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场外交新亮点

2018-10-31 21:02宗平
老友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非主场共同体

宗平

金秋九月,中国主场外交进入北京时间。9月3日至4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这是继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之后,中国今年四大主场外交的第三场。

携手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继2015年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后中非领导人再次举行集体会晤,也是时隔12年后再次在中国主办论坛峰会。峰会达成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的成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非双方一致同意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非洲国家积极支持并踊跃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非方高度赞赏中方为下一阶段中非务实合作提出的“八大行动”,双方还一致认为应共同坚持多边主义,抵制单边行径,支持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

总体来看,这次峰会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层次高、规模大。习近平主席同54个论坛非洲成员代表与会,包括40位总统、10位总理、1位副总统及非盟委员会主席等。一同来华与会的非洲各国正部长级高级官员多达249位。出席峰会的非方领导人和代表团数量均创下历次中非峰会的纪录。此外,联合国秘书长及26个国际和非洲地区组织代表应邀出席,中外参会人员超过3200人,成为迄今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主场外交活动。

二是活动密集、成果丰富。中非领导人共举行了峰会开幕式、领导人圆桌会议、企业家大会、双边会谈会见等100多场活动,持续时间超过一周,堪称“中非友好黄金周”。双方见证签署的各类合作协议近150份,特别是28个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同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掀起了又一波支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潮,扩展了“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峰会通过了《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两个重要成果文件,推出了以实施“八大行动”为核心的上百项全面深化中非合作的新举措。

三是热烈友好、举世关注。中非领导人在峰会期间共叙友谊、共话合作,洋溢着平等、和谐、团结的气氛。非方领导人在开幕式和圆桌会议上纷纷盛赞中非历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的友好传统,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真诚致力于中非团结互助的国际视野和大国担当,由衷感谢中国迄今为帮助非洲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公开批驳各种责难中非合作的不实之词,一致认为中国才是非洲大陆发展振兴最可信赖的伙伴。一位非方领导人动情地说:“中国是用实际行动帮助非洲的朋友,是当你摔倒在地扶你起来的朋友。我们非洲国家怎能不表达感激之情!”

中非从来就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亲密伙伴,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提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主张,明确“六位一体”的具体内涵,得到非洲各国的高度赞同和一致响应。这进一步坚定了中非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展各领域合作的意愿和信心,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峰会在全面总结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合作理念,提出了中非共同实施“八大行动”,将进一步推动中非合作换挡提速,加快实现非洲各国的可持续发展。非洲领导人还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把亚非大陆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为非中合作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为全球治理提出了创新方案。

峰会召开正值国际格局深度调整之际。中非旗帜鲜明地发出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的强有力声音,主张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充满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国际形势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中国主场外交为全球治理交出亮丽答卷

今年以来,中国主场外交亮点频现,备受瞩目,为全球治理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也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外交、中国发展的绝佳窗口。

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大手笔”,每年中国的主场外交活动都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中国外交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四大主场活动上。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反对保护主义、孤立、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相反,他主张加强多边体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刚刚结束,德国《商报》网站就在报道中对习近平的讲话进行了精练的概括。

“堪称年度重大国际事件之一。”俄罗斯《独立报》盛赞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世界影响力。《外交学者》杂志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崇尚平等和多样性的多边组织,中国一直是其有力推手。”

2017年年底,法国《新观察家》杂志对即将到来的2018年进行了几大预测。其中,“中国模式是否会有更持久的吸引力”被作为重点预测之一。该杂志分析指出:“中国越来越向世界展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帶着羡慕和渴望之情关注着北京,他们把一个衰弱和分裂的西方抛在身后。”

在多边主义遭遇严峻挑战、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2018年,中国举办多场主场外交活动,向世界展示出开放包容、勇于担当、致力合作的大国形象,向世界传递出信心。

《印度时报》曾仔细研究今年博鳌论坛发布的相关报告后分析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亚洲的经济合作注入新活力,并且帮助亚洲大陆重塑国际关系。”德国《商报》认为,中国在博鳌论坛上宣布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这与威胁要对欧洲汽车征收关税的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还注意到,目前所有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国家都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理范围之内,“他们将各自的发展政策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并从中获益”。

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在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局势下,中国将通过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回击外界对中国市场开放度不够的质疑。”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指出。

有数据显示,在距进口博览会举行还有4个月的时候,全球已有超过1700家企业报名参加。这是各国企業对中国主动开放市场的积极回应。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表现值得称赞!”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当美国越来越呈现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甚至挑战全球贸易规则时,中国成为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有力支持者。西方全球治理主导者角色的弱化无疑有利于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主场外交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亮点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在外交工作已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

2018年6月10日,黄海之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万众瞩目中闭幕,“确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等具有鲜明中国印记的内容明确写入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此时,距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到8个月时间。外媒评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中共十九大上确立的中国外交学说中最重要的要素,成为中国整个对外政策的支柱之一。

在国内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国际上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不论是国内治理、还是全球治理,都要以人民的获得为目标,要不断为民众提供信心和稳定预期。”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深刻揭示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内外政策上的有机统一,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这是浓缩了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的顶层设计,汇聚了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基本路径;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实践平台;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累政治互信、夯实物质基础;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全球体系更加健康有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机制准备……

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进一步下放外资审批权限;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彰显了中国主动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面对美国不断以单边主义行动挑起贸易争端、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的行为,中国在按照自身既定节奏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气魄与担当。

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应有之义。今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积极变化,在事实上实现了中方提出的“双暂停”倡议。与此同时,中东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劝和促谈,维护正义,为世界稳定发挥了更大建设性作用。

猜你喜欢
中非主场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新的一年中非关系昂首向前
中非合作迈入新时代
以“八大行动”谱写合作新篇章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