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2018-10-30 09:41王国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有效开展小学德育素质教育

王国辉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变得非常重要。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品德的发展与进步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逐渐成长为社会所需人才提供了巨大帮助。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素质教育下小学德育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德育;有效开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25

德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借助德育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及理念的正确引导,使得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与文明习惯,同时树立其同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为了落实小学德育教学目标,教师采取有效途径开展并实施学校的教育重心。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学生、学校及国家三个层面。对于学生而言,在德育教学背景下,学生受正确思想的引领,可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这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德育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及自强的优秀品质,使得学生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可以努力克服困难,并使得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对于学校而言,小学德育教育可帮助学校达成“教书育人”的目标,在小学教育中,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可达到德育及智育共同培养的目的,这样为优秀人才的输出奠定基础。对于国家而言,小学德育水平往往同国家及民族的未来联系紧密,小学德育教育可以帮助社会培育出合格的建设者及可靠的接班人,使得学生能够肩负起振兴国家和民族的重任。

二、素质教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有效开展的策略

1. 提高小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积极性

为了保证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小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思想熏陶与品德教育,进而将德育内容内化成自己的理解以及具体的行为。提高学生德育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教师应选择同学生理解及认知能力相符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听得懂、愿意听。比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播放视频、讲解爱国小故事、看宣传画等直观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进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应采取形式活泼的教学形式,如采取表演式、游戏式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讲解良好行为规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扮演行为不文明者及宣传员,主要模拟对生活中不文明行为的表现,以此帮助学生纠正并形成良好的行为及品质。

2. 将德育教学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将德育单独当成一门课程进行教学是不合理也是不科学的,因而为了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具有隐形的特征,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这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比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及团队合作精神;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学会感恩的品质;在思品课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美术课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文化传承及社会主义审美观等。通过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3. 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开展德育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运用到德育教学中。借助网络开展德育,不仅可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学效率,还可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行为及精神引导,进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执教《少数民族之乡——云南》,仅有文中的几张云南风光及云南少数民族人们活动的情境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不可能深刻地感受到什么,要想进一步感受云南风光,走进云南。课前需要搜集云南风光图片,这就需要多媒体制作,通过有韵律、有层次地聚集在一起,配上优美的音乐和娓娓的解说。在播放多媒体时,学生欣赏着云南绮丽的风光,真真切切地感受“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感受着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教师还可以运用网络搜集大量传统文化的素材,在课程讲解中运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能夠直观地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让学生喜爱传统文化,并且自觉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同时,学校还可以构建德育教育网络化平台,使得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样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及行为习惯。

4. 借助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

小学德育教育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讲解完相关的德育理论知识后,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以将德育理念内化成学生实际的行为,以此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及感知,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比如在秋收的季节,让学生到农村参与农作物收获,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进而养成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组织学生到养老院,让学生在实践道德过程中形成关爱他人的思想品质;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小区开展垃圾的分类处理及打扫社区环境活动等。再如在教《和睦相处》时,可根据课上的准备,利用节假日或休息日的时间进行调查本社区邻里和睦相处的事例,感受到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体会“远亲不如近邻”,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结语

总之,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以体现德育的实用性,运用德育的感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昆阳实验小学 325400)

猜你喜欢
有效开展小学德育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让音乐成为游戏的伙伴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也谈素质教育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