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8-10-29 04:39王红艳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摘 要】 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环境、信息发展的网络环境、引导力不足的高校环境,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应对的策略主要有:宏观引领,尊重差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利用网络,掌握主动权;从“思政课堂”到“课堂思政”;教学实践,知行统一。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成为当前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课题。“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群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因此,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首先做好高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

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教育和引导。2004年10月,党中央出台了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11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决策;2010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的要求和期望,亟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加强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这些都从国家长远发展、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战略方向强调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在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体系。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组织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卓著,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健康、向上,主流是好的。他们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1]他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充满信心。

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然而他们自身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还未完全定型,缺乏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很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成长的环境不是封闭的,他们成长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以及多元思想文化的背景下,因此,他们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一方面由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腐朽因素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诱惑,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产生动摇。多种多样的不良社会思潮,猛烈地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2、信息发展的网络环境

现代化的网络工具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必需品,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在其日常人际交往与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工具可以帮助他们获取丰富的知识,同时也能为他们提供一个个性化的人际交流平台。但同时,大量复杂、消极的网络信息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各种威胁社会稳定的网络暴力、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已经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巨大冲击。大学生身心发育还没有成熟,他们对外界诱惑缺少必要的判断、甄别和抵御能力,很多不良信息以及不良价值观容易使他们信仰缺失,性格走向极端。

3、引导力不足的高校环境

“高校德育,就其系统内容而言,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3]目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通常被割裂在两个层面进行。价值观培育往往着重在学生成长成才、人际关系、心理疏导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却忽视远大理想、信仰信念、集体主义等内容。而意识形态工作又常常忽视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多样性,忽略不同群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内心需要,教育内容也被披上了“教条化”的外衣。承担主要教育任务的思政课教学,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材不匹配、方法不生动、学生不配合、效果不理想等。高校教师普遍“重科研,轻教学”,很多教师往往把教学当成任务来完成,对于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缺乏深入的認知。此外主流意识形态作为科学理论,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然而在高校的很多社会实践活动中,形式化比较严重,内容不丰富,学生的参与热情不能被激发。

因此,在新时代全球意识形态多元化和中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应对上述挑战,促进大学生积极认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成为高校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课题。

三、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路径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应积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宏观引领,尊重差异

宏观引领的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经验证明,苏联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毁掉了苏共意识形态的核心战斗力,导致了苏联亡党亡国。我们必须吸取经验:首先要把十九大的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其次要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思潮。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既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又要立足现实,尊重青年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既要注重增强教育的凝聚力、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也要回应学生关切的热点问题,积极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2、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4]正能量具有直观性、具体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等特点,它可以打破主流意识形态理论抽象性、枯燥性的一面,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理论表现出现实性与针对性。因此,在推进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过程中,首先需要找准重点,对大学生中的一些正能量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引导、鼓励他们带头学习、践行主流意识形态,通过他们的高尚人格与模范行为来感召、带动其他同学。其次,发挥教师在价值观培育中的引领作用和榜样作用,引导广大教师用学术素养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以达到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3、利用网络,掌握主动权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5]首先,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信息更新快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及时将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纳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鲜活的实例来解析抽象的理论,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也有利于学生切身感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实际运用。其次,通过网络宣传思想和政策,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广泛性和影响力,巩固其在高校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再次,加强高校网络管理,牢牢把握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做到“防微杜渐”,对那些大肆鼓吹、宣扬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及时进行清理,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4、从“思政课堂”到“课堂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则进一步明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要不断巩固和加强课堂的作用,课堂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场所。首先积极利用思政课堂,改变思政课教学模式,变刻板为生动,注重案例分析、互动交流、解疑释惑。使思政课堂真正成为发挥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其次,利用高校优势,发掘各学科思政教育资源,把意识形态的政治性与学生自我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总的来说,教育者要充分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学生成为人格健全、德才兼备的人。过去普遍认为意识形态的教育是思政课和思政课老师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应该是整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仅包括思政课老师,也包括专业课教师,更应该贯穿于学生课堂,要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5、教学实践,知行统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要切实发挥实践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切身体会和感受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真正感悟和领悟主流意识形态的魅力。其次,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性实践活动,使他们切身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度。最后,组织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活动,要让他们知道专业知识的获取不仅依靠书本知识,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扩展大学生的眼界,还可以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有利于促使他们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坚定的信仰者。

【参考文献】

[1][5][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2] 周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4(21).

[3] 郑永廷,张艳新.高校德育主導性与多样性发展的失衡与成因[j].教育科学文摘,2008(3).

[4]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j].人民日报,2013-08-20.

【作者简介】

王红艳(1986.10—),江苏泗洪人,扬州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