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塑”之误到“自塑”之旅:云南形象的建构之路

2018-10-30 08:08孙艳芳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一带一路

【摘要】云南形象在历经了西方塑造的“人间天堂”、“文化沙漠”之误导后,在新时代“一带一路”、“五位一体”的指导下继续更主动、高效地进行自主建构。云南各界不断地增强“自塑”云南新形象的能力,为云南各项建设的定位、发展与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云南形象;他塑;自塑;一带一路;五位一体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 one Belt one Road” and “Five in One”, Yunnan tries her best to build the new image to achieve prosperity by speeding up and widening the constructions and developments of economy and culture, after the misleading of westerners image-building for Yunnan.

【Key words】image-built by others; image-built by oneself; one belt one road; five in one

【作者简介】孙艳芳(1974.7- ),女,汉族,云南曲靖人,硕士,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文化、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2014年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云南形象在英美小说中的‘他塑及其当下自主建构研究” (2014Z154)。

国家形象不仅是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注,也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力量,影响其认可度、信任度与美誉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决策和发展;地区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也代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或是地区形象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我国当前的国家形象建构与地区形象却面临着严重的“他塑”形象误读与扭曲困境。云南形象的塑造同样遇到“他塑”之误,尤其是在文化形象的塑造方面,急需反思过往、结合现实与放眼未来,走自我建构之路。

一、“他塑”的“人间天堂”、“文化沙漠”之误

云南是一个极具魅力并与西方文化有较大差异的东方世界。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风情等,它吸引了西方探险家与作家等的目光和关注。他们或是通过亲自探寻或是依据文献想象,不断地描述与传播云南的形象,而这种由西方人作为主体的“他塑”的云南形象必然是有些扭曲和变形的。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中国西南,尤其是云南西北部丽江等地的离奇经历以及他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的相关文章和图片、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著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2005年的畅销小说《拯救溺水的鱼》(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 对云南形象的建构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约瑟夫·洛克于1922年到达中国的西南部,并以云南丽江为总部,度过了他此后生命中的27年。洛克在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的前言写道:“当我在这部书中描述纳西人的领域时,那逝去的一切又一幕幕重现眼前;那么多美丽绝伦的自然景观,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奇妙森林和鲜花,那些友好的部落,那些风雨跋涉的年月和那些伴随我走过漫漫旅途,结下深厚友谊的纳西朋友, 都将永远铭记在我一生最幸福的回忆中。”通过洛克深情的描述与精美的图片,云南被他塑造为景色优美、人民友好的“神奇净土”。

被洛克“他塑”为“神奇净土”的云南与他的探险测绘经历以及他发表在《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和照片,引起了当时西方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学艺术界的极大兴趣与关注。而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受此影响,以洛克的经历和图片及描述作为直接的创作素材,幻想创作于1933年发表了旷世奇作《消失的地平线》。在小说,希尔顿延续并强化了洛克塑造的云南形象,将云南藏区幻想描述为一个田园诗般未受污染的人间天堂“香格里拉”。在小说中的香格里拉,欧洲人可以远离战争、远离西方的所谓“文明世界”,享受充满和平、宁静、自由、幸福的生活。因此《消失的地平线》成为当时西方最流行的一部小说。“香格里拉”(Shangri—La)這一代表幸福自由的词汇与代表虚幻美丽的形象也随之为众人所知,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憧憬和向往。随着《消失的地平线》的畅销及其衍生品的发行,小说中香格里拉“人间天堂”的形象风靡全球,香格里拉具有了国际知名度。自2001年云南省迪庆州中甸县(小说中香格里拉所在的云南藏区)更名为香格里拉并成为其州府所在地之后,香格里拉即成为云南的名片、云南形象的最佳代言。经由洛克与希尔顿,尤其是希尔顿《小说的地平线》中幻想的香格里拉“人间天堂”的形象风靡全球,他塑的云南“人间天堂”形象就此形成。

近一个世纪后,华裔美籍作家谭恩美2005年的畅销小说《沉没之鱼》虽然解构了云南“人间天堂”的形象,但仍然延续了云南他者形象的传统。小说中美国游客为了来目睹希尔顿笔下的“人间天堂”,却通过自己带有文化优越感的眼睛对云南丽江及其当地人的凝视与臆想,在塑造了一个异于美国的“文化沙漠”的云南形象的同时,解构了“人间天堂”。在均为美国人的小说作者、叙述者及其人物的注视、言说与书写中,“从云南丽江宾馆、路边小店的脏乱差、到美容院打扮与美国同龄女孩截然不同的女服务员、再到英语蹩脚的女导游,以及野蛮的本土人”,云南由“人间天堂”被塑造为一个“文化沙漠”的他者形象。然而,无论是“人间天堂”还是“文化沙漠”,云南形象的塑造由于缺乏主体,这些“他塑”的形象注定是片面而变形的,给人们,包括云南自己带来对云南的误读与误解,导致文化上的自负或是自卑。

