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荣
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发病率高。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肺炎类型,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不同的肺炎种类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不同,若诊断不明确,容易导致抗生素的滥用,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3]。针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采用单一的检查特异性较差,漏诊率高,因此,寻找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指标对有效鉴别细菌性肺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采用血清纤维蛋白原、CRP和血常规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肺炎的价值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共2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有患者均病原体分离检查,判断为细菌性肺炎患者(A组),其中男126例,女74例,年龄33~59岁,平均(49.5±3.9)岁;另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非细菌性肺炎患者200例(B组),年龄29~55岁,平均(49.1±3.3)岁,其中病毒性肺炎113例,支原体肺炎患者87例,选择我院同期行健康体检的非感染人员200例为对照组,男108例,女92例,年龄25~53岁,平均(46.9±2.8)岁。三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排除标准 免疫缺陷病患者;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支气管哮喘患者;本次研究人员。
1.3 检测方法 取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真空采血管采集后离心,速度:3 000 r/min,10 min,留存待检。
血清纤维蛋白原:采用全自动血凝凝固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试剂,正常参考值2.0~4.0 g/L。
C-反应蛋白检测(CRP):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严格操作,阳性临界值>10 mg/L。
白细胞(WBC):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计数和分类,参考值(4~10)×109/L。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本研究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血清纤维蛋白原、CRP、白细胞计数采用(±s)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α=0.05。
2.1 三组血清纤维蛋白原、CRP、白细胞计数诊断结果比较 A组血清纤维蛋白原、CRP、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患者的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这说明,单一的血常规检测无法准确鉴别细菌性和非细菌性肺炎。
表1 三组血清纤维蛋白原、CRP、白细胞计数诊断结果(±s)
表1 三组血清纤维蛋白原、CRP、白细胞计数诊断结果(±s)
注:与B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纤维蛋白原/(mg·L-1) CRP/(mg·L-1) 白细胞计数/109L A组 200 6.88±2.56* 129.49±13.89* 19.86±5.51*B组 200 3.39±2.17 36.89±3.59 16.36±4.49对照组 200 2.08±1.56 6.56±1.77 5.51±1.38
2.2 三组阳性检测例数比较 A组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阳性率(75.0%)高于B组患者阳性率(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CR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WB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三组阳性检测例数比较
肺炎是高居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榜首的危重病,致病微生物及细菌最为常见,约占病原体肺炎的80%[4-5]。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往往十分相似,难以鉴别,因此,临床给予明确的诊断,降低抗生素的滥用和对患者健康危害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提示,A组血清纤维蛋白原、CRP、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患者的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WB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单一的血常规检测无法准确鉴别细菌性和非细菌性肺炎。因此,寻求合理的实验室指标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是非常必要的。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机体内极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体内的组织出现炎症时,在急性炎症反应的初期即升高,由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进而刺激患儿体内的肝细胞合成全血CRP,其敏感性优于白细胞计数和血沉等检测指标,且CRP水平在细菌感染患者中的阳性率极高[6-7],是临床诊断细菌性肺炎的重要实验室指标之一。但CRP检测中,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耗时较长,且在非细菌性肺炎患者中,也有CRP升高的现象,因此,单一CRP检测无法准确鉴别细菌性和非细菌性肺炎。
纤维蛋白原是体内重要的凝血因子,与CRP一样,也是机体内重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临床研究表明[8-9],在感染患者、应激状态、肿瘤患者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明显升高,且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被作为血栓栓塞病的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在IL-6等细胞因子的诱导下由肝脏合成重要的凝血因子,分子量340 kD,因此,常被用来判断凝血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但在机体受到较为严重的感染时,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会增高至正常的3倍[10],其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急性炎症发生初期,激活了凝血和纤溶系统,导致纤维蛋白原升高,而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炎症反应继续,纤维蛋白原消耗提升。
目前,临床诊断肺炎的标志物较多,如降钙素原、痰培养等,但痰培养鉴别肺炎致病因子试验周期长,阳性率低,而降钙素原检测成本高,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且部分基层医学机构存在检验技术局限等因素,限制了检测的应用。因此,选取经济、快捷的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肺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纤维蛋白原、CRP和血常规联合检测,避免了单一检测的不足,提高了诊断准确性,为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