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实践活动是搭建语文课堂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通道,是沟通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桥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基础课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能增强学生智力和组织协调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课堂教学是课堂生成的阵地,教师要利用课堂巧抓生成,落脚实践;引导学生巧探究,推进实践;拓宽学习空间,巧通课堂内外,深化语文实践。让语文教学既注重为实践而学习,又注重为学习而实践,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素养
如何让语文实践活动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发挥语文课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题组教师们的小课堂连着大世界,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论联系本校实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一、 让课堂育人化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细看《中小学德育大纲》也可以发现,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个教师应有的职责。可见,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里有“日积月累”,这个环节里安排了很多格言警句,笔者相信这是教材编辑者为语文知识面、为德育工作所准备的,这是渗透德育教学最好的材料。笔者曾专门设计了一堂《格言警句伴我行》的课例。课前,我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做人、惜时、学习、励志等四个方面的格言警句,并分门别类地写在笔记本上,这样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就接受了一次德育教育,即:学会做人,懂得珍惜时间,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还用格言警句鼓励自己要从小立志,也让学生体验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通过向学生征集格言警句——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格言警句——选择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进行背诵——格言警句大闯关——格言警句大赠送等教学环节,组织全班同学来了一个“格言警句大聚会”。这样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再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遵循其在教学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和地位来具体安排教学工作,寓德育教育于知识的讲授之中。把握时机,创造最佳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感觉不是在枯燥地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二、 让课堂社会化
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引导学生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把课堂中不知不觉学到的语文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学校李鸿燕老师以这篇课文为范本,她指导学生搜集陆河春节民俗的材料,上了一节“陆河春节民俗”的语文表达课,参加河田镇举行的语文表达课比赛,获得河田镇二等奖的好成绩。李老师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她让每个学生买来一本精美的笔记本,一张写对联的宣纸,一张画年兽的A3纸和一盒彩色蜡笔,学生通过买这些学习用品和社会来了一次亲密接触,也为本次课例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第二,李老师让学生通过上网或者问身边的邻居、长辈等搜集陆河的春节民俗,指导学生从大年三十开始到过完年十六为止,以时间为顺序把这段时间陆河的春节民俗写在笔记本上,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搜集资料的方法,又提高了搜集资料的能力;第三,李老师利用学生喜欢故事和画画的特点,让学生找来关于年兽的传说故事读一读,了解年的来由,根据自己对年兽的看法和理解,在A3纸上把年兽的样子画出来,让学生的阅读与学生的想象力及动手能力相结合;第四,过新年,写对联是家家户户必做的一件事,所以,李老师请学生把自己家的对联用毛笔写在宣纸上,让春节和对联完美结合;第五,李老师还让学生寻找舌尖上的陆河,请学生把大年三十开始到过完年十六为止这段时间的美食进行盘点,并把自己喜欢的美食写下来,学着做一做;最后,李老师利用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展示:1. 每个小组推选代表汇报陆河的几个重要的年俗;2. 汇报结束,汇报人员回答同学们的提问;3. 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进行相应的补充;4. 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春节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5. 展示年兽,评出最喜庆的年兽,最恐怖的年兽,最可爱的年兽等;6. 展示对联,理解对联;7. 美食推荐。
李老师以课堂为契机,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完美结合,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搜集资料,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这些设计突出了教师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文字运用规律掌握的意识。教师以课堂为阵营指导学生语文实践,以语文实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三、 让课堂情境化
教师要善于用课文课堂为“引子”,根據实际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再指导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彭素荷老师在《将心比心》教学中,其课堂结构为:情境导入——初感课文——深入体会——课外延伸。课前,她以掉在地上的香蕉皮为切入点,情境导入;课初以“阅读小法宝”指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读一读);课中,彭老师设计了“移情体会”环节,将文中的“悄悄地……”等句段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换位思考,切身体会到受帮助的奶奶和受鼓励的实习生的感激之情,更体会到阿姨“处处为他人着想”和母亲对护士的“宽容、理解、鼓励”的高贵品质(品一品);课后,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把生活中遇到这种“将心比心”的事情先说一说,再写一写。这样就把学习课文和真实的生活情景融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写一写这四个环节让语文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以顺利提高。彭老师的这节课参加陆河县举行的语文教师素养课比赛,获得了河田镇一等奖,陆河县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 小结
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这个过程除了非常艰辛,还需要革新的勇气和智慧。笔者觉得课题研究要为具体语文教学实践而研究,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找到科学的依据,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还要在实践中研究,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炼和升华自己的教学经验,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
唐荷,广东省汕尾市,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田镇宝山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