二、“自塑”之旅:依托“一带一路”“五位一体”的自主建构之路

在经历了由西方人“他塑”的“人间天堂”形象所带来的文化自负以及“文化沙漠”形象所导致的文化自卑之误后,云南本土许多专家学者、作家和艺术家也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和媒介建构和传播云南的形象,开始“自塑”之旅。而“一带一路”与“五位一体”更是成为云南重思自己和重构自己形象的一个契机。

近几十年来,通过电影银幕、电视剧、歌舞、文学作品、城市形象宣传片等媒介,云南形象逐渐由中国人自己塑造与传播,更多地突出边境、民族等独特的旅游形象,许多专家学者也就此进行研究。近年来,在构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的引领、“五位一体”总布局指導下,云南形象的自我建构之路就更加清晰可行。

“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与云南发展关系尤为密切。云南是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的前沿和窗口,在整个宏观地理中占据核心地位。对云南来说,把握机遇,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只有融入“一带一路”、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 才能建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云南新形象。就云南形象当下的自我构建之路而言,其中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经济建设是根本。云南省副省长刘慧晏指出“云南的优势是区位,机会在开放。”刘慧晏在介绍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表示,近年来云南通过改革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经济增幅十分可观。作为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云南是中国唯一可以同时从陆上沟通东南亚、南亚的省份。区位优势独特,这使得云南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突出地缘优势的省份之一。云南将以“沿边”为依托,继续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以及“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打造以文明促互鉴的区域性人文交流平台,提升云南的经济发展及新形象。

文化建设是灵魂,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拥有十几个跨境民族的云南,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的道路上,尤其要抓牢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机会。为发展与建设云南,自塑良好的云南形象,云南各地进行了广泛探索,积极思考与实践如何让自然文化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如何引导民族特色文化如何市场,如何让民族特色文化在市场中获得生机;如何以文化产业为载体实现对外交流。

近年来,云南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探索了一条独具云南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2014年,云南制定印发了《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创造性地确立了“金、木、土、石、布”五位一体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体系,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另外,云南充分发挥地缘、人缘、文缘、商缘优势,扩大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文化交流,同时辐射欧美地区,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文化走出去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精心策划、成功举办“感知中国·美丽云南”日内瓦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等,增进了与有关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塑造了美丽云南的形象。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在国外主流媒体打造一系列《美丽云南》新闻专刊,用对象国语言办好泰文《湄公河》、缅文《吉祥》、老挝文《占芭》、柬文《高棉》杂志等系列外宣刊物,推动广播节目和电视频道在周边国家落地,依托节庆活动、报纸和书社等载体开展文化传播,自主构建与传播美丽云南形象,取得了良好效果。

云南民族文化精彩纷呈,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省文艺创作环境的不断优化,云南文艺舞台精彩连连,涌现出一大批精品,并主动走出去。作为主体,云南文化人主动尽力通过各种文化形式与媒介进行自我塑造与传播云南新形象,提升云南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其中《云南映像》、《梦幻腾冲》,《吴哥的微笑》,《哈尼古歌》、《秘境云南》《阿诗玛》《诺玛阿美》《刀安仁》《傣秀》《心语香巴拉》等一台台气势宏大、场景绮丽、音乐优美的大型民族歌舞,塑造了云南美好形象,折射出云南民族文化的晶莹美丽。

云南作家们也自觉投身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创作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在繁荣发展云南文化的华章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传递了云南声音,舞动了云南形象。

三、结语

云南的形象是多面的、立体的,不仅因其“植物王国”、“生物基因库”、“药材之乡”,“云茶飘香、云在锡上、热情云咖、云花盛放”等独特地理位置、自然经济资源与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更是以其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文风情而引人注目。但最近一两年由于丽江等知名景区旅游乱象频发而影响伤害了“美丽七彩云南”形象。所幸,旅游行业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之后,必然要朝着制度化、规范化道路行进。地方形象作为人们对某一地方的总体感知和综合印象,维持人们的集体统一性,影响人们的认知和体验,进而影响人们的选择和行为。云南形象经历了“他塑”之误之后,在当下“一带一路”与“五位一体”的引领下,正主动走在积极有效自我建构的路上。

参考文献:

[1]孙有中.解码中国形象:《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中国报道比较(1993—2002)[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1.

[2]罗治英.地区形象理论与实践[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3](美)约瑟夫·洛克(Rock,F,Joseph).刘宗岳,译.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 The Ancient Na-khi Kingdom of Southwest China[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3,10.

[4](英)希尔顿(Hilton,J.).胡蕊,张颖,译.郭净评,注.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中英文评注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5](美)谭恩美.蔡骏,译写.沉没之鱼 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6]王天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 重塑云南形象[J].云南社会科学,1998 (4):4-8.

[7]敬蓉.传播者的云南意识与媒介中云南形象的塑造[J].云南社会科学,2003(1):161-164.

[8]刘丽娟.对云南省区域形象塑造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1(18): 93-94.

[9]郭鹏群.“云南形象”的银幕呈现与文化内涵研究[J].电影文学,2013(19):14-16.

[10]郭鹏群.中国电影中的云南形象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2.

[11]刘冬,朱立.云南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优势与定位[J].商,2015(49):55.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一带一路
电力物资企业“五位一体”建设策略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