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川菜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以“天府之国”的青山绿水,物产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特有的菜系,获得“食在四川,味在成都”的美誉。川菜菜名是川菜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川菜菜名的英译着手,从审美角度探讨英译川菜菜名的美感再现。
【关键词】审美;川菜菜名;美感;英译
【Abstract】Sichuan Film&Television;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30 Abustract:Sichuan cuisine is rich and profound, and has a long history. “Kingdom of Tianfu” with the green mountains and green water , rich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a long history of cultural accumulation formed the unique cuisine system. It has won the reputation of “food in Sichuan, taste in Chengdu” . The name of Sichuan cuisin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Sichuan cuisine culture.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ichuan cuisine name, from the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to explore the aesthetic representation of Sichuan cuisine name.
【Key words】Aesthetic; English translation; Sichuan cuisine name
【作者简介】仪雪,女,硕士,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
古语“民以食为天”揭示了古代中国人对“食”的认知,中国人历来讲究吃,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川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在用料、取材、烹饪方法以及命名上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的美学哲学,食客往往尚未品尝,单单从菜名中就能感受会到美。时至今日,川菜不仅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大众喜爱的菜系,在海外也是备受青睐,很多外国友人痴迷于川菜的色、香、味,但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很多赋予美感的川菜中文菜名在翻译成英文后缺失了中国特色的美。本文从川菜菜名的英译着手,从审美角度探讨英译川菜菜名的美感再现。
一、中西语言与文化的审美对比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中西文化差异导致中英两种语言风格迥异,也体现在中西的审美观上。中国人的语言观里,语言功能与审美判断是密不可分的(刘宓庆,1994)。语言角度,中文表义明显,言语构造重意合,重意念,句子以意念为主轴展开,讲究“意境美”,句形松散,无拘无束;强调语感,讲究对称美,这种审美理念下造就了大量的四字成语,比如:朝花夕拾、沉鱼落雁、“朝”对“夕”相对应,“沉鱼”对“落雁”,意象唯美,对称和谐。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构造重形合,体现结构美,注重逻辑层次,讲究语法完整。
中西文化差异首先是价值观的差异。所谓价值观,是指人的意识形态、风土人情以及社会道德等处事观念,价值观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核心思想,会影响语言的理解与翻译。同一种动物,中西方有不同的文化认同,比如“龙”在中国文化中是尊贵的,神秘的,中国古代的帝王喜欢用龙来代表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然而,西方文化中,龙是凶残的,邪恶的代表。其次,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文化讲究集体存在与群体文化,大同,“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个性展示。第三,中西宗教差异。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中心,儒道佛三足鼎力。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有重要地位,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圣经》也是西方语言的源头,英语中很多的俚语、俗语都来源于《圣经》。
综上所述,中西方语言与文化存在方方面面的差异,这造就了中西方审美的差异。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审美是截然不同的,这就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西方审美差异下,翻译过程中既要尊重中英双方的传统文化,也要注意语言文化相互融合。中方和西方都各自具有不同的理论资源与美学研究传统,在审美文化研究中,要充分考虑中西审美文化的不同理论资源及其语境差异,进行深入剖析。从翻译角度看,译者需要挖掘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合理吸收西方审美文化,提升當代美学理论把握现实审美文化经验。
二、川菜菜名的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研究不但体现了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积极投身大众审美文化建构的努力和要求,而且展现了现代文化发展中美学研究的一种现实性的文化境遇。叶朗先生在《现代美学体系》中最早提出了“审美文化”“审美社会学”的概念,“审美文化,就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物化产品、观念体系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审美社会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审美文化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是人为创造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审美活动。川菜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大众创造美、欣赏美和感受美的成果,特别是川菜菜名的审美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具有文化共融性、地域文化审美认同、雅俗共赏、中西合璧、个性审美需求等特点。
