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2018-10-29 04:39许纯蕖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的现状、特点,教育管理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提高对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保障流动党员接受教育管理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高校教职工; 流动党员; 教育管理机制;问题;对策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高等院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日趋重要,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队伍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斗堡垒。在高校教职工基层党建工作当中,往往侧重于组织关系在校“在编”的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而在高校流动党员的管理机制当中,又相对关注学生流动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研究,容易“边缘化”教职工流动党员这个群体的教育管理机制。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就业形势观念的不断改变,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的群体数量越来越庞大。发挥好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如何加强和改善对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具有针对性以及有效性的方式机制,已经成为新时代、新形势下完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流动党员主要是指有部分党员因为毕业生暂缓就业、出国学习进修、临时选派调动岗位、离退休、居住地更变等原因,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离开原来组织关系所在的党组织,并且无法在原党组织参与日常会议、支部活动、组织生活等。随着当前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人事制度越来越灵活和多样化,除了高校定额的事业单位“编制”岗位,合同聘用制、人事代理、流动编制、临时兼职等更多种形式的教职工聘用制度逐渐使用于高校。所以在高校范围内,教职工党员流入或者流出的情况并不鲜见,本文将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这个群体主要分为三类,从而对每种类型人群的现状以及群體特征进行具体分析。

1、组织关系在校的教职工流动党员

这部分党员主要是从高校原党组织流出到其他单位或者支部,包括被选派、借调到其他高校或单位挂职工作,或者有科研、访问、进修等需求的教职工党员出国出境进行学习交流,短时间内无法回到原来的高校党组织参与学习教育和组织活动。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高校流动编制的教职工党员,例如在校工作的兼职辅导员,因为就职原因不在原支部而在工作岗位的支部参与组织生活。这部分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往往具有受教育程度较高、有政治晋升机会、年纪处于中青年阶段等特点,因为长时间的岗位进修或者工作调动频繁等原因使他们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有所脱节。

2、组织关系不在校的聘用制教职工流动党员

这部分党员占据了教职工流动党员较大的份额,他们通过合同聘用制、人事代理等方式上岗,组织关系无法转接到现高校工作岗位所在的党组织,但是接受现工作岗位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这属于流入高校的教职工流动党员。这部分党员群体往往有三种情况:一是毕业生办理暂缓就业手续,组织关系和档案仍在原就读高校,临时作为聘用制员工在高校任职;二是组织关系挂靠在人才市场;三是组织关系已返回归属生源地。这部分流动党员往往党龄相对年轻、流动频率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也愿意接受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但是在新时代新思想下成长的同时也接受着市场经济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价值观和政治观念都有可能受到不同的熏陶和影响,由于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就业压力,容易出现党性认识方面的空缺,所以亟需高校加强教职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

3、未按时按规定接转组织关系的教职工党员

这部分党员可能由于离职、暂缓就业到期后档案仍存放在学校、居住地变更等原因,没能按要求正常办理组织关系的接转,从而成为流动党员。例如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党员的组织关系仍在学校,但是出于年迈投靠外地子女、居住地改变等原因,脱离了高校党组织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无法按规定正常接转组织关系或者参与组织生活。久而久之,部分教职工流动党员的党员意识逐渐淡化,所以建立健全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是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的。

二、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存在问题

1、高校对教职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当前,高校往往都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教职工党员管理章程,在教职工队伍中设立了基层党组织体系,但是主要仅仅针对组织关系在学校、在岗“在编”的党员同志,对于组织关系不在学校、人事类型较为复杂、或者流入和流出界限不够清晰的教职工流动党员,往往缺乏重视度。由于对教职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关注不够,认为教职工流动党员的数量只占据小部分,而且流动频率高、流动的分布范围广,很难以进行集中、系统的日常监管,所以容易表现出“怕麻烦”、“无所谓”的消极态度。而且针对在岗“在编”教职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工作量,在面对教职工流动党员这个特殊、复杂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时,思想认识容易出现懈怠和“力不从心”。

