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2018-10-30 06:19王雅洁
读天下 2018年21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朗读是一座架在读者与创作者间的桥梁,是读者和创作者从对话到思想情感的逐层深入的交流通道,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广大语文教师应清楚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上的作用与地位,更应清楚朗读训练在现实具体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才能更好地去扬长避短,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朗读训练,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引导开展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朗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工作中还存在有效性问题,无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创建现代化教育模式。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教学改革的趋势和现状,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进行论述,希望可以适应小学教学课改的发展需要。

一、 激发朗读兴趣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肩负着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喜欢阅读训练的责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阅读有兴趣,就要进行全员参与式的教学,而不是再将目光固定在几个人身上。因此,在进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首先可以进行由教师示范朗读的形式,进行教学导语设置,结合实际教学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导入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在开篇时,教师采取迂回式引导法,让学生从自己过年的经历谈起,分享各自的过年经验是收压岁钱还是出去旅游。这时候引入小女孩在大年夜是如何度过的。教师将导读内容进行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到整个故事中去,让学生带着对小女孩的新年好奇或疑惑进入课文的学习,紧接着提倡学生多读多听,以教师自身的示范效果,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激发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多看几遍,多读几遍,从而能够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默读、小组读、朗读多种形式相结合,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更适合的阅读方式。

二、 备课中备好朗读指导

备课的过程中,根据朗读的要求,要求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不同,其朗读的目的也就各异。比如“看图学词学句”课文,朗读教学的目的是读准字音,认识和理解词句;“看图学文”课文,朗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意境,领悟情感,启发学生想象,认识句子和段落;“阅读课文类”课文部分的朗读教学目的则是加深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品味句、段、篇的表达情感,从而受到思想熏陶。备课时朗读教学目的明确,教学中才有针对性,才有恰当的方法,才能收得实效。根据朗读教学目的要求,考虑好是由教师范读,还是由学生试读;是师生合作读,还是全班分角色读;是以读代讲,还是讲读结合;哪里先讲后读,哪里先读后评,再读再悟;哪里领读、哪里齐读、哪里分角色读、哪里速读、哪里唱读、哪里吟诵读;哪里采用“涨潮式”读法,哪里采用“退潮式”读法等。

三、 深入教材引导感情朗读

现阶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都是任由学生自己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依照自己的朗读方式进行朗读,而大部分学生无法有效掌握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无法有效结合感情将课文朗读出来。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具体到每一句、每一段,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好习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流利、准确的语言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描述出来,尤其要注重将课文中的情感节奏准确、有效地讲述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彻底地掌握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学生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对课文感情的掌握,主要在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剖析与掌握,只有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将其有效总结出来,然后经过语言修饰才能将其完美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师课堂的叙述彻底掌握课文蕴含的情感。教师深入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课文蕴含的情感,与此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使课文内容更加深入学生脑海,对提高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有着特殊影响。

四、 增强教学针对性

在语文教学中,要选择适合学生朗读、适合学生体会的材料。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的具体内容来选择最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结合具体教学要求制定朗读教学的规划,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减少盲目学习。这样不仅能节省很多学习时间,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都是带着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应帮学生建立知识和知识间联系,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进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父亲为救儿子奋不顾身、儿子对父亲的无条件相信以及家人之间的信念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或是课外的相关的文章,比如《奇迹》《父亲的菜园》等描写父亲和儿女之间的故事或是描写父爱的相关文章。

五、 开展多元化的朗读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在朗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评价方式,要能够凸显出教学评价工作的激励、诊断、检查、反馈等功能,最终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要求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由教师单向评价学生的现象,采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相互评价的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朗读教学评价工作中,要提高质性评价的比重,尽量用积极的语言描述学生的朗读行为,肯定学生在朗读教学中的努力及进步,将目光放在整个朗读学习的过程中,扩大朗读评价的范围,对学生朗读学习中的态度、情感投入情况等进行适当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小学生对语文朗读教学的兴趣,进而切实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 结语

总之,朗讀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深入研究、探索与总结,克服目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措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长青.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好家长,2018(4).

[2]谷芳.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课外语文,2018(1):46.

[3]刘倩.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浅谈[J].课外语文,2018(12).

作者简介:

王雅洁,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