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亚琴 王昌萍
【摘 要】目的:讨论不同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施行药物治疗的患者200例,以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划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取药方式,观察组患者执行药物使用指导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用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总依从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用药总依从率为90.00%,即各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5.6738,P<0.05)。对照组患者用药时间为(13.16±2.93)d,观察组患者用药时间为(20.35±5.75)d。即各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t=11.1412,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取药方式,药物使用指导能够对患者用药予以针对性引导,使之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同时,延长其用药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药学服务;用药影响;依从性;用药时间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02
随着医学技术的逐步增强,使之在临床治疗中逐渐强化对用药合理性的思考,而国家卫生计生委也通过相关措施的施行,不仅对医疗机构的职责予以明确划分,还通过用药服务的强化管理,保证患者治疗效果。例如:药物用量、药物用法等药学服务,是以构建良好的、合理的药学服务模式为导向,保证用药合理性与科学性目标[1]。对此,抽取本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施行药物治疗的患者200例,讨论不同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影响。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本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施行药物治疗的患者200例,以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划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即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上限为70岁,下限为19岁,中位数为(45.22±2.2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上限为70岁,下限为20岁,中位数为(46.04±1.80)岁。即各组患者数据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取药方式,观察组患者执行药物使用指导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1)详细阐明用药、饮食间的联系。在患者给药期间,饮食是制约药物作用效果的关键,因食物不仅可延长胃排空时间,还可对药物吸收率予以减缓,使之呈现药效推迟的状况。例如:抗酸类药物,饭后服用胃酸缓冲时间仅为30min,而空腹条件下则为2-3h;对胃部存在刺激性药物,例如右旋糖酐铁片、地塞米松和消炎痛类药物,可在饭后15-30min内服用,以此消除对胃部的刺激;维生素C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应禁止茶水送服;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等药物服用期间,禁忌饮酒,以免增强其毒副作用。(2)保证药物包装、保存的合理性。内服药、外用药应对其予以区分,包装处应明确标识其用法、用量,特别涉及特殊用法应着重说明,例如高錳酸钾为坐浴,不可置于内服袋内,且药液颜色以粉红色最为适宜,切忌不可过深以免对皮肤组织造成损伤;易受变质的药物,应告知患者基本保管方案,例如苦参栓需避光、避潮、避高温。(3)注重发药工作。发药期间应详细告知患者用药剂量、次数、时间等,特别是在老年、孕妇、文化程度低的患者中,更应将其禁忌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告知其家属,以此保证药物效果的最大化挥发。例如硝酸甘油片需舌下含服;润喉片、止咳糖浆类药物不可饮水服药;磺胺类药物需增加饮水量,减少对肾脏的损伤[3]。
1.3 评价指标
完全依从:患者可按照医嘱服药,对服药时间、剂量、疗程均可有效把控;部分依从,患者未对按照医嘱服药,对服药时间、剂量、疗程未能有效把控;不依从:尚未满足上述标准。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4]。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1.0统计软件为准,计量资料()组间数据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n/%)组间数据使用检验。P<0.05时,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依从率
观察组患者用药总依从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用药总依从率为90.00%,即各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用药时间
对照组患者用药时间为(13.16±2.93)d,观察组患者用药时间为(20.35±5.75)d。即各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t=11.1412,P<0.05)。
3 讨论
由于药学服务对象具有范围广、空间广的特点,而患者作为服务中心,将其纳入主动医疗服务中,则可显著增强医疗整体服务水平和效果。例如:对患者予以关怀、关心,特别是在药物治疗期间,应精准把控患者行为、环境和经济、心理、职业与生活方式等因素对药物治疗效果的作用。再通过安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药物服务模式的融合,使之可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起到疾病阻止/延缓、症状减轻/消除/治愈的效果。若要更好满足此目标,则需对药学服务予以精准把控:
药学服务则是以患者生活质量为前提,通过药物合理控制的方式而提供的服务,特别是在医疗卫生保健期间,有效且合理的药学服务,是起到治疗效果的关键。(1)特点。和药物治疗存在必然联系,即药品种类、剂量、给药方式、疗效评估等,均是执行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对患者健康予以科学保证,不可存在被动服务、被动发药的现象;精准把控药学服务的目标,例如疾病预防/治愈、避免不良反应、增强生活质量;肩负相应的服务职责,逐步将药物治疗托付给药师,使其能够更加倾注身心。(2)内容。门诊调剂、专科药师药学和住院药学、治疗药物检查、静脉用药配置及药学基因组学、药店药学、药师咨询与药学情报、药物治疗、药事管理等服务。(3)制约因素。即药师因素,作为药学服务的执行主体,其服务理念认知、接受程度是制约服务效果的关键,而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可使其打破传统思维、工作模式的同时,充足自身知识面和视野面,强化医疗服务水平[5-6]。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用药总依从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用药总依从率为90.00%,即各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5.6738,P<0.05)。对照组患者用药时间为(13.16±2.93)d,观察组患者用药时间为(20.35±5.75)d。即各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t=11.1412,P<0.05)。
总而言之,相较于传统取药方式,药物使用指导能够对患者用药予以针对性引导,使之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同时,延长其用药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饶晓明.不同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效果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285-286.
刘丽华.药学服务干预对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2):67-68.
周玥,杨明,李胜前,等.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及药学服务模式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6):1008-1011.
庞立峰.慢性病患者用药特点与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1):66-66.
鲁姝,武莹,于静远,等.脑梗死患者用药回顾性分析及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探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6,14(4):73-77.
丁武康.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8):9455-9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