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萌 赵若萱 邓春姊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型、战略型、先导型产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备条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物流业协同发展是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先行一步的引领产业,对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力发展物流业是必须的,更是必要的;而产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本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提出京津冀地区物流人才培养途径,以及实施的前提条件,使高校与企业有机结合,让物流专业的学生学有所用,让企业招即可用,为京津冀物流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一、京津冀地区物流人才培养途径
1.建立订单式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下,首先需要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一个“购需”平台,企业可根据自身人才需求计划在平台上进行“人才需求订单”的下达,而学生在大一或大二期间需要学习基本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进行课程实训、假期社会实践等,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且需要具备基本的物流工作能力,大三便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意愿到平台上进行岗位选择,不同的选择会形成不同的课程安排,例如:学生甲选择仓储相关岗位,那么他在大三的主要课程将围绕仓储展开;学生乙选择了报关相关岗位,那么他的课程会围绕报关展开,以此类推。而学生在学习完相关课程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便可进入当初选择的“订单”企业进行实习。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毕业找工作模式,让学生提前两年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企业,避免了以往学的知识用不上,不喜欢的课程也要学的弊端,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用其所长。
2.建立竞赛式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竞赛式培养模式指的是,企业提出人才需求,同时提出对需求的人才的具体要求,需要具备什么技能,再由企业与教师商定,将对技能的考核制定成竞赛形式,企业可派人到学校对有意愿的学生进行技能培训或者由企业对教师进行培训,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模式与前一种的不同在于不会改变原有学校的课程体系,只是由学生自己利用其它时间进行学习,而竞赛成绩优异者可直接进入企业实习。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竞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种竞赛的形式相对于传统的面试来说更能全面了解一个人,而通过竞赛的方式节省了学生入职培训环节,录用后可直接上手工作,此外,竞赛结果证明也可作为其他公司对于学生的一个参考,且可以多个企业合作对竞赛进行承办,分项培训,达到共赢。
3.建立学徒式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需要企业与学校进行长期深入的合作,由企业与学校共同研究课程内容,这种模式下,将学生的大学四年分为四个阶段,如下:①学生阶段。大一学年为学生阶段,学生在学校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和少量专业基础课程。②学徒阶段。大二学年进入学徒阶段,由企业派导师进入学校与教师一样对学生进行授课,实行双师模式,导师授课课程结束后由导师带领学徒到企业进行工作内容演示,学徒进行基本操作。③预备员工阶段。大三学年进入预备员工阶段,在学徒阶段进行基本技能学习完毕后,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工作的进一步熟悉,同时,在一个岗位熟悉后可以轮换岗位,以达到综合发展的目的。④准员工阶段。大四学年是从学生身份过渡到员工身份的一年,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可以完全可以胜任工作。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企业与学校有了一个很完整的融合,企业可以完整的了解所聘员工从学生到员工的全部过程,同样省去了对新聘员工的培训过程,且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技能积累经验,企业可以解决人才缺少问题,达到学生、学校与企业三方共赢。
二、京津冀地区物流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
以上三种模式是对京津冀物流人才需求培养的初步想法,具体还应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学校进行改进。而这三种模式的实施都应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对企业和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
1.對企业的要求
由于三种模式相对来说都属于长期合作,所以需要挑选规模完善、信誉良好、制度完善、知名度高的本地企业,这样的企业能够保证一定的合作稳定性,也是对学生的负责。
2.对学生的要求
2016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工匠精神”,而由此也引出了“工匠型人才”概念,即具有工匠精神,利用现代化技术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创新型人才,在这提出这个概念是希望学生能够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工匠型人才大多形容制造业,但如今飞速发展的物流产业更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们,因此,在企业提供大好工作机会的时候,在校大学生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未来的物流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流行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物流专业人才在我国当前发展形势中是非常渴求的,基于对物流设施设备的保护,以及人员自身安全出发,必须使用合格的物流专业人才。本文通过对物流人才需求现状进行分析讨论,结合京津冀三地需求特点,将物流行业的发展和物流人才的培养联系起来,让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总结出京津冀一体化环境下,物流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的三种培养模式,即新型订单式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竞赛式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式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期望将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深入了解物流企业实际需求,也希望通过这些途径,最终能培养出符合实际需求高质量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卫东,吴砚峰.面向东盟培养区域特色物流专业人才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68-70.
[2]原文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以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8(4):57-58.
[3]南广友.“双创”视角下应用技术型高校物流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7(9):104-107.
[4]司原,李媛.营口自贸区物流工匠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