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俊 郑旭忠
摘要:体育文化中包含的不仅仅是运动方面,这些理解太过浅显,传统体育文化真正的含义还应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对这些体育文化进行具体划分就可以从体育认识到体育感情、进而感受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一系列划分。体育看似简单我们总会简单的理解为运动,可是却不知道体育文化背后蕴藏着极其深奥的含义。而且体育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功能,起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主要對传统体育文化底蕴进行深刻探讨,以及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些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 体育项目 教学实践 教材建设
体育其实已经有一个更漫长的历史过程了,只是“体育”一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晚。体育没有被确立出来之前,世界的不同地方对它有一个地区化的称谓,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命名的。现如今体育被广为流传并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世界各地都都会举行不同的体育活动。体育在我国的项目种类多种多样,除了一些基本的田径运动外,还有球类运动以及养生和武术等名词标记的运动项目。随着西方文化不断向我国渗入,我国的体育项目也开始了多元化的发展历程,并且开始深入到教学当中起着重要的角色,甚至现在的教学中一些体育项目都具备考核要素。本文我们主要探讨一下中华传统文化体育项目在教学实践与教材建设中的一些特征。
一、体育教学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就高中体育教学实践来说,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它需要教师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实际要求,还要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需要教师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并熟练的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想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体育实践中,投壶,是中国古代一项由射礼发展来的体育运动,经历了历代发展而成为一种以游戏性、娱乐性为主,并具有一定形制、规模、参加人数及比赛规则和胜负奖惩方法的运动项目。它是我国古代一项比较特别的体育类目,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现代指导意义。如: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加入中投壶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以掷沙包的方式进入学习状态,进行掷沙包练习,通过给学生自主想象的空间来练习自己想象的投掷方法,这样课堂也会变得更加充满生机,同学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通过练习掷沙包的准确度从而把握住投壶的技巧。在进行完热身运动后,教师就可以利用一系列与之有关的动作来教学生进行练习肩上屈肘动作练习。使他们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体验着体育课的情趣。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基本部分的后半部分游戏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争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加入活动中并一起体验着成功与分享喜悦。
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引入民族体育活动项目
2018年公布的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强调了学科核心素养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高中生运动能力发展的重点是发展体能、运用技能和提高运动认知。
上文可以看出,在运动能力的解释中特别强调了发展体能,本文中是否可以把传统文化项目与发展体能的练习或者训练相结合,这样应该能体现出文章标题中的教材建设。
原有的高中体育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竞技,而学生的体育成绩往往是取决于运动竞技成绩。大家都知道,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身体状况、素质、意志也是不同的,那么对于身体不好的同学来说,这样的体育成绩就是不公平的。而要想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融入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将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抽陀螺”运动,我国传统民俗游戏,集运动和娱乐为一体,不受场地、器材及人数的限制,易于开展。虽然陀螺的打法有两种,但是因地区不同却有不同的玩法,教师可以在教授玩基本打法后让学生自己探寻其它的玩法。此活动的游戏性和竞争性比较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度、协调能力、等体能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均有良好的效果。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实际特点来让学生学习与打陀螺类似的事种多样的内容。这不仅宏扬了传统体育文化,而且还在学习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的灵敏度和协调能力。
三、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利用故事渗透传统文化
大家都知道,我国特有的独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武术,它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武术教学就是将爱国主义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武术教学相融合的过程。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精忠报国”的岳飞、“痛击洋人”的霍元甲、“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等他们的事迹都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这样不但达到了将爱国主义融入武术教学,而且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每个学生的动作,确保每个学生的动作标准,发现动作不标准的教师要做到及时纠正,而并非只是动作的表演者,同时,教师也要常常提醒学生要有良好的武德,因为我们学习武术不是为了以强欺弱,打架斗殴,而是为了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为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合格的国家的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四、在体育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通过对一些体育课的上课情况的观察,我们发现大多数的高中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热爱程度都很低,据观察发现有些同学会在体育课上默默地回教师看书,有的同学则选择寻找阴凉的地方吃零食闲坐着聊天、嬉笑,而这种情况无疑使体育课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流于形式化。所以,在体育课上营造轻松、生动、趣味性强的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为了学生可以更好的在体育课上传承中华文化,还可以为体育教材的建设提供更好的例子。例如,教师在教授足球项目之前可以进行蹴鞠项目技巧的拓展,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蹴鞠比赛的视频,并学生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蹴鞠和足球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之后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介绍,让他们自由结组进行学习,体验古代的蹴鞠比赛,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了传承。
五、在课堂结尾阶段展开传统体育活动
经过长时间的体育学习之后,学生的身体一定处于疲劳状态,机体也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体育教师一般都会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放松性体育活动。通常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会很差,十分懒散,这时教师可以采取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课堂结尾阶段,教师可以教学生打太极拳,太极拳动作舒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更何况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体育素质。在进行太极拳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时,学生可以听着舒缓的音乐让神情得到放松。虽然课堂结尾阶段是一堂课的结束部分,但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组织好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阶段多开展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既能锻炼同学们的身体,又能增强同学们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热爱。
六、结合教师的以身作则,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由于当代的中学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较强的模仿能力,并且比较重视直观性这些特点,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就是通过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组织以及亲身参与等来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的。所以,想要将中华传统文化渗入体育教学实践中,最重要的就是体育老师的言传身教了。鉴于中学生这一时期的特点,就需要体育教师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仪表、道德品质、工作态度以及自己的精神面貌等方面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方面,并且做到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加直观。所以,我们的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形象,以身作则,在实践过程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本人一定要先做好,为学生树立榜样形象。比如,体育课上要求学生穿适合运动的宽松的服装,不配戴任何防碍运动的物品,那么教师就要首当其冲的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我们知道中学生在心里是非常信任教师的,认为老师的言行就是对的,就是榜样。如果教师不拘小節,不顾形象,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会随随便便。所以,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严于侓己,以身作则,用良好的感染学生。
虽然外来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妨碍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而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中国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了,并且深深扎根其中,但是为了保证这些宝贵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会遗失,我们只能依靠学校这种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和作用场所来传承文化。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渗入,通过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改变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方法来更好的将传统文化渗入实践过程中,并且进一步传承传统文化。一方面高中生的身心也会得到全面发展和锻炼,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力量。总之, 传统文化在体育教学实践和教材建设中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逐渐渗透,需要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实施, 需要很好的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 并且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利用体育教学直观的动态性, 有的放矢的渗透。作为教师也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持之以恒, 传统文化一定能在体育教学实践和教材建设中得到有效的渗透。
七、结语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背景,在课堂中我们可以渗透一些传统文化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教师以身作则在在课堂上讲授更多的体育文化知识,让更多的学生可以从体育文化中领悟更多的知识,而不局限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思维。体育观念文化也改变着人类有着更多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教学中可以借用一些历史英雄人物进行更恰当的的教学。体育文化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深入了解为学生讲解还需要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探究,让整个课堂都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气息。让中华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教学深入到课堂的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火学出版社,1996.
[2]曹湘君.体育概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3]陈晓洁.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教学[D].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1.
(作者单位:[1]孔令俊,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郑旭忠,上海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