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10-30 10:35周广文
祖国 2018年1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思维能力现存问题

周广文

摘要:现阶段,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主体的关注。基于素质教育的时代大背景,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成为广大数学教育教学者工作开展的重点所在,也是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时代大背景,探讨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以及落实要点,希望理论的研究,可以对学科育人功效的最大化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思维能力 现存问题 培养策略

数学思维作为数学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的核心所在,其深刻影响着受教育者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下,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数学知识传授,自身缺乏更加深入而科学的思考。如此一来,极大的限制了小学生这一群体数学学科素养以及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基于此,探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研究背景概述

2011年提出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课程总目标由“双基”到“四基”的扩展趋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具体方向。特别是其对数学思维方式培养这一目标的强调,要求广大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桎梏,积极探索一条同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成长特点相结合的教学道路。而所谓数学思维,指的就是在数学活动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形成的一种,规律及模式,是学生学科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直觉思维三块内容[1]。就小学数学这一学科的开设来看,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与学习凸显出较强的思维性。一方面,小学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其思维培养与理念完善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从而打破传统单向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的桎梏,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小学生这一群体以较高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助力其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另一方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大环境,教学主体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姿态参与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中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具备较高的创新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多向思考能力,这也是社会对于现代化人才的必然需求[1]。总而言之,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与重要保障,如果缺少数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有效渗透,那么数学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发挥其在学科育人层面的重要价值。

二、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的限制之下,学生往往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理论传输,自身对于某一知识点缺乏较为深入的理解与发掘,在这一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课堂参与度很难得到充分的激发,对其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育也未能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应当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桎梏,积极探索一条有效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科学道路。具体来说,相较于小学数学体系中的概念、公式、法则、性质等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凸显出无形化的特点,所以也未能形成固定的体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应当深入发掘本课内容中所彰显的教学思想方法,并对其加以全面整合、合理分析以及高效利用,从而让同学们在理论学习与习题解答过程中可以感知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价值[2]。在此基础上,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较为完备且科学的数学思想,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进行恰当的分析与高度的凝炼,引导同学们逐渐具备总结归纳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以《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应当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深入发掘本课内容中所隐含的极限思想、类比思想以及分类思想,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中,让同学们明晰负数与正数的对应性,并且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自然数、整数的理解,为其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应用数形结合

小学生受其年龄的限制,往往很难集中注意力于单纯的理论说教,文字与图形的有机结合则有利于激发这一年龄段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课堂参与度。在加上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对于学生来说稍显复杂抽象,如果不借助于数形间的有效融合,那么很难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复杂的数量关系,不利于其学科自信心的树立。因而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同学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逐步具备这一意识与能力[3]。

我们以《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多边形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平面图形,如果仅仅依靠单纯的公式介绍与指导,那么学生很难在实践中获得正确的答案。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有效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平台,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多边形的分割或者是填补过程,从而引导同学们将其同自己所学过的三角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校园内不同形状的草地为例,为其添加一定的数据条件,让同学们通过分割或者是填补的手段对草地面积进行计算,最终抽象总结出一般化的面积计算公式。如此一来,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學生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获知题意,并且理清解题思路,避免陷入盲然而无所措的境地。

(三)科学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全面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就必须重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融合。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教师深入发掘实际生活中同其教学内容关联密切的要素,并对其加以合理整合、科学分析以及高效利用,从而引导同学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并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这也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创造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我们以《爱护眼睛——复式统计图》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本课内容导入之前,教师可以为同学们预留一定的任务,即让同学们通过资料查阅、小组合作或者是询问他人的方式,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据信息以统计表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此次教学实践中,有些同学利用统计表调查了全班同学的身高与体重情况,并且以条形统计图为载体,分析了不同身高与体重区间的人数分布。还有一部分同学收集了近半个月来天气温度的变化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逐步引入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等知识点,使学生逐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与思想完善的關键时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十分渴望获得他人的关注与认可,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充分激发其创新创造的历史与能力,使其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变通性与创造性。这一目的的实现,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大对不同学生的鼓励力度,使其可以大胆思考,勇于尝试,多方探究,最终发现更多可以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创新创造能力的全面提升[4]。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提问,引导同学们从多角度思考某一问题,并且借助于相应的求异思维情景,使同学们可以发现更多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以及新策略,并且养成一题多解,或者是一题多问的良好习惯,避免陷入单一僵化的思维模式,为其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探索的漫长过程。这就要求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打破传统单向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的桎梏,牢牢把握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成长需求,最终实现实际教学工作开展同广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数学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育人过程,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牢牢把握小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学习特点等要素,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进度、选用教学方法,助力其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丁云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4):92.

[2]魏生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7,(32):82-83.

[3]陆琦.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9):172.

[4]孙士芝,殷庆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109.

(作者单位:宁阳县鹤山镇大辛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思维能力现存问题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初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校跨学科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更好地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