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科研院所发展实践与思考

2018-10-30 03:08:34吴桂芝于尧陈宇熠
贵州农机化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科研院所

吴桂芝,于尧,陈宇熠

(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7)

0 引言

多年来,农机科研院所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的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成为引领和推动“三农”工作的主力军。随着市场经济与全球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要凋整升级,提高科技竞争力已成为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困难之一,农机科研院所

如何有效聚集、整合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贵州省农机科研院所现状

贵州省50年代末开始相继成立省、(地)市、县3级农机科研机构,实行计划经济的科研管理体制,行政归各级农机管理局领导,业务由各级科技厅局管理。1985年开始实行科研体制改革,地(市)、县两级农机科研机构与农机推广站合并,成立农机推广中心,主要从事农机推广服务,农机科研机构、科技人员減少。如表1所示,截止2017年底,贵州省从事农机科研工作的科研机构只有2个,在职人员67人,其中科技人员56人。2个科研机构分别是贵州省山地农机研究所、毕节市农机研究所,其中省级研究机构1个,即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原农牧渔业部南方山地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年末人员41人,其中科技人员32人;1个地市级农机科研机构,即毕节市农机研究所和安顺市农机研究所,在职人员26人,其中科技人员24人。

2 贵州省农机科研院所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2.1 科研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严重

从表1看出,贵州省农机科研机构和人员均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07年省农机科研机构有6家,科研人员129人,到2016年科研机构减少到2家,科研人员56人。贵州省山地农机研究所,截止2016年12月,在职工作人员仅41人,科研人员32人,科研人员平均年龄42岁,仅有30%的科研人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63%具有本科学历,7%的科研人员为专科及以下学历。32位科研人员中,农业机械类专业18人,占56%;农业工程专业4人,13%;农学、植保专业3人,9%,其他专业7人,占22%。由于科研经费和事业费不足,影响了农机科研的发展,部分科研人员流向其他部门或者行业,近五年来,有1人流向高等学校,1人流向其他政府部门,3人流向企业。

表1 贵州省农机科研机构及人员情况统计

2.2 科研投入严重不足

农机科研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政府对农机科研投入范围,除科研机构事业费外,财政科研经费的投入渠道有: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和省重点科技示范推广、农业园区建设、农业攻关、重大专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计划、重点实验室建设、人才基地建设等。如表2所示,财政对农机化的总投入逐年在增长,2016年贵州省财政对农机化投入132 140.11万元,其中科研投入68万元,占农机化投入的0.05%。

表2 财政对农机化投入

2.3 成果转化能力弱

一般一种机型要经过方案论证、整机设计、样机试制、性能试验、鉴定、生产试验和示范推广等环节,至少需要3-5年时间才能成熟,而科研项目执行时间一般为2-3年,科研人员为了能够按时完成科研任务只能进行短期、改良型研究,同时现行的科研成果管理只注重研究成果鉴定和验收,不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导致科研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 推动贵州省农机科研院所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3.1 建立持续稳定的科研经费投入增长机制

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对农机科研的经费投入,同时要加强经费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要强化政府作为农机科研投入主体,提高农机化投入用于农机科研的比例,保证财政用于农机科研的经费稳定增长;二是整合和协调现有科技计划中对农机科研的投入,避免重复和分散投入,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三是展开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息等方式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社)建立自己的科研队伍,推动农机科研院所、农机推广部门、大专院校、企业(合作社)开展科研合作,同时制定优惠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对农机科研的投入;四是重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绩效。

3.2 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精干的人才队伍

目前我省农机科研资源主要集中在省、地市级农机科研所,且地市级农机科研所科研功能越来越弱化,因此科研组织结构单一,为此要构建农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推广部门等在内的主体多元化科研创新体系,实现农机科研人才、技术等要素有效集成。同时加强农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改善人才结构,以保证农机科研的人才团队需要。一方面,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着力培养中青年技术骨干,从资金和项目上为中青年技术骨干创造条件,同时加强内部新老科研人员交流和协作,营造和谐的科研氛围;另一方面,加强继续教育工作,选派科研人员到国内重点农机科研单位或高校参加脱产深造、短期培训、专家讲座或学术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科研技术,使科研人员能够及时更新和补充知识。

3.3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贵州省农机技术创新主要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要模式,必须要结合贵州省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可用性进行再创新研究。同时,按照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等多个学科相融合的要求,探索和实施协同创新、集成创新等新的自主创新模式。要加强成果转化能力建设,一方面科研项目立项和科研成果要符合市场需求,要以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又能满足农户对经济实用性要求作为农机科研的立项依据,确保科研成果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将科研成果转化纳入工资分配、职称评定和成果奖励等范畴,增强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科研管理部门不仅要做好科研成果登记管理,还要通过开展科技成果展示会等成果交流和交易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4 结 语

随着市场经济与全球化进程加快,提高科技竞争力已成为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困难之一,农机科研院所如何有效聚集、整合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科研院所
科研成果转化
水运工程(2022年7期)2022-07-29 08:36:12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10:16
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模式研究
管理现代化(2016年3期)2016-02-06 02:05:00
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46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德基机械与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展开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