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8-10-29 11:07王建国
读天下 2018年19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地理运用

摘要:案例教学法应用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理论教学中具体的概念、特点、策略、作用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地理;运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我国在教育领域有了新突破,尤其是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有力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事物、现象或情境的描述、呈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二、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旨在通过每个具体的案例探讨,来诱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重视的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得到某个正确的答案。因此,地理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案例选择的多样性与生成性

学习所选的案例要因时、因地制宜,即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地理文字材料案例,也可以是地理图象案例;可以选取当代的,也可是历史时期的;只要符合地理教学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就行。

(二) 评价更注重过程

学生利用典型案例的学习,得出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可以是符合常理的,也可以是不符合常理的,只要对自己的答案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就可以,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提高,让学生获得体验,就是成功的。

(三) 学生自主学习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中心,教师的任务就是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精神,鼓励他们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自主学习,并进行总结或提炼要点。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原理等知识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等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应用融合在 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三、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关键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通过对这两个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课程体系安排了地理“必修3”,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必修1”和“必修2”所學的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并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因此,对于地理“必修3”的教学,如何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与学十分关键,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总体的把握:“必修3”的教学,必须是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区域基本知识作为前提展开;教学的核心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

四、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一) 联系实际生活

地理教学对于实践要求较高,也与生活实际切实相关。例如我们每天的天气、土地的颜色、太阳的升落等都可以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解释,也都可以被教师引用为案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开发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案例变得可观、可感,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地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案例既包括天气等这样随时可感的,也包括当地的自然景观等,这部分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经常做一些调研,并经过处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

(二) 进行小组讨论

美国哈佛大学梅塞思博士说:“与那种松散结合的个体学习者不同,案例教学需形成一个学习者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共同体成员都分担着学习的责任。”为了方便,前后桌的学生为一组,每个成员要发言,记录员做好记录。然后进入全班讨论,由组长汇报本组的观点,疑问处提出来由全班共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畅所欲言,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本课教学中,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绕道”和“不绕道”两种观点进行辩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然后,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针对共性的问题再进行全班讨论。

(三) 挖掘案例材料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材料的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案例,既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引发学生讨论,有效提升课堂整体氛围,又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课堂时,要重视地理案例的选择,努力创设案例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开展学习与探索。比如,“钱塘江大潮”这个案例。作者在开始案例教学之前,考虑到班级学生有一些未曾见识过“钱塘江大潮”,于是在正式教学前为学生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将学生快速引入到钱塘江大潮的情境当中。观看完视频之后,作者紧接着就引导学生开展案例讨论,提出“钱塘江大潮为何如此壮观”“什么时候可以欣赏到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有什么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等问题。通过案例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展问题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学习。

五、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首先,案例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传统教学的重点在于告诉学生如何去做,教师一般不考虑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而是直接按照自己对题目重点的理解,把正确的答案及思路讲述给学生。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会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但案例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个经典案例,让学生有准备地去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会使学习的过程变得相对有趣和活泼。另外,为了在讨论环节让同学看到自己出色的表现,学生一般都会认真思考问题,并积极进行表达。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也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当不同的观点发生交流碰撞时,学生往往会对问题产生深刻的认识,获得新的启发。其次,案例教学法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做笔记和听讲,如果有疑问多数会在下课的时候和教师进行沟通,但是愿意和教师沟通的学生是比较少的,所以师生之间的交流基本上是单向的。但在案例教学模式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完全对等的交流关系,当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随时就可以进行提问。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接下来地理教学中适当采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领悟地理学科的无穷魅力。

作者简介:

王建国,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绿洲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高中地理运用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