2、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

建立健全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也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专门设立教育管理教职工流动党员的机构部门或者服务单位,流入地和流出地分属责任不清晰明确,也鲜少有规划和建立教职工流动党员党支部。相关的日常工作仅仅局限于粗略排查和统计教职工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和数量,缺乏具体详细、正式汇编的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民主测评制度、双周学习制度、组织关系接转制度等都没有“明文规定”,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也只是单一地完成学校部署的工作任务。而且高校往往忽视了与教职工流动党员沟通渠道的建立,特别是部分流出的教职工党员,很难掌握和了解他们的日常表现和思想动态,除了难以对他们进行考察和培训,甚至有时候无法督促党费的定期按量缴纳,导致教职工流动党员纪律意识、党员意识逐渐淡化。总的来说,目前高校是缺乏规范化的教职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

3、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的权益和管理保障不到位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和精神,流动党员同样可以正确行使党员权利与义务,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很多高校没能为教职工流动党员提供完善的教育管理服务,是因为相关工作的人员配备和拨款经费不足,无法落实他们的权益和管理保障。很多教职工流动党员仅仅空有一本《流动党员活动证》,却没切实享受“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的权利。一方面是高校党组织因为党务工作人员不足,没有专门安排人员负责教职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采取了“放任自流”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是教职工流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和支部活动时缺乏活动经费的支持,由于被“区别对待”,容易影响其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

三、完善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有效途径

1、提高对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认识

高校党组织应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动承担“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学习领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文件政策的精神实质,正确认识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新时代”历史使命和“新发展理念”,加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要和对待组织关系在学校、在岗“在编”的党员同志“一视同仁”,让占很大比例的聘用制流动党员也能找到归属感,更易于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从而提供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2、加强和改进对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

完善高校教職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新形势下应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有关“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方面被“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

一是高校可以设立教职工流动党员党总支或者临时党支部,由校党委统一辖管,分属各个院系或者单位机构,建立总支和各支部的教育管理责任章程,督促教职工流动党员按时按要求参与“三会一课”和日常组织生活,清晰界定了责任归属问题,在实施教育管理时才能做到有规可依,解决“怕麻烦”、“没人管”等问题。

二是高校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部门,将教职工流动党员列为专项服务对象,由该部门专门负责统计和排查本校教职工流动党员的信息,办理流入和流出等接转手续,制定针对这个群体的教育活动方案和管理方式,定期进行考察和培训。

三是创建教职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各项制度,包括建立专线联系和监管制,安排党务专员负责专线与教职工流动党员定期联系,实时摸查学习动态,要求其每月或者每个季度进行思想汇报,开展民主评议时对积极参与教育管理的流动党员给予评优评先的机会,对失联党员记录在案,同时畅通不合格流动党员出口关,将教职工流动党员接受教育管理的态度和情况、参与党内学习培训的次数和质量都列入年度工作考核的考量项目,对教职工流动党员形成约束。建立思想汇报制度、奖惩制度、日常学习制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在教职工流动党员中开展例如重温入党誓词、党员网络考学、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专题教育讲座等,建立健全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管理网络。

3、保障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接受教育管理的合法权益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了党员能够行使的权利以及应当履行的义务,高校党组织有必要保障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等,以及“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的权利,这是任何一级党组织都不能剥夺的。除了配备多媒体、活动室等学习培训硬件设施,还需要增拨足够的人员,负责组织和跟进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具备条件情况下,高校可以建立专项资金库,适当拨付一定的款项,让教职工流动党员有更多机会参与党员培训班、购买网络课程、接受户外学习拓展、情景体验等教育培训,保障这个党员群体接受教育管理的人力、物力以及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永先.对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J].才智,2008.3.8.

[2] 甘桂阳.完善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5.

[3] 鄢来均,龚建文,曾艳,胡志波.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1.

[4] 夏小和,董玉山.加强高校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10.1.

[5] 朱孟光,周良书.新世纪以来高校流动党员管理研究述评[J].探索,2015.4.15.

[6] 魏海平,曹光柱.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2014.9.1.

[7] 黄小衡,赵俊芝.积极探索高校流动党员管理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9.

【作者简介】

许纯蕖(1981—)女,广东潮州人,硕士,华南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科长,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