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

2018-10-31 02:38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师范生问卷因子

杜 放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教学能力作为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评测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核心要素,而教育实习作为教育实践课程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检验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初始平台[2]。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日趋丰硕,但对于体育教师,特别是即将走向教育一线的体育师范生而言,影响教学能力发展的实证探索却一直被研究者所忽视。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发现,相关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很少涉及。刘洋[3]认为:“态度消极、缺乏认知是影响教学能力不足的重要因素”。向家俊[4]认为:“职业意愿、责任感、理想偏失是产生消极影响的内在阻力”。以上文献研究对象仅是基于职后的体育教师群体,对于即将走向体育教育一线的准教师(体育师范生)而言有待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本研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提取、验证与分析,以期为高等师范院校培育“卓越人民体育教师”提供理论参考与现实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CNKI高级检索,在设置相关内容检索条件的情况下,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检索,共检索文献21篇。具体而言:在文献来源上主要以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为主;在文献年份上,主要以2000-2017年收录的相关文献为主;在来源数据库中,主要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主;在文献主题上,主要以“教育实习”“教学能力”并包含“体育”“师范生”“影响因素”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此外,通过国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查阅有关“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实习”等相关著作及教材12部,以期为本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客观、详实的资料与信息。

1.2.2 问卷调查法

1.2.2.1 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制在遵循科学、系统、严谨的理论构思下,以及参考周舒舒[5]、赵祉霖[6]等学者的文献基础上,结合相关一线教师和本领域专家的提议自编而成,主要将学科知识的学习、课程知识的学习、教材教法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课余活动的指导、学生体质的监测、教学实践的参与、教学器材的利用、教学情境的创设、学校文化的适应、教学课时的安排、大学教师的指导、中学教师的指导共14项变量指标纳入到影响因素范围。

1.2.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价法,在问卷设计的初期咨询5名具有副教授(含)以上职称和3名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本领域专家对问卷的结构、内容、题项进行逐一的推敲,并提出修改建议,从而确保问卷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问卷得到专家的初期认可后,随机选取即将参加本次教育实习的12名体育硕士进行小样本的预发放,问卷回收后,对问卷的结构、内容、题项进行二次修改与完善。随后采用5级量表的方式,邀请8名专家对问卷的内容与结构效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问卷内容与结构效度的一致性较高,说明问卷设计相对科学、合理。

1.2.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以年级为单位,在教育实习后对东北师范大学参与教育实习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范生)发放调查问卷,在问卷发放前,向被试者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用途等,以便获取被试者的支持,问卷采用当场发放与回收的方式。教育实习后共发放调查问卷122份,回收调查问卷93份,回收率为76.2%,删除统计无效的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72份,有效率为77.4%。

1.2.2.4 问卷的信度检验 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对有效问卷的教学能力评价部分进行效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同质性信度a系数为0.876。说明,内部一致性信度水平较高,可靠性较强。

1.2.3实地访谈法 在访问前遵循科学、系统、严谨的构思,根据本研究的性质和内容自行设计和编制了访问提纲。访谈的对象主要由从事教育实习相关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参加教育实习的体育师范生组成。其中,访谈的专家、学者主要为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参加教育实习的带队指导教师以及部分实习基地的负责人和中学指导教师(见表1)。访谈主要采用面对面交流或咨询的方式,访谈内容主要以教学能力影响因素指标的确定、归类和划分以及有针对性的深入访谈为主,以期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获取相对客观、准确的一手信息。

表1 访谈专家名单

1.2.4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归纳、整理后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 17.0(中文版)和Excel2007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与分析,统计方法主要包括:频数统计、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以期更加科学、直观、准确地支撑本研究的论点,为本研究的结论提供参考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将纳入影响因素范围的14项变量指标归类为课程学习的影响、实践活动的影响、教学行为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指导教师的影响共五大影响因素,对相关变量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协方差矩阵,并对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加科学的提取、验证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2.1 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为保证本研究的可靠性,对筛选出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经KMO和Bartlett's检验结果显示(表2):Bartlett’s(巴特利)球形检验统计量为1202.784,相应的概率Sig.=0.000,说明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与此同时,KMO=0.709,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KMO值越接近1时,其原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说明14项影响因素适合作因子分析。

表2 KOM and Bartlett 检验

2.2 影响指标因子分析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影响指标因子进行分析,以期避免权值确定中人为因素的干扰。选取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结果显示(表3):因子初始解中大于1的共性因子有5个,5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4.074、2.929、2.059、1.830、1.456,变量方差分别为29.098%、20.924%、14.705%、13.070%、10.398%,5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8.196%。总体而言,5个因子反映了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说明在设计的14项影响因素中,提取5个因子是比较合理的。

表3 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

图1 因子分析碎石图

2.3 影响因素指标因子回归分析为保证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正交旋转,结果显示(见表4):学科知识的学习、课程知识的学习、教材教法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5个变量在第1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即第1因子主要解释了这5个变量,其代表了在校期间通过课程学习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可将其解释为课程学习的影响;课余活动的指导、学生体质的监测、教学实践的参与3个变量在第2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即第2因子主要解释了这3个变量,其代表了教育实习中教师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指导、参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监测、承担学校运动会裁判工作等,可将其解释为实践活动的影响;教学器材的利用、教学情境的创设在第3因子有较高的载荷,其代表了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智慧,可将其解释为教学行为的影响;第4因子载荷较高的有学校文化的适应、教学课时的安排,其代表了外部条件对教学能力造成的制约,可将其解释为外部环境的影响;第5因子载荷较高的是大学教师的指导和中学教师的指导,其代表了在教育实习中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可将其解释为指导教师的影响。

表4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因子协方差矩阵结果显示(表5):5个因子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0.000,说明经因子分析提取后的5个因子之间不具有相关性,不存在线性关系,且符合因子分析的设计目标,同时也说明了是通过正交旋转法而得。由此可见,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分为课程学习的影响、实践活动的影响、教学行为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指导教师的影响是合理的。

表5 因子协方差矩阵

2.4 影响因素重要程度分析通过对5类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t检验,均值结果显示(见表6):在课程学习的影响中,体育师范生认为运动技能的学习最重要。原因可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实践课程,基本技术动作的学习是该项课程的核心所在,所以体育师范生认为该项因素比较重要;在实践活动的影响中,体育师范生认为课余活动的指导最重要。原因可能是除了常规的体育教学外,课间操、课余体育活动是在校学生放松心情、缓解与释放学习压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体育师范生而言是提升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机,所以对此方面比较看重;在教学行为的影响中,体育师范生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最重要。原因可能是在教学前,合理的场地布置会激发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的积极与主动性,所以认为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中,体育师范生认为教学课时的安排最重要。原因可能是实习学校安排的课时越多,自身锻炼的机会和次数也就相对越多,从而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与锻炼,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在指导教师的影响中,体育师范生认为大学教师的指导最重要。原因可能是大学指导教师与体育师范生的关系比较亲近,在大学期间倾听过大学指导教师所授课程,对大学指导教师相对了解与信任,更愿意将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向大学指导教师倾述。

表6 体育师范生对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1)影响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为课程学习的影响、实践活动的影响、教学行为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指导教师的影响。

2)在各因素中其因子重要程度分别为运动技能的学习、课余活动的指导、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课时的安排和大学教师的指导。

3.2 建议1)体育师范生应以教育实习为实践平台,找寻自身不足,丰富教学经验,为职后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牢固的基础。

2)优化与完善制约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各方因素,从而提升体育师范生的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师范生问卷因子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巧解难题二则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