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后勤工作是中职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专业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满足学生和教师基本学习、工作、生活要求的一项基础性、关键性、保障性的工作。中职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涉及到多种行业,每种行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工作要求。后勤保障人员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习惯来进行的后勤保障工作,在职业教育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读人数不断增加的今天,显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行。而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成功应用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校后勤管理,对逐渐转变传统管理模式,提高中职学校后勤管理效率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中职学校公物网络报修维修信息化管理的意义,然后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公共网络报修信息化管理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中职学校 公物网络报修维修 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在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实现发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中职院校的发展已经迎来了全新的历史机遇,中职院校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也面临全新的挑战。而在中职学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影响到师生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水电、木工、杂项、设备的报修维修量也日益增多,给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中职院校需要积极开展信息化管理,为教学服务提供可靠保障。
一、目前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公物报修的形式及弊端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目前对于学校公物报修的形式,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电话报修、手工填写纸质报修单等模式。这种模式存在报修周期长、效率低下、信息传递和接收错误率高、不能科学安排维修工人、不利于对维修效果进行考核,不能保存和分析数据,不利于后续服务等问题。同时由于学校维修人员较少,工作负荷较大,很容易造成维修数据存在差异、丢失等弊端。
二、中职学校公物网络报修维修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推进中职学校公物网络报修维修信息化管理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最近几年,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操作技术在民族地区进一步得到推广应用,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得到普及,它的便捷性、及时性、依赖性、操作方便性,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而在广大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已经全面进入到90后或00后阶段,这批学生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而成长起来,他们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未来移动网络信息技术使用的主要群体。而中职学校后勤公物网络报修维修实现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满足后勤的保障需求,确保学校后勤工作与时俱进,提高后勤的保障服务能力,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1]
2.推进中职学校公物网络报修维修信息化管理,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中职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涉及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具有服务内容多,服务范围广,项目多,接触信息量大的特点。而学校后勤公物报修信息相对较为分散,种类繁杂,信息更新速度快,传统服务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在全新历史时期下,如何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快捷、高效精准的后勤服务,是当前中职学校后勤工作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而通过积极开发,以满足广大师生服务需求,以提供优质服务为目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中职学校后勤公物报修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对全校师生的各项需求及时作出反应,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信息平台通过进行实时的互动沟通,还能够及時掌握和了解师生的实际需求和他们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做到后勤服务的人性化,提高工作满意度。
3.推进中职学校公物网络报修维修信息化管理,能大大提高管理效能
实现中职学校公物网络报修维修信息化管理,是将信息化技术和后勤各项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结合,对原有的工作模式、工作流程、服务标准和服务理念进行重新梳理,对现有的服务工作以及师生重点要求的服务工作、服务内容进行重点调整,对过去服务不顺畅、服务不协调、服务满意程度较低的问题进行有效改善,促进中职学校后勤服务的人性化、标准化,服务流程更加规范。[2]实现中职学校公物网络报修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后勤管理系统向着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各项信息的有效共享。例如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清楚的了解中职学校各个部分的公物使用情况,故障情况,人员检修配置,方便进行相关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最终生成报表,促使后勤管理向着高效化方向发展,从而有效推动中职学校后勤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发展。
三、中职学校公物网络报修维修信息化管理问题及对策
1.教室、实训室公物报修维修管理
教室、实训室公物出现损坏后,报修人员通过输入用户名称和登录密码,登录报修系统,登录系统之后,可以选择填写报修单,填写报修单的报收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方便,对照施工物的维修管理时间进行选择。填写完毕,提交系统之后,如果显示维修项目需要付费,那么报收人员就可以根据提示输入校园一卡通密码,进行付费处理。维修单据管理人员接到系统提示,通过登录系统可以查询到报修人员所提交报修单的基本信息,并按照接收维修单据的先后,维修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同时系统的管理人员还可以查询维修人员的基本信息,以及各个维修人员的维修简历,并将维修单据分配后,将经过科学分类后的各种维修单据分配给指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处理。而学校的维修人员还可以自己登录系统,查询自己分配到的维修任务,并按照指定的维修时间,到教室更换相应损坏的公物。同时,维修人员还可以利用系统查阅自己以往的维修经历,以确定维修人员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的具体维修工作量。报收人员,根据维修人员对教师维修的情况,通过图片,视频,文字描述等多种形式,登录报修系统之后,对整个维修进程进行反馈和评价。而维修单管理人员及时将报收人员所提供的反馈信息,图片,视频及时归档,维修人员可以登录系统查询,报修人员匿名的反馈和评价,以促进维修人员及时改进工作模式,提高工作质量。[3]
2.宿舍公物报修维修管理
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校构建了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建立了学生综合服务大厅。通常传统的报修由人工纸笔记录、传递、整理各种单据,派单维修和维修工时来完成。在这种传统的公物维修管理模式下,工作环节复杂,手续繁琐,由于学校工作人员较少,工作负荷较大,很容易造成维修数据存在差异、丢失。而报修人员对整个宿舍维修进展、维修需要消耗的时间、维修材料、更换费用不了解,难以满足现阶段中职学校宿舍管理规模对后勤报修管理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传统的公物维修管理模式,转变为网络實时报修模式,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检修的准确性、针对性和便捷性,宿舍学生及报修人员能够实时查询检修进展,了解维修动态,后勤管理人员还可以从系统中获取相应数据,派专业的维修人员,及时解决宿舍故障问题。[4]
四、“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瓶颈
1.后勤保障人员服务力低下: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后勤维修人员的年龄普遍偏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新兴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接受程度不高,对新事物缺乏积极的接受态度。缺乏危机意识,在工作当中基于现有知识体系以及能力予以应对,缺乏学习意识,基于此,中学后期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整体偏低,与时代高速发展现状之间不相符,无法提供高效率的工作。
2.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没有保障: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与软件采购经费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实现,诸多需要加以维护和更新的老旧设备,也因为资金问题而无法解决。
五、结语
公物网络报修维修信息化管理能将前台服务与后台管理紧密结合,利用网络的公开性和及时性,全面提升后勤响应速度,对维修部门进行规范管理,实现对维修人员的绩效考核,提高维修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全体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史明,王琳.基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J]. 成功(教育). 2013(07)
[2]王娜.强化后勤管理 建设节约型校园[J].才智. 2014(10)
[3]孙钟野.从管理学角度浅谈中国高校的后勤管理[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05)
[4]冷勇.高校后勤管理特点的认识[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4)
作者简介:韦玉莲,(1973-),壮族,广西河池人。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