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晓丹
“浙渔科2”号正式交付船东浙江海洋大学
2018年6月8日,上海海洋大学联合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河海大学、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全国7所涉海高校共同举办“视觉档案·逐梦海洋——涉海高校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展,邀请各参展高校选取10张左右的档案图片资料,图文并茂地展示涉海高校围绕海洋探索与开发、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人才培育,兴海图强,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中所取得的发展成就。8所涉海高校的300多张图片档案,使参观者重温了涉海高校改革开放四十年办学历程中的光荣和梦想。
上海海洋大学全程见证了中国远洋渔业的开创之路,我国远洋渔业起步于1985年,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教授转战世界三大洋,承担了80%原农业部远洋渔业探捕项目,为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大连海事大学众多前辈的名字熠熠生辉:中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轮机长王亚夫,中国首批女潜航员学员、驾驶“蛟龙”号探索大洋深处的赵晟娅,驾驶“雪龙”号破冰逐浪,穿越地球南北的“极地船长”王建忠等等。
“大连海洋大学四十年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淡水渔业教学。在人工渔礁技术、渔港和渔业园区规划与设计、区域渔业发展战略等方面有所建树,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海洋大学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培养造就一批“中国第一”校友: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董兆乾,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蒋家伦,中国第一个登上南北两极的科学家赵进平。创立了文氏普遍风浪谱、超浅海风暴潮等基础理论体系,支撑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构建了我国海洋大型藻类、贝类等育种技术体系,引领我国海水养殖业“五次浪潮”,推动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大国。
1.养殖实习(大连海洋大学)
2.河海大学积极参与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等我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工作
3.2003年9月18日,神舟系列打捞装置实地实验
4.2017年11月8日,我国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首航科考启程
“极地船长”王建忠。1996年,大连海事大学校友王建忠登上了“雪龙”号,由二副一步步成为船长,驾驭“雪龙”破冰逐浪,穿越地球南北,探索未知的使命和光荣
2015年11月27日,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大连海事大学现代化、第二代多用途载货教学实习船“育鹏”轮在辽宁大连下水,该实习船投资3.4亿元人民币
5.5000吨级“东方红3”号深远海综合考察实习船
6.300吨级的“天使1”号科考交通补给船
7.“东方红”号海洋调查实习船1965年12月建成启用,于1996年1月完成了历史使命。
8.海岛野外生存(浙江海洋大学)
“东方红”号海洋调查实习船1965年12月建成启用,于1996年1月完成了历史使命。30年来,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国防建设任务,参与国际海洋合作考察研究,完成学校教学和科研任务,为我国海洋科教事业及扩大国际合作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宁波大学开启了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侨胞捐资创办学校的先河,结束了宁波没有综合性大学的历史,更对宁波市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启航作用。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河海大学承担了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西部水电开发等一大批国家层面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重大工程科研项目,成为国家大江大河治理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中坚力量。
哈尔滨工程大学立足学校优势和国家需求,凝练出“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的特色办学理念,坚持满足“三海一核”的国家急需,成为我国船舰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
9.2010年,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王春琳教授放流乌贼苗
10.2011年,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骆其君老师指导养殖户紫菜育苗
11.2016年,宁波大学钱冬、母昌考老师指导南美白对虾养殖
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的718-27分系统计时装置及转换装置,该装置在参加我国太平洋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中,工作稳定可靠,圆满完成任务。该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的某型减摇鳍样机,该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目曾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的智水—Ⅲ型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该项目由哈尔滨工程大学负责总体部分以及系统集成、运动控制、声视觉、声导航、通讯、载体系统、规划与控制系统等技术部分,总体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6月,首个“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联盟”成立,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船海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浙江海洋大学为我国东部特别是浙江省海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做出重要贡献,与区域经济发展,如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