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灿
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归功于改革开放40年中一场重要的改革,那便是全面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企业才有可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更好地配套实施其他各项改革措施,不断调整和完善经营机制,大大增强其活力,进而有效地应对国家“不包不保”的压力,正是由于有了当年的企业改制,如今的企业才充满了生机。
2002年,我作为南丰县长红企业集团改制办的工作人员,被派到长红纺织器材有限公司主持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我心里知道这项工作的分量。长红纺织器材公司是一家职工人数近千的中型企业,曾经连续十多年位居省农垦系统先进行列,但在市场经济大浪的冲击下,最终资不抵债,濒临破产。早几年,该公司就决定改制,出台过三次改制方案,但都被职工否决。然而,通过企业改制,盘活沉淀资产,促进结构重组,是该公司的唯一出路。置换职工身份,关系该公司近千职工的切身利益。我应该充分运用党的政策,寻找最佳解决办法。
我下基层第一手就是抓“三清”——职工思想动态要清,公司的底细要清,改制的各项规定要清。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推动改制工作顺利进行。我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虽说当时未脱春寒,我却常常汗水浸湿内衣,午饭也顾不上吃,我夜以继日地工作,“三清”终于熟记在心。
我下基层的另一手是给职工做思想工作,对一些因失去“饭碗”抱怨社会、埋怨政府的人员,我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为了寻找公司的出路,党和政府作出了艰辛努力,我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珍惜眼前,正确理解党的政策,扬起失业不失志的风帆。”通过苦口婆心的劝导,职工群众心中的冰块才开始融化。
接着就是起草改制方案。改制领导小组决定由我执笔。我的原则是“既要遵守各项政策规定,又要想着职工群众”。我们一起逐条逐款地比对前几次的改制方案,认真推敲,尽力在现有条件下优化方案。谁知新的改制方案一和职工群众见面,职工们就发难了:“和前几次的改制方案比,改制待遇比前几次都要低,这还能同意改?”“都是快退休的人了,装什么积极,还不是想捞一把,自己的子女都在纺器公司工作,连子女的饭碗都要砸,良心何在?”一些过头话铺天盖地般向我袭来。我花了这么多的心血,却落得这么个结果,心里很委屈。然而,我没有灰心丧气,我知道企业改制是利用战略机遇期来使企业化“危”为“安”,我应当把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职工群众解释清楚。我一方面和改制领导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反复征求公司职工代表的意见;另一方面不辞辛劳地走访每个职工。凭着水滴石穿的信念,新的改制方案终于获得公司职代会的通过。
就在改制工作势如破竹全面展开的时候,该公司木管分厂少数职工,听了“改制小组唯独没有发放木管分厂职工生活补助费”的谣言,一怒之下,就跑到改制小组办公室找我评理,当时我因其他工作不在场,这些人一边谩骂,一边乱扔我办公桌上的东西,把我放在办公桌上的保温杯摔了个稀巴烂。当我回来看到现场时,头脑里的第一个反应是要赶快找到这些人,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
第二天,我找到木管分厂的厂长及部分职工,耐心地与他们交流,然后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们:“我本人若在该次改制中有谋求私利的问题,你们尽可以去检举揭发,一经查出,我愿意接受任何处分;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改革的阵痛是难免的,共产党亲民爱民也绝不是做做样子、说说大话的,公司党政部门和改制小组把职工安置费放在第一位,把所欠税费放在第二位,把银行欠款放在第三位。在公司改制過程中不但如数发放了各项补助费,而且准备为改制职工缴足10年社保金,这已向县政府报告了,一旦批准,即予实施。一句话,党和政府对改制职工是十分关爱的。”这些人终于被感动了,由怒摔保温杯变成积极支持改制了。
几年之后,当我看到这家公司拥有7家子公司时,看到该公司下岗职工中有不少人成为私企老板、技术人才驾着私家车向我问好时,看到自己的儿子外出工作走上小康之路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由汗水、泪水、苦水、蜜汁交织而成的回忆。它使我发出由衷的感叹:改革开放,催生了一个时代的伟岸和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