川菜菜名中或加入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或加入文化典故,或加入吉祥动物……将文字与情感相结合,形态与美感相呼应,意境悠远,韵味绵延。川菜菜名中加入中国诗词的:白鹭青天
(取自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蝶恋花(词牌名)、;推窗望月(取自“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 名人元素的菜名:贵妃鸡翅(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唐朝杨贵妃)、东坡肘子、东坡肉(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张飞牛肉(三国张飞)、太白鸭(唐朝诗人李白);以典故文化命名:火烧赤壁、佛跳墙、八仙过海;以景物写意手法命名:峡江行舟、松鹤延年、熊猫戏竹、孔雀开屏等等。
三、川菜菜名英译美感赏析
自古到今,中西方的文化碰撞从未停止,时至今日,中西文化交流越来越常态化,特别是中国的饮食文化,尤其是川菜文化,受到世界的关注。符合“信、达、雅”以及“音美、形美、意美”的川菜菜名的英译对川蜀文化,乃至中国文化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赋予美感的菜名英译拉近海外友人对川蜀文化的距离,增加川菜的魅力。然而,有些川菜的中文菜名比如“毛血旺”“夫妻肺片”“蚂蚁上树”字面上并不具有美感,在英译上就需要译者多加揣摩。好的菜名英译需要译者在忠实原菜名含义基础上进行新的艺术创造,用“目的语”的艺术形式传达原菜名的内容和风格,将信息与美感传递给对方。以下从川菜中文菜名中赋予意境美的“推窗望月”,中文菜名中写实平淡的“夫妻肺片”和“麻婆豆腐”英文译版为例进行赏析。
1.推窗望月。高明的厨师总是善于展现以味觉艺术为中心的烹饪艺术,不但烹饪美味佳肴,还会赋予菜肴以诗情画意。松鹤延年,熊猫戏竹,春色满园,凤戏牡丹……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川菜菜名中国食客不但有味觉上的美感,更有视觉上的期待。
川菜“推纱望月”就是一道审美价值极高的烹饪艺术杰作。此菜由著名川菜师傅张国栋创制也是四川筵席传统菜——咸鲜味的汤菜。川菜大师张国栋解释,这道菜取名源自对子“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就有话本《苏小妹三难新郎》,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与秦少游成亲,但是却在新郎秦少游入洞房前出了三个题,都答对了方准进香房。秦少游答好了前两题,却被第三题难住了。第三题出的是对,上联为“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百思不得其解,迟迟对不上。苏东坡为了帮助秦少游,往庭中水缸投了一块小小砖片,缸中的水跃起几点,扑在秦少游脸上。水中天光月影,纷纷淆乱。秦少游见状,提笔对出了“投石冲开水底天”这一下联,被获准进了香房。张厨师用竹荪做窗纱,用鱼糁做成窗格,用鸽蛋做成皎月,用清汤做湖水,用莴笋造成修竹,一款格调高、制作巧、立意新、诗味浓的色味质形均属上乘的“推纱望月”就出来了。这道菜的英译版本Moon through Window Screen (Bamboo Fungus and Pigeon Eggs Soup ),采用了写实型英译+注释的翻译方法,既能体现出中文菜名的美感,又将菜的主料标明。
2.夫妻肺片。2017年,美国《GQ》杂志发布了餐饮品赏大师Brett Martin最新出炉的“美国2017餐饮排行榜”,休斯敦一家川菜馆招牌凉菜“夫妻肺片”荣登榜首,被选为“年度开胃菜”。这道菜之所以深受美国人民喜爱,与这道菜的英译名称不无关系。这道菜的英文名被翻译成“史密斯夫妇”(Mr and Mrs Smith),众所周知,《史密斯夫妇》是一部好莱坞著名的电影,片中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饰演一对夫妻。“夫妻肺片”这道菜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四川成都人郭朝华和妻子张田政选用牛肉铺的边角料做食材,以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为主料,进行卤制,而后切片。再精心搭配红油、花椒、芝麻、香油、味精、上等的酱油和鲜嫩的芹菜等各色调料而炮制出。此菜颜色红亮、软糯入味、麻辣鲜香、细嫩化渣,很快就在附近居民中传诵开来。因为原料是从废弃的内脏挑选出来的,加工时又都切成薄片,故开始时称其为“废片”,又因其夫妻制作出来,故冠以夫妻二字,由此得名“夫妻废片”。后来随着食客日益增多,名声越传越远,嫌其“废片”不好听,将“废”字易为“肺”字,遂有了成都这道名菜。这种夫妻搭档的生意和好莱坞电影《史密斯夫妇》剧情十分贴合。
关于川菜名菜“夫妻肺片”的翻译众多版本,最让人瞠目结舌的翻译版本是直译版“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看到这种翻译,不仅食欲全无,估计都要被吓晕过去。2009年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四川名菜及名小吃英、日、韩语译法》中译作“Fuqi Feipian (Beef and Ox Tripes in Chili Sauce)”;2010年出版的《中国川菜》书中,按照主料类别+配料译作Pork Lungs in Chili Sauce。还有人译作Sliced Beef and Ox Tongue in Chilli Sauce。然而,对比,这四种翻译,显然,Mr and Mrs Smith的译版既体现了这道川菜菜名本身含义,又容易让西方受众接受。
3.麻婆豆腐。川菜名菜麻婆豆腐,创始于清朝同治初年,四川成都北门外万福桥墩陈森富开了一家餐馆,他的妻子用豆腐和一些佐料烹制了一道菜,味道十分可口,由于他的妻子脸上有麻子,这道菜被命名为“麻婆豆腐”。如果直譯麻婆豆腐“Tofu made by woman with freckles” (一脸雀斑女人做的豆腐),这样的英译版本,毫无美感。目前大众比较接受的Mapo tofu,Bean curd with pork minced pork in chili sauce。
此外,川菜中有道菜为“熊猫戏竹”,Pandas in Bamboos (Panda-like Dough with Peanuts)。四川人民将熊猫视为四川的象征,这道菜由澄粉团制成熊猫状,竹子状,并用核桃仁堆成小山,摆成熊猫和竹子嬉戏的样子。英译为 Soy Flour Mochi Shaped like Panda and Bamboo (Panda Playing with Bamboo),这种翻译方法将原料、做法和文化一起体现在了英文版本中,既有美感又有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话语转型——1990年代以来审美文化研究的整体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6(4).
[2]彭小娟.翻译美学视角下的国宴菜名英译——以G20峰会上的国宴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
[3]廖良莉.川菜的审美文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4]张娜,王玲娟.从川菜命名探析巴蜀文化内涵[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