粘连松懈术,有15例实施肠切除吻合术。
观察组则予以48h之内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中有15例实施单纯肠吻合短路术,有15例实施单纯粘连松懈术,有16例实施肠切除吻合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手术进行的时间、术后恢复的时间;治疗前后患儿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不良反应。显效:症状消失,指标正常;改善:症状和指标改善程度达到50%;无效:疾病改善不明显,低于50%。疗效=显效、改善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中和t检验分析进行计数和剂量数据处理,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对 对照组44例患者总疗效32(72.73%),其中显效17例,改善15例,无效12例;观察组46例患者总疗效44(95.65%),其中显效40例,改善4例,无效2例,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8.998,P=0.003,P<0.05。
2.2 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比对 治疗前观察组C反应蛋白(13.13±2.96)mg/L、降钙素原(0.96±0.12)μg/L,对照组C反应蛋白(13.11±2.76)mg/L、(0.93±0.12)μg/L;两组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并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2.56±0.11)mg/L、降钙素原(0.19±0.01)μg/L,对照组C反应蛋白(4.58±0.24)mg/L、(0.39±0.11)μg/L,观察组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手术进行的时间、术后恢复的时间比对
观察组手术进行的时间、术后恢复的时间3.11±1.41min、3.13±0.24d优于对照组4.42±2.25min、4.23±1.51d,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对 观察组不良反应3(6.52)少于对照组10(22.73),P<0.05,观察组有1例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和1例出血,对照组组有3例腹腔感染,3例切口感染和3例出血和1例肠坏死。
3 讨论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诊疗过程中需要对病情进行严密监测,判断手术时机,以及早将肠梗阻解除,避免绞窄出现[3]。其中,若为单纯粘连性梗阻可实施非手术方法,而绞窄性粘连性肠梗阻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若在上述两者之间需结合病情变化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在时机选择方面,研究显示,入院后24h前后进行手术则对于患儿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无明显影响,因此,早期可先实施非手术治疗,纠正酸碱和水电解质紊乱状态,而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需要及早进行手术治疗。研究显示,对有手术指征患儿,发病48h内进行手术治疗可提升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4-5]。
本研究中,对照组予以48h之后手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48h之内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手术进行的时间、术后恢复的时间、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48h之内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确切,可解除粘连和肠梗阻,降低炎症水平,加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徐晓晨,王振冉.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多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05):705-706+709.
王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2):131-132.
姜启永.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6,21(09):678-680.
丁姣.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65-66.
戚建芬,谢曦,王琳.肠粘连缓解汤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06):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