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了“分享式”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实施过程,并着重介绍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引入分享式教学法,在作业、分享作业、提问和创设情境等方面,深化了组织沟通与交流的经验。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道德与法治学科凸显了参与互动、情境教学内容和程序教学过程的特点。
关键词:分享式;教学法;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应用
新课改背景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者要学会交流和分享他人的真实生活,“分享式”教学法所创设的具体情境需要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性。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参与共享的普遍性。目前,我国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系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以保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实施“分享式”教学方法应具有广泛的范围。第二,共享时间是持久的。教师和学生应该继续“分享式”教学方法养成习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不困难,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是很有必要的。教师的教学艺术在这里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学科实施中的“分享式”教学法,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与传统学科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分享式”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应用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前准备工作
道德和法治学科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要用“分享式”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使之与教师的教学相匹配,教师的课前设计应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还应提醒学生如何运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态度,设计能反映学生学习水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作业的准备应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所有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正常学习和参与。
二、 共享作业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共享过程
共享作业可以在学生之间共享,也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共享。教师要动员学生互相讨论,及时动员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师生之间的讨论学习气氛,以民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学生的消极情绪,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突出讨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讨论可以适当调整学生的脑兴奋点,提高学习效果。在讨论中学生经历了教师的指导和自我思考,加深了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获得了较多的信息反馈。找出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难点,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三、 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学习问题
培养学生探索和寻求不同思维方式的能力,经常可以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提问问题并予以解释。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问题是要做好工作,避免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提问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发展相结合,让学生发现并得到积极参与和鼓励,师生互动学习是共享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也可以提问老师,虽然问题不难解决,但体现了师生共同学习的探索精神,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意义。
四、 创设情境,鼓励参与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因素之间动态、持续互动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分享教学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是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五、 推进知识—建构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重点、知识水平、自觉设置障碍、创造矛盾、进行创设情境式教学,紧密围绕教学目的,把所有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把握知识与学科教学的高潮和思维逻辑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相应的、有趣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法,要创造思维情境,使学生意识的矛盾得以加强,培养逆向思维,使学生产生一种知识、认知平衡,就必须不断突破传统思维,从而创造一种恢复心理平衡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不断增加学生的探索学习问题的力量,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可以使学生创造性地“激发”各种问题答案,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和思维的不同。
六、 创造直观情境,构建思维导图
导航地图的抽象和可视化特征具有其他信息载体无可比拟的优势,要注意图表与图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因此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通过地图、视频、投影、绘图、CAI动画等手段,应加强素描教学,将声音、形状和色彩结合在一起,使动态学习与静态学习相结合,使主体的学习氛围活跃起来。适当的思维导图教学始于知识地图。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导图的结构,然后根據教学目的启发问题,让学生通过对位置和相关事物的分析,读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科特征。
七、 组织交流深化教育实践的经验
教师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往往愿意成为演讲者。积极倾听的教师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真诚地关注学生,发现和创新学生可以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上收集和整理,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有关的主要新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程度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分享式”教学不仅强调分享,更强调体验,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突出学生主体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和学生通过分享来体验课程内容和意义的自我解读和相互作用,使外部课程内容转化为自身的能力,运用情感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一生的成长体验。道德与法治学科“分享式”教学方法,在参与师生互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相关生活经验的交流,教师可以及时控制教学内容、方法和难度,每个知识点都在调控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调整学习的方法和时间,师生共享参与,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前、课后的实践,教学步骤逐步程序化。
参考文献:
[1]蒋士会.试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J].教育科学研究,2003(10):44.
[2]吴授明,肖华.“分组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8(6):58.
作者简介:
杨帆,吉林省长春市,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慧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