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概念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要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都需要有数学概念的支撑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概念数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入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策略,希望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数学;策略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填鸭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景,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将对数学知识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汲取是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来说非常重要。
一、 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概念
新旧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旧知识是新知识学习的基础,新知识又是就是的拓展和延伸,特别对数学学科来讲新旧知识之间更是紧密关联,相辅相成构成体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充分利用数学新旧知识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得特点展开概念教学。比如,在讲解‘比例这一概念时,就可利用以往学过‘分数的概念来引出‘比例的概念,又比如在讲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教师就可从学生以往学习过的‘倍数这一概念进行导入教学;但这需要数学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做好备课工作,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和特点找出,充分运用学生自身所学习和掌握的概念知识来引出和展开新数学概念知识的教学,这样也更加有助于学生认知到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起数学知识体系,对学生数学学习以及知识面的拓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充分利用生活元素向学生展开数学概念教学
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来讲,做好概念教学的引入环节是学生接受和理解数学概念的关键。对校学生来讲,他们对形象具体的事物较为敏感,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引入生活化的表象来刺激学生感官,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消化数学概念知识,引入生活化元素和事例也可以有效调动概念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其中切实提升概念教学效率。比如在讲解苏教版教材中的《垂线与平行线》这一课时,在正式讲解平行线这一概念前,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物体有什么特点。比如:铁路的轨道、双杠、操场上的跑道线以及台阶等生活中学生常接触的物体。学生们看到这些真实的物体后,很快地说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上述物体的两条线在无限延长的情况下永远都不会相交,这样的两条线在数学中就被叫做平行线。又比如讲解‘体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就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装满水的水杯,然后再降一块橡皮放到水杯中,橡皮放入水杯的同时水也会溢出杯外,这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水毁从水杯中溢出来呢?学生很快就会说‘因为橡皮放进水杯里把水挤了出来,这时教师就可引出‘体积的概念,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躍课堂氛围。
三、 通过将相似概念进行比对,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诸多数学名词、所涉及的概念也非常繁杂,同时这些数学概念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关系和相似之处,也有一些数学概念之间虽然只差一个字眼,但是其各自所表达的内涵却是不同的。比如,在分数和小数、除法和乘法、体积和面积等数学概念;这些数学概念互相之间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将这些数学概念记乱记混,所以在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就应将这些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单独的拿出来进行对比,和学生共同找出互相对比数学概念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找出各个数学概念所表达的含义和本质,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及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既可以认识到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联系,也能够很好地将二者区分开来,更扎实地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知识,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概念对比分析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观察、探究和理解能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对数学概念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会接触到众多数学概念知识,每过一段时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以往学习过的数学概念知识展开总结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概念互相之间关系的同时促使其形成数学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比例这一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就可和学生共同回顾以往学习过的除法、分数的概念知识,帮助学生强化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并且,教师也应重视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比如,当学习完小数这部分知识后,就可让学生来到商场将各种商品价格记录下来,待正式课堂上学生们将自己记录的商品价钱展示出来,在学生和教师的互相探讨中进一步强化对‘小数这一数学概念的认知和理解。
五、 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形成概念的学习条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概念的能力。学生掌握概念才能运用概念,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尹春晓.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9):118.
[2]果淑娟.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110.
作者简介:
赵敏,安徽省滁州市,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