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赵杰教授:
我叫李妍,是一个00后。这个季节,我知道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话题:00后上大学了。的确,我们一入大学便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关照,比如各种校园媒体的小姐姐着急要采访我们,说是要做一个00后采访录。说实话,这还让我真有种天下就快属于我们00后的感觉了。我们可是玩得了抖音、快手,上得了B站和微博,做得了直播的。身为00后,人人都有一门小绝活,身上带点国际范儿,也有点特立独行和小脾气,是不会被轻易“驯服”的呢。
尽管00后被当作“宝贝”一样,但当面对新鲜而陌生的大学生活,我还是感觉有些不适应。比如我学的是文理交叉的专业,作为文科生,学习理科的内容困难重重,高数课的授课模式跟高中的数学课完全不一样,我也想像从前一样努力吸收知识,却发现很难学进去,也许是因为环境和心态发生了变化,突然就没有了动力。
对于未来,我同样不知所措。说句实话,我对自己现在就读的大学不是很满意,虽然这段时间我在努力适应,但身处新的时代,有许多新的选择,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高科技里,每天都接受日新月异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思维,但因为变化太快,选择太多,好像怎么努力却也抓不到什么。作为过来人,您有一些好的建议吗?
李妍你好!
关于人生的选择,或许我的高考经历能对你有所启发。
在恢复高考以前,我是吉林省伊通县冲压件厂一名年轻的工人(后调任县长秘书)。我仅有初中学历,我的“高中”算是在部队读的通信学校的无线电专业报务。其实我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对于高考和上大学也没有多少认识,更难谈有所适应,更没想到高考能改变我此后一生的轨迹。
我记得大概是1977年11月初,停摆了十年的高考终于要恢复了。1977年11月28日就要考试,文科考语文、数学、政治、史地四门课。那时,我所交往的都还是一些比较有志向的年轻人,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欣喜若狂。遇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也彻夜难眠。
所以,改变命运的决策权在自己。看清形势,向着有希望的前路奔跑,就能走出一条“希望之路”。
选定了道路,还需要艰苦的付出。跟你们天天在学校复习迎接高考不一样,当时我面临一个艰巨的任务:我要在20天内抓紧业余时间复习,参加历史机遇性的高考。
我知道,要想改变命运,必须读大学,于是我大胆地向冲压件厂的厂长、书记说了此事。尽管是利用业余时间备考,但他们还是大力支持我,决定不再给我繁重工作。除白天上班外,我晚上不加班了,每天早起,中午不休息,晚上熬夜,开始了20天的高考大准备,时间是争分夺秒的。在这20天里,我每天几乎都只睡四五个小时,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看书。背语文,做数学题,熟记历史事件,对着地理课本横竖笔划。虽然很多知识点对我来说有些难,但是我告诉自己,要想做出更大的成绩和贡献,就要经历“天大的”困难。只有迎着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20天后的1977年11月28日,我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我被分配在伊通七中学马安考场参加考试。这场高考连考了两天。犹记得,当时考生很多,大家年龄都不一样,大的有近四十岁,小的只有十三岁的样子。考完一科后,很多人就开始翻书看下一科,时间很紧张,每一个考生的知识储备都很有限,每一秒都是激烈的竞争。后来大家也知道了,这场考试录取率极低,所以,人人都很努力地去学。
1977年的高考是在冬天举行的,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
当时我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吉林大学中文系,第二志愿是吉林大学历史系,第三志愿是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是否报得太高了,能否被录取,我都无从了解,除了焦急地等待别无二法。我那时候心想,如果上不了吉大,我就一定要去伟大的首都——北京读书。
高考后,冲压件厂里工人之间便又增加了一个话题。厂里除我之外,还有十来名男女职工报考。考的情况自我感觉不一,但大家对知识、对文化的热议和追求,对自己将被录取的大中专学校等都有强烈的期盼。厂长十分关心我的高考结果,勉励我即使没考上大学读了师范,将来当中学、高中老师也是不错的。厂里的墙报也因我们这些参加过高考的青年职工而办得更有水平了。
虽然高考结束了,但我认识到,自己的文科知识是“营养不良”的。于是1978年的春节,成为我过得最充实的一个节日,十多天内我从早到晚都在补习高中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课程。这次“恶补”还真有效果,让我对学文科坚定了信心。当东北的春风又吹起来,我吟诵着“严冬过后绽春蕾”的诗句时,浑身充满了对未来上大学学好文科的憧憬。
4月初,我接到了吉林省招生办发来的四平师范学院录取我的通知书。虽然急需马上去四平报到,但那时的我,更想去读北京的大学了,所以我还是有些犹豫。
正当我拿不定主意时,在机关食堂里和我一块吃饭的工业县长跟我说,你只复习了20天就考成这样,如果再专心复习几个月,一定会考上北京的大学。当时我感觉,县长果然“计高一筹”。见我也有此意,他开始极力支持我实现更大的人生理想,给我放了几个月的假,还在县府机关找了个办公室让我复习。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优待,我内心非常感激。
没想到仅仅过了两天,长春市的吉林省招办老师捎信来,找我急到省招办去。我火速赶到长春,原来是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到吉林省扩大招生的王老师要见我。
王老师一见我就诚恳地跟我说:“你第一志愿报考中央民院的志愿是政治系,但我看了你的考试成绩,语文考了80多分,你就到汉语言文学系吧。若你同意的话,我就在省招办代表中央民族学院发通知书了。”我听后内心十分激动,欣然同意。
就这样,我接到了中央民族学院的正式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写着4月份到北京西郊魏公村中央民族学院报到。现在看来,这可能是我人生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选择,我没有选择离家近的大学,而是将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前途联系起来,觉得去北京会有更大的前途,所以,坚定地要去上北京的大学并且最终实现了。
我收到中央民族学院录取通知书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多人都来向我道贺。之后的几天里,冲压件厂欢送我,大家一起照合影。4月19号,我满载着伊通县冲压件厂全体领导和职工的深情厚意,来到了省城长春。在火车站,我还偶遇了去中央民族学院汉语文学系报到的一个朝鲜族同学。我们坐上了长春到北京的夜车,第二天到达北京。还记得我俩背着行李,激动得浑身是劲地走过白石桥、紫竹院,最后来到魏公村的中央民族学院。
本科毕业后,我又去了北京大学攻读更高学位,并在北大留校任教,从讲师一直到教授和博导,还担任过北方民族大学的副校长等职。回过头来,我想说,纵使现在看不清未来的路,但只要奋发努力,坚持不懈,命运自然会助你走上一条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